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五光十色的北京宣南,纷繁迷人的近代掌故。

内容简介

邓云乡少年时在北京成长生活,他与我们秉烛夜谈,细数北京宣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掌故,从慈禧、光绪、袁世凯等风云人物到龚自珍、章太炎、梅兰芳等文化大家,从发生在学术殿堂的名人轶事到饮食起居的街巷生活,一路娓娓道来,往事如在目前,弥漫着浓郁的史诗气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钦差大臣的旅程
  • 黄仲则与宣南
  • 刘墉与和珅
  • 宝月楼
  • 光绪治病
  • 皇上过年
  • 谭延闿与北京
  • 圆明园与李鸿章
  • 谭嗣同诗
  • 龚定庵出都
  • 讽刺诗
  • 关于瑞澂
  • 太炎先生五题
  • 汤夫人
  • 龙泉寺
  • 绝食
  • 长女自杀
  • 太炎弟子
  • 袁氏父子诗
  • 寒云艺事
  • 皇子数“爸爸”
  • 学人刘师培
  • 蔡松坡之死
  • 陈师曾诗与印
  • 风俗画小议
  • 弘一法师李叔同
  • 女大学校长
  • 吴梅词学
  • 《南唐二主词》
  • 俞粟庐水磨腔
  • “旧王孙”书画
  • 熊凤凰
  • 郁达夫与北京
  • 从“断魂枪”谈起
  • 名人与名伶
  • 梅、程师缘
  • 马连良与卓别林
  • 晚年赛金花
  • 小凤仙轶事
  • 旧时北京的会馆
  • 南锣鼓巷思旧
  • 故宫标卖黄金器皿经过
  • 古玩铺
  • 香山饭店
  • 城南情调
  • 城南游艺园
  • 瀛台思古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城南旧事

    清末民初的文学家徐珂(1869-1928),他的《宣南秉烛谭》是一部笔记体小说,记录了清代北京宣南地区的社会生活、风俗人情、奇闻轶事和历史掌故。作者邓云乡(1924-1999),少时生活在北京宣武区右安门(现在的北京南站附近),应该是有受徐珂影响,以此命名,记述北京宣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轶事和个人回忆,书中充满了对老北京的怀旧情感,描绘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值得闲读,很多细节,我这个老北京都已经不知,比如 “火媒”。看前工业化的中国人的回忆录,有意思的是在娱乐方面,作者那辈 20 后到 50 后的老北京大多数还是京剧迷,比如看郭宝昌和王学泰写的很多对当年京剧大腕的追捧,无论是对 “角儿” 还是剧目,都如同工业时代追歌星和影星,津津乐道,可后世人很不屑。最近同为 1924 年生人的叶嘉莹先生过世,网上很多纪念文章,叶先生大作我读了很多,包括《中华诗词》的课程都非常棒,可对于诗词和美术等艺术,我这种 60 后文盲处于仰慕学习阶段,望之如羚羊挂角,无言以对。同样今年仙逝的还有同样过了百岁的齐邦媛先生,15 年前读她写的《巨流河》,看书中列出的很多书我都没看过,开始恶补,也就是 15 年前世界开始进入屏读时代,获取书籍越来越方便,读书人迎来幸福时代。叶先生去世,网络上一些 “工业党”(项立刚)有点不屑,太轻视 “精神文明” 和话语权的重要,而且这些人根本不了解叶先生的身世和重要,中华文明的火种在她身上,在辩经方面今天中国不如印度,如何梳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华书局为纪念邓云乡先生百岁诞辰将先生北京风土系列重新出版,先生去世 25 年,错过了见证奇迹的中国,而 1974 年开始回国,79 年开始在南开讲学,不懈耕耘的叶嘉莹先生,看今天堪以告慰。

      1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