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6千字
字数
2025-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方位解读ESG底层理论框架,多角度展现ESG金融发展路径。
内容简介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及治理要求的提高,投资者越来越重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因素对投资的影响。这促使金融领域将ESG理念融入投资中,在投资决策、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践行ESG原则。
本书详述了ESG金融相关知识,共12章,可分为三部分。
1~4章解析ESG基础知识与底层逻辑,揭示其本质、价值、生态及在金融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探讨国际市场趋势与国内发展潜力,并详述信息披露机制与评级体系。
5~6章聚焦金融科技与ESG的融合,介绍金融科技转型新形势及其基础架构,探讨其如何赋能ESG,并深入分析绿色债券、ESG主题基金等金融业务实践。
7~12章则全面剖析ESG投资,从背景、趋势到项目挖掘、策略设计、尽职调查、价值分析,直至投后管理,为投资者提供系统指导,助力实现ESG投资的可持续增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1章 ESG认知:洞悉ESG本质与内涵
- 1.1 你真的了解ESG吗
- 1.1.1 什么是ESG
- 1.1.2 价值分析:ESG有什么作用
- 1.1.3 丰富的ESG生态圈
- 1.1.4 小鹏汽车:建立ESG可持续发展架构
- 1.2 ESG在金融环境下的重要性
- 1.2.1 降低金融风险
- 1.2.2 保护金融健康
- 1.2.3 推动金融可持续发展
- 1.2.4 中信银行以ESG治理赋能普惠金融
- 第2章 市场分析:解读ESG全球发展现状
- 2.1 国际市场:ESG投资成为金融界主流
- 2.1.1 投资者加大ESG投资力度
- 2.1.2 ESG投资市场逐渐完善和统一
- 2.1.3 ESG投资的价值被验证
- 2.1.4 黑石集团:持续在ESG领域布局
- 2.2 国内市场:ESG发展潜力巨大
- 2.2.1 “双碳”战略引领ESG发展
- 2.2.2 更多企业开始接受ESG理念
- 2.2.3 披露要求不断提高,金融风险降低
- 2.2.4 蒙牛乳业:ESG推动可持续发展
- 第3章 ESG信息披露机制:标准和温度并存
- 3.1 信息披露有什么意义
- 3.1.1 现状与趋势分析:信息披露如何发展
- 3.1.2 衡量企业的ESG表现
- 3.1.3 借助ESG相关信息识别风险和机会
- 3.2 多层面了解信息披露要求
- 3.2.1 国际层面:打造ESG价值链的“信息流”
- 3.2.2 国内层面:力争实现信息“全覆盖”
- 3.2.3 交易市场层面:不断完善信息披露体系
- 3.3 关于信息披露的三个重点
- 3.3.1 将信息披露提升至战略高度
- 3.3.2 做信息披露不能“自娱自乐”
- 3.3.3 精彩案例使信息披露报告更“丰满”
- 第4章 ESG指标和评级体系:保护金融安全
- 4.1 指导ESG战略的关键指标
- 4.1.1 KLD指标
- 4.1.2 ASSET4指标
- 4.1.3 FTSE4Good指标
- 4.1.4 汤森路透指标
- 4.1.5 DJSI指标
- 4.1.6 Refinitiv指标
- 4.1.7 世界银行指标
- 4.2 ESG评级流程
- 4.2.1 ESG评级是“伪君子”的“武器”吗
- 4.2.2 ESG评级涉及哪些流程
- 4.2.3 金融机构在ESG评级中的作用
- 4.3 常见ESG评级工具与机构
- 4.3.1 标准普尔道琼斯指数
- 4.3.2 MSCI指数:多维度分析企业
- 4.3.3 恒生:重视ISO标准
- 4.3.4 富时罗素:聚焦ESG数据
- 第5章 金融科技与ESG:撬动ESG新格局
- 5.1 新形势下的金融科技转型
- 5.1.1 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变革
- 5.1.2 ESG理念与金融科技完美契合
- 5.1.3 维信金科:金融科技与ESG的“碰撞”
- 5.2 金融科技基础架构分析
- 5.2.1 云计算
- 5.2.2 大数据
- 5.2.3 人工智能
- 5.2.4 区块链
- 5.2.5 物联网
- 5.2.6 火爆的ChatGPT与AIGC
- 5.3 科技时代,金融科技赋能ESG
- 5.3.1 金融科技如何为ESG赋能
- 5.3.2 注意事项:加强金融科技监管
- 5.3.3 陆金所控股:创新“乡村振兴+生态守护+碳中和”模式
- 第6章 ESG金融业务实践:摆脱利润困境
- 6.1 绿色债券
- 6.1.1 绿色债券的定义与分类
- 6.1.2 发行端与投资端
- 6.1.3 抓住收益挖掘机会
- 6.2 ESG主题基金
- 6.2.1 ESG主题基金相关背景
- 6.2.2 关键要素:产品+收益+行业配置
- 6.2.3 重视长短期业绩和风格
- 6.3 ESG理财产品
- 6.3.1 ESG理财持续升温
- 6.3.2 ESG理财产品的特征
- 6.3.3 分类了解ESG理财产品
- 6.3.4 ESG理财产品面临的三大挑战
- 6.4 ESG保险资管产品
- 6.4.1 ESG助力保险资管领域转型
- 6.4.2 ESG保险资管产品发展现状
- 6.4.3 “固收+”为主要关注点
- 第7章 ESG投资:绿色时代新投资风口
- 7.1 热门的ESG投资到底是什么
- 7.1.1 背景分析:ESG投资为什么能发展
- 7.1.2 ESG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 7.1.3 ESG投资的特征——主动参与
- 7.2 ESG投资:左手责任,右手效益
- 7.2.1 做ESG投资,要责任还是要效益
- 7.2.2 基础设施尚待建设和完善
- 7.3 ESG投资趋势分析
- 7.3.1 监管政策和信息披露机制逐渐完善
- 7.3.2 ESG投资将获得高速增长
- 7.3.3 多元化发展:参与主体+决策要素+评级
- 7.4 经典ESG投资案例
- 7.4.1 ESG投资理念:理性且负责任
- 7.4.2 ESG架构与决策机制的建立
- 7.4.3 ESG投资的要点
- 7.5 ESG值得发展与投资的可持续能源
- 7.5.1 ESG说明绿色电力即国力
- 7.5.2 ESG与绿氢投资的关系
- 7.5.3 ESG说明地球健康与人类寿命的关系
- 7.5.4 ESG与气味医学投资的关系
- 第8章 投资项目挖掘:朝目标不断进击
- 8.1 投资者纷纷向ESG投资转型
- 8.1.1 机构投资者的转型方案
- 8.1.2 必备工具:UNPRI六大原则
- 8.2 “双碳”目标下的投资机会
- 8.2.1 2020—206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 8.2.2 四大降碳抓手背后的投资机会
- 8.2.3 正确看待碳交易体系
- 8.3 发现新能源的超级价值
- 8.3.1 新能源是一项重要发现
- 8.3.2 新能源投资市场渐趋火爆
- 8.3.3 一级市场如何投资新能源项目
- 8.4 痛点分析:找到投资机会不容易
- 8.4.1 ESG底层数据比较匮乏
- 8.4.2 主流ESG评级体系未实现本土化
- 8.4.3 如何打造本土化ESG评级体系
- 第9章 策略选择与设计:掌握游戏规则
- 9.1 筛选类策略
- 9.1.1 负面剔除
- 9.1.2 正面筛选
- 9.2 整合类策略
- 9.2.1 ESG整合
- 9.2.2 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
- 9.3 参与类策略
- 9.3.1 企业参与及股东行动
- 9.3.2 影响力/社区投资
- 第10章 投前尽职调查:将风险降到最低
- 10.1 尽职调查必不可少
- 10.1.1 为什么ESG尽职调查如此重要
- 10.1.2 ESG尽职调查的关注角度
- 10.1.3 投资者面临的尽职调查难题
- 10.2 ESG投资尽职调查关键环节
- 10.2.1 收集信息:访谈或实地考察
- 10.2.2 选择对标企业:与相似企业做对比
- 10.2.3 分析ESG表现:明确是否投资
- 10.3 通过尽职调查识别风险
- 10.3.1 气候风险:警惕“黑天鹅”事件
- 10.3.2 社会型风险:巨额罚单背后的隐患
- 10.3.3 治理型风险:财务欺诈不可取
- 10.3.4 毕马威:协助某私募股权基金收购全球领先制造企业
- 第11章 价值分析与量化:避免决策失误
- 11.1 ESG投资与价值分析
- 11.1.1 贯穿ESG投资流程的价值分析
- 11.1.2 ESG评级与股价反应
- 11.1.3 关注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
- 11.2 关于价值量化的三个理论
- 11.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11.2.2 信号传递理论
- 11.2.3 托宾Q理论
- 11.3 价值量化流程及实践
- 11.3.1 做好价值量化的7个步骤
- 11.3.2 绿色环保行业咨询机构的价值量化经验
- 第12章 投后管理与增值:打开复利大门
- 12.1 想增值,投后管理必不可少
- 12.1.1 如何分析投后管理的投入产出比
- 12.1.2 如何提高投后管理能力
- 12.2 投资者为ESG投资赋能
- 12.2.1 协助企业制定ESG目标
- 12.2.2 打造ESG价值创造架构
- 12.2.3 平衡企业的ESG表现与财务表现
- 12.2.4 自我管理:做好退出准备
- 12.3 终极目标:实现可持续增值
- 12.3.1 回报可持续才有吸引力
- 12.3.2 思考:企业有可持续性因子吗
- 12.3.3 可持续增值的衡量工具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