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有笔有墨的山水画史,细读山水艺术。

内容简介

《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第一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

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

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论为主,意在更新对艺术的语言表述。

第四辑“鸟之双翼”,讨论中国绘画的形态演变,试着回答“中国绘画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别的样子”。

第五辑“山水小史”,追溯山水画的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既是对全书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山水文化思索的回归。

全书贯穿了古诗词与古画、山水画与古典音乐、西洋画与中国画、全景的宇宙感与小景的人间气,由山水进入广阔的东西方文化领域。得益于作者画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本书既有画家视角的经验论述,也有学术层面的探讨,更汇集了大量的古画珍品图片,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山水画入门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画史与痴心
  • 导读 《照夜白》写了些什么
  • 前言 明月前身
  • 第一辑 山中何所有
  • 青青子衿
  • 在别处
  • 山中何所有
  • 太古之音
  • 太古的目光
  • 和山水一起发呆
  • 白日梦
  • 神圣的恐惧
  • 文明与荒野
  • 第二辑 时间中的风景
  • 飞鸟与立体主义
  • 山水亦是如来
  • 出口
  • 倾斜
  • 旋转时空的开关
  • 林荫道的尽头
  • 看不见的路
  • 反空间
  • 远近互换
  • 空白
  • 羊身上的宇宙图像和时间中涌现的景观
  • 叠印的时空
  • 《前后赤壁赋》与长卷蒙太奇
  • 意识流
  • 无限循环的怪圈
  • 魔方
  • 看山知远近
  • 平远
  • 故宫里的江山平远
  • 高远与深远
  • 第三辑 空隙之美
  • 荒山复调
  • 空隙之美
  • 技艺的记忆
  • 我和世界之间
  • 大山水和小风景
  • 如来如去
  • 我在
  • 雨的空间
  • 此在与曾在
  • 零度的风景
  • 抽象与孤独
  • 二十四品
  • 空亭
  • 树枝后面的天空
  • 剪影
  • 月亮地
  • 《六柿图》和枯山水
  • 牧溪与苏巴朗
  • 第四辑 鸟之双翼
  • 天青色
  • 禅宗画与文人画
  • 孤篇横绝
  • 荒岛绘画
  • 照夜白
  • 读《气势撼人》后
  • 破墨
  • 空的诞生
  • 神奈川的抛物线
  • 小的大画家
  • 写意的历史
  • 宫梅与野梅
  • 漫长的下半时
  • 视觉与触觉
  • 古意
  • 晚期美学
  • 可惜的事情
  • 鸟之双翼
  • 快乐画画的年代
  • 第五辑 山水小史
  • 清平世界
  • 天地之心
  • 月照千山
  • 古今之间
  • 无限的掌纹
  • 人淡如菊
  • 水中倒影
  • 如日之夕
  • 后记 流水今日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