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突破传统顺序,重要书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的*部书法“断代史”研究著作,有别于以往传统式的书法史研究的顺时序线性展开的述史方式,以“问题”为聚焦点对宋代“尚意”书风进行全面叙述和剖析。从“意”的具体内容、“意”的探源再到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主角书家和以韩琦、蔡襄为代表的反角书家进行对比,同时又将“尚意”书法与禅宗、绘画进行分析比较,加之前人关于“尚意”诸说。全书语言尽可能深话浅说,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引用大量资料,试图在取舍对比中显示出自己的衡量标准和艺术观点,力求在运用时不存偏见,为探索今后书法发展的趋势提供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新刊前言
  • 第一章 尚意书风的具体内容
  • 第一节 “意”的定义
  • 第二节 书法艺术的特殊抒情功能
  • 第三节 书意的具体表现方式
  • 第四节 论书及人
  • 第二章 尚意书风探源
  • 第一节 理论
  • 第二节 实践
  • 第三节 欣赏
  • 第三章 宋书尚意的主将,对立面及在书法上的主要表现
  • 第一节 艺术观点
  • 第二节 创作过程
  • 第三节 对立面
  • 第四章 尚意与禅宗
  • 第一节 禅学与书意的相似点
  • 第二节 禅书结合的具体考察
  • 第三节 禅书结合的其他社会条件
  • 第五章 尚意与绘画
  • 第一节 书法源流的共同性
  • 第二节 书意与画意
  • 第三节 书学与画学
  • 第四节 绘画中的写意派
  • 第六章 前人论尚意诸说之得失
  • 第一节 论点的批判
  • 第二节 例证的剖析
  • 第三节 有益的启示
  • 第七章 尚意书风为推动宋代书法发展所起的作用
  • 第一节 书体
  • 第二节 内容与形式
  • 第三节 学问与修养
  • 第四节 方法与体裁
  • 第五节 行草尚意到篆隶尚意
  • 第八章 尚意书风的兴盛与衰落
  • 第一节 “起迄”浅论
  • 第二节 “时法”小议
  • 余论
  • 附录:中国书法历史简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尚意书风郄视》初稿成,陆师已驾鹤西去,沙师为指导、审阅论文的导师。在我把这部厚厚的手抄文稿呈交时,我心里是忐忑不安的。赴龙游路沙府拜见这样一位在 1927 年已以《近三百年书学》享誉天下的大师,仰望星空、高不可攀;我的幼稚与粗浅肯定是难以掩饰,而且暴露无遗。但一个 25 岁年轻人的少作,又一定是老人家爱护有加的。殊不料,一个多月后,沙老叫我去取论文时,厚厚一册中夹了密密麻麻二百多张半指宽的白长纸条。我战战兢兢地问沙老为什么不把修改意见直接批在页面上?他的回答竟是这样的:“我的意见也不一定对。不如直接写在稿子上,你可自行斟酌。如可取,你自己改入;如不妥当,将白纸条抽去即可,不影响原来文稿,也省得你再重抄一遍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是艺术出版领域最具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出版传媒机构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方向,坚持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以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学术出版为高地,建构起以专业图书和大众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出版架构。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曾多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多项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和专业内最高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现在每年出版图书六百余种,其中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法史绎》《中国文人画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海派绘画大系》《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锦绣文章》《怀袖雅物》《董其昌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吴昌硕全集》《上海博物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中国砖铭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中国碑帖名品》《中国绘画名品》《中国篆刻名品》《简帛书法大系》等系列专业图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等专业工具书,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依托知识性、学术性和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完整的出版业态和多层次的出版格局,使出版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联动效应。2016年成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的“书法研究出版中心”,2017年荣获国家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出版社将秉承传统,以“艺术重塑人生”为理念,以“有美必臻”为工作精神,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追求,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