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探讨中西文化比较与交流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作者的思虑向来天马行空,此番则主要集中在两个论域,一是寻思有年的“美学”或“艺术社会学”,二是晚近大热起来的“地区研究”,尤其从理论上去主张“作为方法的地区”。但在这种具体论域之上,仍然笼罩着作者更高的理论关怀,那就是摆脱“照着讲”和“接着讲”的老套,上升到更加宽宏也更见功力的“对着讲”。

惟其如此,写到了封面上的“中西之际”四字,方能成为孕育更高文明的温床,而如愿生长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文明边际的巡弋——代序
  • 艺术、道德与禮樂——兼论传统中国的“禮樂精神”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如果齐美尔读到贝克尔——序《作为互动的艺术》
  • 朱光潜与鲁迅——陶潜是否可能“静穆”?
  • 一、讲陶潜“静穆”错在哪里
  • 二、围绕陶潜的话语之争
  • 三、一剖为二的尼采学说
  • 四、暗中生效的文化本根
  • 五、从朱光潜那里接着讲
  • 现代诗与不归路——过去的和未来的中文诗歌
  • 贱民的歌唱——序《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
  • 我从曙白诗中读到的
  • 一块我们可以共居的欧亚大陆——对于《一个我们能够信靠的欧洲》的思考
  • “天下大同”,来自“共通理性”
  • 地区研究的学科理由——《地区理论与实践》总序
  • 理解现代世界史的枢机——《大航海译丛》总序
  • 怎样走出去,又如何走回来?——《作为田野的全球》序言
  • “民族民主”与“多数暴政”——《莫迪的印度》一书研读
  • 这里应是治学的乐土
  • 更内在的标准
  • 更潜心的治学
  • 更广阔的视野
  • 更活跃的氛围
  • 小结
  • 关于创办“学无际书店”的设想
  • 又一个活得“这么嗨”的人——读徐海《出版的正反面》
  • 抛出的游丝抓住了某处——序《谁是日本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