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厂的真实生活画像。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厂,通过叙述近百个人物的生活、爱情和人生际遇,生动展现了核武研制那一段艰苦卓绝、惊心动魄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画卷。

作品中的三个中心人物魏、江和林,通过农村社教结识并成为挚友,三人的爱情纠葛和生活遭遇,成为贯穿作品的一条纵向主线。十年浩劫期间,221厂受到了空前的摧残和破坏,科技人员在逆境中受难、挣扎,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魏、林之间的坚贞爱情,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磨难,最终有情人未成眷属……

作者魏世杰曾在221厂工作和生活了10年(后又在四川核基地工作16年),作品内容是其亲身经历,其中的背景、人物、故事细节均还原于历史。作者写作的意图,不是全面记述核基地的创业发展历史,只想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核基地生活:它不是一部史诗作品,它是为核基地的大小人物画像的“清明上河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题记
  • 关于书中内容的声明
  • 第一部 Chapter One
  • 1.不眠之夜
  • 2.进退维谷
  • 3.厕所受惊
  • 4.革命虱子
  • 5.不准恋爱
  • 6.害羞的事
  • 7.海晏传说
  • 8.学习“整人”
  • 9.批斗死人
  • 10.初识221
  • 11.隐蔽工号
  • 12.总厂印象
  • 13.心照不宣
  • 14.初见炸药
  • 15.茅台酒醉
  • 16.恋爱遇阻
  • 17.严重警告
  • 18.“破鞋”轶事
  • 19.东伯利亚
  • 20.意外重逢
  • 21.“灯泡”外调
  • 22.车厢“卧谈”
  • 23.包厢遇险
  • 24.“零二”权威
  • 25.公车色狼
  • 26.唐山黑孩
  • 27.不欢而散
  • 28.我的恋爱
  • 29.初尝烤鸭
  • 30.“文革”之波
  • 31.秘密答疑
  • 32.王老故事
  • 33.番茄礼物
  • 34.三种感情
  • 35.偷拍风暴
  • 36.“挟持”领导
  • 37.立项失败
  • 38.小谭出事
  • 39.爱的回忆(上)
  • 40.爱的回忆(下)
  • 41.峰回路转
  • 42.釜底抽薪
  • 43.宿舍讲座
  • 44.一道划痕
  • 45.“敖包相会”
  • 46.挑选炸药
  • 47.两个太阳
  • 第二部 Chapter Two
  • 48.神秘来客
  • 49.小报惹祸
  • 50.最后叮嘱
  • 51.两派分化
  • 52.批韩行为
  • 53.小道消息
  • 54.政治回忆
  • 55.雨夜探视
  • 56.少年闯将
  • 57.朋友反目
  • 58.涵洞遭劫
  • 59.母亲心事
  • 60.我的师妹
  • 61.为官也难
  • 62.追“鸭”碰壁
  • 63.原始战争(上)
  • 64.原始战争(下)
  • 65.风中接站
  • 66.接风晚宴
  • 67.草原远足
  • 68.王老掏钱
  • 69.再回北京
  • 70.“黑帮”师徒
  • 71.上海来信
  • 72.拜见林母
  • 73.林母失踪
  • 74.小将反思
  • 75.临别夜访
  • 76.朋友谈心
  • 77.互相揭发
  • 78.两位工人
  • 79.林的来信
  • 80.批邹大会
  • 81.通风报信
  • 82.刚烈的人
  • 83.冰糖葫芦
  • 84.苹果情深
  • 85.《艾青诗选》
  • 86.外科主任
  • 87.火车事故
  • 88.湖边的事
  • 89.痛心的事
  • 90.雷管爆炸
  • 91.技安会议
  • 92.半夜寻人
  • 93.准备坐牢
  • 94.特殊翻译
  • 95.从零到零
  • 96.新房话别
  • 97.苏被隔离
  • 98.老邓来了
  • 99.老于挨批
  • 100.试验成功
  • 第三部 Chapter There
  • 101.江谢婚礼
  • 102.工号爆炸
  • 103.四座坟墓
  • 104.两位老人
  • 105.分析原因
  • 106.吃臭饺子
  • 107.晴天霹雳
  • 108.我的辞职
  • 109.告别草原
  • 110.多巴营房
  • 111.下洞救人
  • 112.事情原由
  • 113.鉴定风波
  • 114.首开杀戒
  • 115.两个秘书
  • 116.钱的坦白
  • 117.保密检查
  • 118.秘密会面
  • 119.“鸭子”回家
  • 120.钱的死因
  • 121.陈的观点
  • 122.揭发能手
  • 123.班内的事
  • 124.林还活着
  • 125.再开杀戒
  • 126.确切消息
  • 127.我被隔审
  • 128.首次挨斗
  • 129.生存环境
  • 130.首次受审
  • 131.政治立场
  • 132.囚室望月
  • 133.不准乱看
  • 134.张的自尽
  • 135.张的往事
  • 136.炉灶的事
  • 137.最后“挽救”
  • 138.“谋杀”故事
  • 139.田的消失
  • 140.千里寻兄
  • 141.文盲购书
  • 142.赖渣的事
  • 143.林已病危
  • 144.货场拉砖
  • 145.两面小旗
  • 146.途中遇险
  • 147.露宿街头
  • 148.事故回忆
  • 149.医院见林
  • 150.北京被押
  • 151.追查后台
  • 152.春回大地
  • 153.无罪释放
  • 154.劫后重逢
  • 155.林的归宿
  • 156.决定入川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风雨人生

    本书是作者的自传体长篇纪实小说的上部,以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 青海 221 厂(后迁至四川绵阳核九院)为背景,通过近百个人物的生活、爱情与人生际遇,展现 “两弹一星” 科研工作者在极端环境下的奉献与挣扎,作品采用白描手法,叙事还原历史细节。故事从 1964 年开始,主人公 “小魏”(作者化身) 1941 年生人,23 岁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至青海 221 厂,开启隐姓埋名的核武研发生涯。高原的荒漠、保密制度、艰苦生活(如 “虱子”“不准恋爱” 等章节),以及初识炸药、参与高危实验的细节。本书上半部写动荡年代(1964-1973 年),作者爱好文学和写作,特别是喜欢记日记,这样虽然经过半个世纪,还能很详细的还原历史细节,当年作者也是精力充沛 23-32 岁,经历也是刻骨铭心,221 厂遭受政治运动摧残,科技人员被批斗、隔离审查,亲密爱人事故被辐射重伤故去,全书主要人物是从开始工作 1964 年就赶上 “社教”,让年轻人体会到社会的残酷也结识了一生牵绊的挚友江、林,三人的命运跌宕起伏,贯穿全书。我关注作者也是因为他祖籍出生在青岛即墨,和我现在居住地不远,作者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作者也深受影响,个人的底线和对诚信的恪守,我相信作者的记述是真实的。现在对 “两弹” 元勋的功绩众人皆知,可当年可是严格保密和与世隔绝,在工作中也随时和危险相伴,因为作者研究的就是特种炸药,随时面临牺牲,书中也详细讲述了 1969 年车间爆炸(“工号爆炸”)、和雷管意外等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四座坟墓”“痛心的事”)。让作者刻骨铭心的又面临激烈和残酷的政治斗争,自己被卷入开始是批别人,后来是被别人批,甚至是被隔离审查。特别感人的是作者全情投入的爱情悲剧:魏与林的感情,因林任务中受到强辐射,香消玉殒,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对于 “两弹” 元勋的宣传,也是作者后半生的主要贡献,现在对王淦昌、邓稼先、于敏、郭永怀等国家英雄如高山仰止,可当年他们也是 “有血有肉” 的普通人,书中难得珍贵的是细节的真实讲述,王淦昌:魏世杰的科研导师与合作者,共同参与炸药部件研究,在极端保密环境下坚守科研一线,面对高危实验时 “随时准备牺牲”。邓稼先:九院理论部主任,魏世杰的上级领导,日常互动的平易近人,同时刻画其在核辐射事故中冲锋在前的英勇形象。于敏与魏世杰同获九院 “先进工作者” 称号的 “氢弹之父”。郭永怀被追授烈士称号的功勋,现在他们的事迹进入教材,本书写的更生活化,近距离的接触和整个 “九院” 的集体众人的具象,特别是他们还是在内部出现 “残酷斗争” 的非常时期,这种状态下,依然完成 “两弹” 的研制,现在回顾,更能体现那辈人的伟大。脱不花和宋方金老师的《长谈》讲如何讲个好故事,讲好人不能讲成 “十全十美 “,作者全书讲出很多内心的挣扎,我曾经问被冤枉下狱的很多前辈,他们对受的磨难是否有怨恨?他们共同的回复都是依然坚持初衷理想,并不会后悔当年的宣誓词,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质疑,但前辈说:“难道我们要背叛吗?”,他们的选择是总结经验向前看,对祖国和曾经宣誓的组织依然不该初心的忠诚,作者身为知识分子和基督教家庭出身,在磨难运动中肯定会有迷茫和怨言,可最终还是坚守,本书可成为 “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25 年 #326

      1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极左思潮盛行的动乱年代,中国西部边陲,一所肩负国家使命的顶尖科研单位的年轻人的成长日记。功勋卓著 221 厂光鲜亮丽的辉煌历程中,竟然有这样一段不堪回首的蹉跎岁月,读后不禁让人唏嘘。在社会失序的状态中,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恶丑都会展示得淋漓尽致,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更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代人的青春,由意气风发到备受摧残,成为了时代的烙印。可落实到个体身上,却是实打实的痛楚和煎熬,读的几次落泪。又想起那句话,“岁月静好,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经常通过短视频了解魏老现在的生活,在与女儿燕子、儿子小刚每天互动中,谦和,温醇,其乐融融,很难将书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但隐约依然能感受到源自灵魂贯通的脉络。这一生,都不易。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