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3千字
字数
202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乡村振兴专家解读新理念,新布局和新任务
内容简介
本书邀请国内20多位长期关注研究乡村振兴的专家,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与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未来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布局、新任务,给以具有系统而前沿性的解读。邀请的专家,都是对乡村有情怀、对“三农”有独到见解、对乡村振兴战略有全局和系统思考的著名学者。本书围绕乡村振兴时代使命、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解读,是一本全面深入领会与践行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参考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章大国之本复兴之根
- 乡村振兴应重在功能
- 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
- 二、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的功能
-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 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是乡村
- 一、回顾与展望: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是乡村
- 二、溯源与反思:东亚原生农业与西方殖民农场农业
- 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乡村社会的振兴为基础
- 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 大历史观视野下乡村振兴的使命与前途
- 一、从大历史观视野看乡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 二、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乡村:乡村是当代中国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 三、从社会主义看乡村,乡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
- 四、从新时代的高度看乡村,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地与源地
- 第二章产业发展振兴之基
-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阶段、路径与政策建议
- 一、农民增收形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
- 二、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历史变化与政策启示
- 三、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应成为战略目标
- 四、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政策建议
- 新需求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
- 一、乡村产业发展背景:不平衡、不充分、不同步
- 二、乡村产业发展新需求:“四洗三慢两养”
- 三、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未来乡村的新产业、新业态
- 全面认识粮食安全,系统实施粮食安全战略
- 一、走出狭隘的粮食安全观,全面认识粮食安全的内涵
- 二、以食品安全为目标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 三、正确认识处理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战略目标的关系
- 四、全面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建议
- 小农户主体性的认识偏差与“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
- 一、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文件关于小农户经济的论述
- 二、认识偏差导致小农户从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中获益有限
- 三、使小农户成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服务体系建设
- 四、从内蒙古经棚镇实践看“三位一体”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发展道路
- 第三章善治之道振兴之本
- 单县探索:低成本、自组织“五位一体”的乡村善治实践(1)
- 一、单县探索的背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乡村善治探索
- 二、单县探索的做法:接地气、连人心的“五位一体”
- 三、单县探索的价值:物以载道、事以化人的“五位一体”
- 四、单县探索的特点:组织化与低成本的乡村善治之道
- 留守老人的多元福利与乡村善治
- 一、认识老人留守问题的视角:基于“低消费、高福利”生活方式
- 二、老年人留守农村:基于真实处境的理性选择
- 三、乡村价值的再认识:留守老人的多元福利
- 四、基于多元福利观:对当前城乡差距的重新评估
- 五、围绕多元福利观:重新认识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
- 乡村善治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 一、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是乡村善治的时代前提
- 二、处理好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关系,是乡村善治面临的时代挑战
- 三、处理好党的领导与自治、法治、德治的关系,是乡村善治的核心
- 四、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民的关系,是乡村善治的重要内容
- 五、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是乡村善治之本
- 第四章集体合作必由之路
- 40多年集体经济改革启示录:乡村发展必由之路
- 一、历史的回顾:集体经济的钟摆式探索之路
- 二、从合作主体看: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种方式
- 三、从组织特性看: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四种类型
- 四、集体经济的辨识:推进真正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 五、40多年改革的启示: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必由之路
- 六、总结
- 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认识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 一、农村改革中土地私有化取向及其消极后果
-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 三、发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优势要勇于自我革命
- 集体村社制是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基础
- 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村庄社区治理
- 二、从家族村社到集体村社:中国传统村庄的时代变迁
- 三、集体村社制是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 四、以集体村社制为基础的乡村治理建设的对策
- 第五章农耕文化振兴之魂
- 传承农耕文明振兴乡村文化
- 一、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 二、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载体
- 三、活化传承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美好乡村
- 千年耕读文明的时代价值解读
- 一、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长寿的秘诀
- 二、耕读教育是身心灵一体的全生命教育
- 三、耕读教育是让生命崇高、生活幸福的艺术教育
- 四、耕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根性教育
- 五、劳动革命与进入新时代的新劳动观
- 六、耕读教育是新时代做人之根、爱国之本、智慧之源的教育
- 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与保护实践
- 一、文化根基:储备丰富的遗产资源
- 二、循环永续: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
- 三、文化干预:陕西省佳县古枣园保护案例
- 四、资源效应:保护与发展的创造性转化
- 第六章乡村建设特色引领
- 乡村振兴的余杭样本:“两进两回”特色之路
- 一、余杭样本:发达地区乡村建设的先行试验
- 二、以“两进两回”为平台:首创乡村建设要素供给新体系
- 三、余杭样本的示范价值、启示与建议
- 探索乡村艺术化之路建设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一、乡村艺术化是建设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必由之路
- 二、乡村艺术化是乡村内在发展的需要
- 三、未来乡村艺术化发展新趋势、新格局
- 四、建设各具特色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若干思路
- 五、结束语
- “带头人+农民”:乡村建设农民主体性提升之路
- 一、农民主体地位是乡村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 二、“带头人+农民”:主体性提升路径
- 三、袁家村模式:“带头人+普通大众”主体性提升之路
- 四、袁家村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 第七章生态发展绿色之路
- “绿水青山”的价值及实现形式
- 一、“绿水青山”的价值难以变现的学理分析
- 二、“绿水青山”经济价值的实质与数量评估
- 三、培育“绿水青山”的价值增殖途径
- 全域有机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 一、有机农业是系统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 二、全域有机农业是有效实施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
- 三、全域有机农业的“车河模式”与“灵丘实践”
- 绿色革命呼唤生态农业
- 一、现代农业模式不可持续
- 二、朝鲜与古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 三、当代人类需要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 四、弘毅生态农场:生态农业的成功实验
- 分布式、再造循环的零污染乡村建设之路
- 一、垃圾治理模式弊端:中断循环、末端治理
- 二、新垃圾治理模式:再造循环的分布式治理
- 三、推进“分布式、循环再造”垃圾治理模式
- 第八章深化改革制度制胜
- 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
-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与制度
-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与农村优先发展的新举措、新布局
-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途径
- 一、解决阶段性脱贫攻坚与解决长期性“相对贫困”相衔接
- 二、行政配置资源“输血”与市场配置资源“造血”相衔接
- 三、基础性制度体系与差异性政策体系相衔接
- “一宅两户、一房二门”之经营权探索
- 一、“三权分置”,突破在即
- 二、政策有据,提速细则
- 三、一房二门,城乡供养
- 四、一宅双户,田院共享
- 五、一村多产,金融共赢
- 六、一农三产,保本共利
- 七、“三权分置”探索之路
- 八、上山下乡,城乡融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联合国家级权威出版社打造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