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00千字
字数
2016-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纪念陆游诞辰890周年论文集,弘扬文化精神,探讨精神财富。
内容简介
本著是由中国陆游研究会、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和绍兴文理学院等共同发起2015“纪念陆游诞辰8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旨在弘扬陆游文化精神和文学业绩,共同探讨陆游留给当代的精神财富。精选具有新视野、新观点的会议论文50余篇,涉及陆游生平、诗词文赋等各体文学研究,陆游集文献资料、学术影响研究,陆游与宋代文学、地域文化关系研究等多个维度。陆游诗词创作中的爱国主义与儒家诗学精神、及对当下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也提供了新成果。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论陆游对儒家诗学精神的实践
- 陆游晚节评议
- 一 历史上有关陆游晚节问题的论争
- 二 陆游与朱熹友谊终生不渝
- 三 与韩侂胄关系辨析
- 抗日战争时期陆游爱国诗词的影响与接受略论
- 一 报刊文章中有关陆游爱国诗词的评论
- 二 旧体诗词中陆游爱国诗词的接受与评价
- 论陆游成都时期爱国诗作的特色
- 前言
- 一 与游仙主题结合
- 二 以阅、听方式起兴
- 三 歌咏异人奇士
- 四 结语
- 晚年陆游的乡居与自我意识
- 一 官场与故乡之间:作为“退士”的陆游
- 二 晚年陆游的声望与出处
- 三 晚年陆游的乡居意识
- 四 结语:南宋“退居型士大夫”的提出
- 陆游与唐诗史“盛唐”观念之建构
- 一 “前陆游”时代的唐诗史叙述
- 二 陆游对唐诗史的认识
- 三 陆游文学思想中的“盛唐”元素
- 陆游研究三十年
- 关于苏雪林的《陆放翁评传》
- 南宋人的正闰观念及陆游对曹操的态度
- 一 南宋士大夫的正闰观及其成因
- 二 南宋士人对曹操的态度
- 三 曹操奸臣形象的形成
- 四 陆游对曹操的认识
- 陆游的政治理想与其祭社诗
- 一 陆游政治实践的终极指向是回归唐虞
- 二 回归唐虞盛世的途径
- 三 放翁祭社诗的艺术风格
- “骑驴”与“骑马”:陆游的诗意画像与旅泊人生
- 一 释题
- 二 “骑马图”的豪放与倦惫
- 三 “骑驴图”的适意与闲放
- “不得体”的陆游:交往困难症患者的人际关系诗歌
- 一 蔑视礼法的官场社交唱和
- 二 与“奇士才杰”过度亢奋的江湖义气式交游
- 三 “村翁”式乡邻交往的失落孤独
- 陆游和范成大的交流
- 绪论
- 一 入蜀前相识
- 二 淳煕二年 成都再会
- 三 淳煕三年
- 小结
- 从题画诗看陆游与画家的交游
- 一 陆游与文人画家的交游
- 二 陆游与职业画家的交游
- 三 陆游与僧侣画家的交游
- 四 陆游与宫廷画家的交游
- 陆游评述苏轼刍议
- 一 陆游评苏的基本内容
- 二 陆游评苏的方式列举
- 三 陆游评苏的资质因缘
- 理学对文学的意义
- 一 问题的提出:理学桎梏了文学的发展吗
- 二 陆游宦闽及其与朱熹的友谊对各自诗文创作的影响
- 三 朱熹、陆游对刘克庄的影响
- 四 理学对文学的意义
- 论晚宋江湖诗人戴复古与陆游的师承关系
- 一 陆游戴复古师承关系之再辨析
- 二 戴复古在诗歌主题倾向上对陆游的承继和仿效
- 三 戴复古在诗歌艺术风格上对陆游的传承和学习
- 陆游在闽时的海洋游历与台湾诗缘
- 一 陆游的海洋经历与《感昔》
- 二 “稳驾万斛舟”与宋代海运
- 三 宋代柁师所指点的“流求国”
- 四 结论
- 陆游题咏拟岘台诗解读
- 一 关于拟岘台的沿革
- 二 陆游到抚州为官的时间及其咏拟岘台诗的创作
- 三 陆游咏拟岘台诗解读
- 结语
- 陆游孤村诗小考
- 一 陆游以前历代诗词中的“孤村”诗词
- 二 陆游诗歌里的“孤村”形象
- 三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独创性
- 四 小结
- 陆游山阴诗之美
- 前言
- 一 秋诗篇篇,写出山阴一片秋
- 二 江云漠漠雨昏昏,渺渺水云乡
- 《剑南诗稿》中的绍兴风物
- 陆游“镜湖”诗歌的生态图景及其现代启示
- 一 陆游“镜湖”诗研究概况
- 二 陆游“镜湖”诗的生态图景
- 三 陆游“镜湖”诗的现代启示
- 四 结语
- 读《剑南诗稿校注》札记
- 论陆游的七言绝句
- 七律的放翁诗法
- 一 关于“律熟”
- 二 日课·书斋·自我——放翁七律观察视角之突破
- 三 七律的宋调与放翁诗法
- 四 结语
- 关于日本所藏《名公妙选陆放翁诗集》
- 陆游短论三篇
- 一 陆游诗多好的少
- 二 陆游对宋诗的拾遗
- 三 放翁诗自注出处的科学态度
- 陆游诗歌“关键词”研究
- 一 笠泽
- 二 桑苎
- 三 鸥
- 四 心太平
- 五 昨非
- 六 老
- 七 龟
- 八 还婴
- 九 江南
- 十 经
- 《渭南文集》部分篇目系年札记
- 《会庆节贺表》(卷一)
- 《光宗册宝贺表》(卷1)
- 《皇帝御正殿贺表》(卷1)
- 《皇太子受册贺表》(卷1)
- 《谢赐历日表》(卷1)
- 《上丞相参政乞宫观启》(卷11)
- 《贺谢殿院启》(卷12)
- 《答权提刑启》(卷12)
- 《答胡吉州启》(卷12)
- 《答陆伯政上舍书》(卷13)
- 《家世旧闻》版本补议
- 陆游笔下的秦桧及其家族群像
- 一 专制独裁者——秦桧画像
- 二 穷奢极欲者——儿子秦熺画像
- 三 仗势扰民者——孙女小童夫人画像
- 四 鸡犬升天者——内亲王子溶画像
- 陆游与嘉泰《会稽志》
- 陆游赋浅议
- 陆游诗词互渗主体成因及风貌探析
- 一 爱国情怀,壮美诗词
- 二 轻视词体,以诗为词
- 三 天生情多,诗具词味
- 《放翁词》用调研究
- 一 词调之丰:僻调别名的发掘
- 二 小令之众:律绝诗体的偏好
- 三 东归之变:平淡自然的追求
- 四 长调之壮:去声字韵的使用
- 结语
- 《渭南文集》所附乐府词编次与陆游词的系年
- 一 《渭南文集》的编次体例与所附乐府词顺序
- 二 《渭南文集》所附词编次与《钗头凤》的创作时地
- 三《渭南文集》 所附乐府词编序的相关词史意义
- 论陆游与陈亮词书写方式的差异
- 一 多景楼书写的政治内涵
- 二 酬赠书写的文体选用
- 三 自我书写的形象塑造
- 四 典故书写的思想渊源
- 五 结语
- 从词题序解读陆游的创作心态及其词学观
- 一 陆游词题序的特点
- 二 陆游词题序所反映的创作心态
- 三 陆游词题序映射的词学观探析
- “绍祚中兴”时的舌尖记忆
- 论陆游诗中的茶品与茶事
- 一 陆游诗中的茶品
- 二 陆游诗中的茶事
- 三 陆游诗中茶俗
- 陆游的养生理念和诗意体验
- 一 珍惜生命 小炷长明
- 二 热爱生活 博大情怀
- 三 独创人生 绿色自然
- 陆游“戏作”诗的独创性
- 一 陆游“戏作”诗的内容风格:沉郁与幽默共鸣的别样乐章
- 二 陆游“戏作”诗的独创价值
- 三 陆游“戏作”诗的文学创作渊源
- 夔峡文化与陆游西行
- 一 唐宋时期的夔峡形胜
- 二 陆游西行与夔峡文化
- 三 陆游在夔峡时期的文化地位
- 陆游从戎南郑交友及其影响述论
- 一 与高子长交往
- 二 与张季长交往
- 三 与刘戒之交往
- 四 与范西叔交往
- 五 与周元吉、章德茂交往
- 六 与宇文叔介交往
- 川陕行之于陆游的影响
- 一 人生抱负的实现
- 二 爱国情怀的升华
- 三 创作水平的提高
- 陆游入蜀诗的情感与画境
- 一 前期感情悲怆,画境沉郁
- 二 后期感情平和,画境淡雅
- 三 情感与画面描写相融合
- 重新想象:激活沈园景区资源的若干构想
- 一 沈园的现状
- 二 激活沈园构想之一:参与性、体验性概念的引入
- 三 激活沈园构想之二:整合资源实施旅游一体化管理
- 陆游与樊江
- 陆游与镇江
- 一 陆游在镇江的经历
- 二 陆游在镇江的诗、词、文
- 三 结语
- 附录 中国陆游研究会组织机构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