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让AI不再缺“心”,点亮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
内容简介
为什么AlphaGo、ChatGPT没有在中国诞生?为什么中国只能出现“百模大战”?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每每站在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我们总会听到来自历史的叩问。
无论是“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杨振宁三问”,还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中国之问”,都考验着我们国家战略方向的确立和科学家的使命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要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一条底层逻辑自主可控的创新之路,走人工智能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创新之路,走不随大流、坚信人工智能的“中国时代”必将到来的创新之路。
本书中,朱松纯教授解答了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如何认清智能的本质、如何为人工智能找到统一理论与认知架构,进而为机器立“心”等重要问题。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厘清通用人工智能的3大关键迷思”:ChatGPT等大模型无异于缸中之脑;要寻找“乌鸦智能”而不是“鹦鹉智能”;理(U体系)与心(V体系)并非对立。
第二部分“1238,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线图”,开创性地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一个框架、两个系统完备性、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八个关键问题;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的4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展示了以这4大科研成果为基础,联合产业创新,共建产业智能体的8大领域。
目录
- 版权信息
- 重磅赞誉
- 推荐序一 探索智能时代科技与人文协同发展之路
- 推荐序二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与实践
- 推荐序三 具备“心”和“理”的硅基智慧生命体,将如何与人类社会共生
- 前言 为机器立心,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
- 引言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探源、局限与出路
- 难题:直面人工智能的中国之问
- 探源: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
- 创新:突破数据统计的局限
- 出路:探索数据背后的因果与价值
- 新标:全球首个AGI评级测试标准
- 回到人工智能的中国之问
- 第一部分 厘清通用人工智能的3大关键谜思
- 01 ChatGPT等大模型无异于缸中之脑
- 大模型与缸中之脑
- 是真的掌握了概念,还是仅仅形成了“隐藏记忆”
- 为什么大模型不是AGI
- 02 不是鹦鹉,而是乌鸦
- 未来目标:一只乌鸦给我们的启示
- 人工智能研究的认知架构:小数据,大范式
- 计算机视觉:从“深”到“暗”
- 认知推理:走进内心世界
- 语言通信:沟通的认知基础
- 多智能体:获取、共享人类的价值观
- 机器人学:构建大任务平台
- 机器学习:学习的极限和停机问题
- 03 理(U体系)与心(V体系)的对立与统一
- 智能:各种现象
- 智能的演化:“生命度”逐渐增强
- 智能的3个哲学阶段
- V空间,人类具备先天的价值判断
- U空间,智能体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 补充“心”与“理”体系中缺失的部分
- 第二部分 “1238”,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线图
- 04 一个框架,两个系统完备性,三个基本特征
- 一个大一统理论框架,让AI眼里有活
- 两个系统完备性,让AI的脑袋不缺弦
- 三个基本特征,让AI能完成自主任务
- 05 八个关键问题,让AI具备三观
- 关键问题1:认知架构,机器与人如何“志同道合”
- 关键问题2:自我意识能否从智能体中涌现
- 关键问题3:如何让人工智能具备高水平的社会智能
- 关键问题4:价值驱动是模型进化的“刚需”
- 关键问题5:让机器人学会人类的价值函数
- 关键问题6:具身智能,知行合一
- 关键问题7:可解释性是“信任”的前提
- 关键问题8:价值对齐让人机互信
- 06 “四通八达”,通用人工智能的蓝本
- 通通: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
- 通界: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
- 通智测试: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
- 通境: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
-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心”与“理”的统一之辩
- 附录 评级测试: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价值层级划分
- 致谢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