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人都可以看懂的天文科普,完美将自然科学与哲学相融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和宏大的视野展开叙述,相关原理完全建立在科学之上,与传统的解释相比,有更强有力、更前沿的科学论据的支持。

只要对生物学、宇宙学、量子纠缠和意识等多个领域的 新科学发现和启示加以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生命和意识才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基础。这促使我们对生命、死亡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等观念重新进行思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中国读者信
  • 权威推荐
  • 前言 黑洞之美
  • 第1章 经典黑洞 引力使光无法逃逸
  • 苹果树下开启的伟大时代
  • 哈雷彗星的现身说法
  • 只要是成对出现的恒星,必然彼此靠近
  • 米歇尔设想的极限情形
  • 如何“看”见不可见的恒星?
  • 第2章 相对时空 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
  • 经典力学与电磁理论不协调?
  • 宇宙飞船上的时间要比地球上的慢?
  • 广义相对论首胜:水星轨道额外进动43角秒
  • 行星围绕太阳转,其实是陷入太阳制造的时空凹陷?
  • 第3章 奇异之点 密度无穷大,体积却为零
  • 让相对论熠熠生辉
  • 史瓦西奇点
  • 令一切物理定律崩溃的地方
  • 襁褓期的黑洞
  • 第4章 恒星危机 不可避免的引力坍塌
  • 天狼星的摇晃
  • 白矮星的质量上限为1.4个太阳?
  • 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又如何?
  • 好一个“星级玩笑”
  • 准备好“买入”黑洞了吗?
  • 第5章 致密星体 新星大爆发宣告了中子星的诞生
  • 新星大爆发
  • 恒星核将被挤压为半径极小而密度极大的中子裸球?
  • 不同质量恒星的聚变链
  • 物质会被压缩得如此致密吗?
  • 第6章 永久跌落 恒星将会无限制地持续收缩
  • 研究恒星能够避免被捕吗?
  • 奥本海默:中子星也有质量极限
  • 恒星坍缩,奇点再现
  • 爱因斯坦不相信黑洞
  • 普林斯顿的老傻瓜
  • 第7章 恒星结局 坍缩的结果是形成黑洞
  • 古怪金融家资助的反重力研究
  • 惠勒:教授相对论是为了了解敌方?
  • 阻止恒星末日
  • 殊途同归——黑洞与冻结星
  • 将黑洞视界上发生的事视觉化
  • 黑洞无毛
  • 最后一个逃生出口
  • 第8章 宇宙之音 以崭新的方式发现宇宙
  • 詹斯基:第一位窃听宇宙声音的人
  • 射电星的巨大不明能量源
  • “红移”破译奇特光谱玄机
  • 只需一秒,便可为整个地球供电数亿亿年?
  • 第9章 唯一类型 对于黑洞精确且唯一的描述
  • 相对论与天文学的大融合
  • 超大质量黑洞正是类星体的巨大能量源
  • GPS:广义相对论在日常生活中的首次应用
  • 克尔度规:描述旋转物体周围的时空
  • 黑洞的唯一类型
  • 谁将黑洞这一词语引入天文学?
  • 第10章 黑洞旅行 如果你穿越视界进入黑洞
  • 科学家大迁徙
  • 越过视界的奇异旅程
  • 在视界的边缘上,你会永远年轻
  • 第11章 寻找黑洞 局势明朗到足以让霍金低头认输
  • 借探月之名,行黑洞之实
  • 天鹅座X-1:宇宙头号黑洞嫌疑犯
  • 霍金不光彩的赌约
  • 形状奇特的宇宙射流是如何产生的?
  • 能量如何逃出黑洞?
  • 命中注定的邂逅
  • 第12章 黑洞本质 不同尺度下的黑洞会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 以量子力学重塑引力理论
  • 霍金:黑洞视界只增不减
  • 从“黑洞有熵”到“霍金辐射”
  • 黑洞会蒸发吗?会爆炸吗?
  • 基于量子力学的黑洞
  • 物理学上的终极问题
  • 结语 引力波探测与黑洞
  • 黑洞大事记
  • 译后记 黑洞研究的全景图
  • 玛西亚·芭楚莎访谈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跨领域代表,用故事和论理叙说引导我们窥见天文学热门知识点

    这本书文笔温润,翻译的笔法也好,让门外汉也能逐步窥见天文学最热门话题:黑洞喔!学生最喜欢在深夜仰望天空,好奇太阳系、星系之外会有什么?透过这本书,学生也重温小时候学习的知识点,特别是引力、无限️的概念。有设计一款小游戏,设计图交给材料行了,很期待过几天收到木材🪵,我就能动手做木工,然后来看看这款游戏。这是我设想引导游戏的引导语,有书友见到的话,欢迎跟我互动留言,看看这样的引导语好不好玩️:黑洞里面到底有什么?你敢靠近这个边界吗?你知不知道黑洞边界以外的东西都还很正常,但一但进入这个边界,就再也不可能离开了!来!用 1 分钟体验一下 "事件视界"。拿起一个硬币,在 "边界" 的地方放下去,用眼睛感知这个硬币发生什么事?有人说.... 硬币好像_海螺贝壳_。硬币被撕成_一朵花_。你觉得硬币跑的样子很像____有趣的天空,好好学习期待成长过程物理悟理,有悟也有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黑洞简史》首先,本书说到了黑洞理论发展的曲折历程。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被广泛研究之后不久,米歇尔就提出了一个极端情况: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但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关注。后来,随着广义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发现恒星会将光向自身的方向吸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延伸,史瓦西通过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得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结果:如果有一颗星球的质量足够大,它就能将光线吸引住,这会导致黑洞的产生。但在那个时代,连史瓦西都不相信自己的计算结果会在现实中真的存在,而爱因斯坦也认为这个荒谬结论产生的原因是自己的广义相对论产生了问题。后来,随着白矮星、中子星的逐步发现,人类才意识到宇宙中原来有密度如此大的星体。而钱德勒・塞卡和奥本海默通过计算,发现了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质量极限,并提出如果超过这个极限,白矮星和中子星会变成黑洞。但这仅仅招致了大量科学家的攻击,甚至连爱因斯坦也发表了论文,宣布宇宙中不可能存在黑洞。直到类星体被发现,才让物理学家不得不接受了 “黑洞是真实存在的” 这一观点。黑洞理论就是在这种被忽略、被攻击、最终被接受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次,说到了黑洞是可以被 “看到” 的。射电望远镜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 “视力范围”,人类不再仅仅依赖可见光来观察宇宙,而是可以通过收集各种宇宙射线来研究宇宙。黑洞在吞食恒星的过程中,会向外发射出 X 射线,人类在捕捉了这样的 X 射线后,可以反推出那个位置的天体的密度,从而证明黑洞的存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引力波的探测 “看到” 黑洞。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资海派

      从出版第一本书至今,中资海派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感谢大家一路的携手相伴,见证我们从小到大的历程。 多年来,我们以创建“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己任,紧跟时代脉络,引领阅读风向,出版的图书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总数达千余种。 中资海派擅长打造系列化作品,力图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策划出版了“数字新经济全渠道增长”系列、地缘政治三部曲、大航海时代三部曲、二战三部曲、“奇迹”系列、“轻疗愈”系列、“iHappy投资者经典”等优质品种,打造了《魔鬼经济学》《优势谈判》《早起的奇迹》《国家兴衰》《美元陷阱》等现象级畅销书,更有《最寒冷的冬天》《中国,被遗忘的盟友》《未来黑科技通史》《躁动的帝国》等获国家奖项,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一线媒体报道的作品,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业界同仁的一致肯定。 中资海派一直秉承趋势、洞察、敏捷、向善的准则,与美、英、德、加、法、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与传媒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家、培训机构、媒体保持着良好互动,获得了国内外作者和译者的认可和支持,同国内十余家优秀出版社建立了友好合作的战略联盟,更有国内数十位阅读推广人和数百家经销商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一直以来,我们将在香港金融行业上市公司10年管理经验与出版相结合,带领团队深入研判全球及国内经济趋势、相关产业趋势,在文化产业中寻求创新,未来,我将继续遵循“关联、互动、衍生”的商业生态逻辑,带领中资海派在第二个20年创建新的文化与教育全产业链矩阵,实现内容传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