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理解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重新认识辛亥历史的必读学术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最新学术研究的文章结集,着眼于思想概念史,是努力承接前贤、续写辛亥历史的第三本书,与之前出版的《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以及《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一起,作为对清季民元重大历史转折重新审视的结果,同时构成尝试续写大历史的开端。作者希望从不同层面努力深化对辛亥民元历史大变动的认识。贯通各类新旧材料,订正重大史事的错误,澄清学界坊间的各种彼此歧异的说法,避免随心所欲甚至别有用心的解读,扩展视野,关注以往大历史较为忽视的人事。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新审视既有研究和文本史事,叙述清季民国时期“共和”在近代中国的演进,将“共和”作为一个名词,以之为对象,进行概念史研究。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辛亥时期“汉奸”指称的转义及其使用为主题,进一步耙梳史料,重现史事,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历史本相及发展进程,进而依据历史实事把握相关概念及其演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倾听历史: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
  • 一 史与论
  • 二 史料与史观之分
  • 三 文白与史论
  • 四 倾听历史的原声
  • 五 重现历史以把握概念
  • 共和篇
  • 引言
  • 第一章 梁启超与共和观念的初兴
  • 第一节 古今中外的共和
  • 第二节 《新民丛报》与共和观念初兴
  • 第三节 告别共和
  • 第二章 转向孙中山:共和先驱易位
  • 第一节 共和学校
  • 第二节 学界呼应
  • 第三节 新的共和先驱
  • 第三章 革保论战与共和观念的演进
  •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选择
  • 第二节 大论战的前哨战
  • 第三节 民权立宪政体
  • 第四节 胜负分明的结局
  • 第四章 国体政体的争辩
  • 第一节 《国家论》《国法学》与国体政体之分
  • 第二节 共和立宪之选与国体政体之论
  • 第三节 开国会重启国体政体之争
  • 第四节 共和与国体政体之辨
  • 第五章 帝制与共和的缠绕
  • 第一节 康有为的虚君共和论
  • 第二节 梁启超的尴尬
  • 第三节 虚君共和的反响
  • 第四节 虚君共和与国体政体
  • 第五节 结语
  • 汉奸篇
  • 引言
  • 第六章 清季汉奸指称的转义与泛用
  • 第一节 “汉奸”新义
  • 第二节 “汉奸辨”
  • 第三节 驱满酋与杀汉奸
  • 第四节 锄奸及其泛化
  • 第七章 首义之区的汉奸问题
  • 第一节 以间谍为汉奸
  • 第二节 第一、第二汉奸辨
  • 第三节 汉奸的指认与处置
  • 第八章 光复各省的防奸锄奸——以沪军都督府为中心
  • 第一节 严厉打击
  • 第二节 慎重甄别
  • 第三节 汉奸指称的泛用
  • 第四节 “城头变幻大王旗”
  • 第九章 惩办汉奸与南北统一
  • 第一节 锄汉奸的舆论
  • 第二节 缉凶与北伐
  • 第三节 追究与释嫌
  • 后记
  • 征引文献
  • 报刊
  • 书籍论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