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现代历史地理学方法,对“大野泽-梁山泊”在公元12世纪末之前的演迁史进行研究。

内容简介

“大野泽-梁山泊”作为黄河下游曾经存在的巨浸大泽,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与郡县地理沿革、河渠沟洫变迁、漕运水利建设、屯垦括地等问题都息息相关,又长期以“盗区”知名,所以引起古人格外的关注。从宋元到明清,该湖泊的由来与消亡是历代史地学者必定论及的问题。

宋人“梁山泊古大野泽”之说在后世著述中被广泛征引,表明古人认识到了大野泽与梁山泊作为同一湖泊的不同阶段,彼此存在承继关系;但因缺乏自然地理学科背景,传统著述对“大野泽-梁山泊”的具体演迁解释得非常模糊。民国以来的学术界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未超出沿革地理的视域。本书尝试以现代历史地理学方法,对“大野泽-梁山泊”在公元12世纪末之前的演迁史进行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改版弁言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前言
  • 前言
  • 说明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剖面选取
  • 第一章 区域地理基础
  • 第一节 鲁西南地区的地质与地貌基础
  • 第二节 信史时代之前大野泽的形成与地理概况
  •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大野泽
  • 第二章 公元前2世纪末到公元9世纪末:大野泽向梁山泊转变之趋势
  • 第一节 5世纪初前大野泽湖体的扩大
  • 第二节 5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野泽湖体的缩小
  • 第三节 7世纪末到9世纪末大野泽湖体的复涨
  • 第四节 大野泽向梁山泊转变的地理过程分析
  • 第三章 9世纪末到10世纪中叶梁山泊的加速成泺
  • 第一节 梁山泊之得名与见诸史册
  • 第二节 9世纪末到10世纪中叶黄河决溢影响梁山泊的史料统计分析
  • 第四章 10世纪下半叶到12世纪中叶梁山泊的受水发育
  • 第一节 宋初广济河(五丈河)的浚通对梁山泊的影响
  • 第二节 北宋前期黄河决灌梁山泊情况统计(960~1018)
  • 第三节 天禧河决、横陇故道与梁山泊之受水发育(1019~1048)
  • 第四节 梁山泊湖泊发育达到鼎盛(1048年至12世纪中叶)
  • 第五节 “民苦久役,而终忧水患”:对梁山泊地区州城因河患废弃、迁徙的讨论
  • 第五章 1168年后“大野泽-梁山泊”的消亡
  • 第一节 1168年、1180年与1194年:“大野泽-梁山泊”消亡过程的关键节点
  • 第二节 元、明两代仍出现的“梁山泊”之称谓及其辨正
  • 第六章 梁山泊“八百里”之说辨正
  • 第一节 《水浒》中的梁山泊“八百里”之说及其影响
  • 第二节 从《涑水记闻》到《古今事文类聚》:梁山泊“八百里”之说在五本宋人史料笔记中的讹变
  • 第三节 熙宁《农田利害条约》与王刘交游:对典故的背景补充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以文献被引用的先后为序)
  • 附录 鲁西南地区重要堌堆遗址统计
  • 索引
  • 后记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学年论文想转历史地理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