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一趟穿越5000年的人类文明之旅,带你纵览资本市场的诞生、成长、毁灭和再生。

内容简介

从公元前3000年到21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从古巴比伦时代的债务纠葛到封建中国的经济变革,从古罗马广场上的股票交易到永不停歇的全球货币结算体系,从殖民时代的血腥掠夺到现代跨国集团的基本入侵……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耗散结构”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什么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既是建设者,又是毁灭者。

如何建立起开放的耗散结构体系,破除“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魔咒?本书将帮你揭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资本的历史进程
  • 序章 相信未来
  • 货币的第六种职能
  • 明天会更好
  •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 耗散结构体系
  • 上篇 发现时间的价值
  • 第一章 “债在西元前”
  • 发现时间
  • 利息的产生
  • 平民的悲歌
  • 商人贾米勒
  • 乌尔利基巷
  • 砸碎泥板
  • 灰犀牛
  • 第二章 地中海资本兴衰
  • 文明分叉
  • 从王权到资本
  • 讼词里的金融
  • 特拉佩基塔
  • 希腊式耗散
  • 罗马崛起
  • 股票市场
  • 恺撒的债务
  • 征服边际递减
  • 走向基督
  • 第三章 上帝惠赐的利润
  • 沮丧的开端
  • 农民波多
  • 带血的资本积累
  • 圣殿金融
  • 国王的借款
  • 威尼斯债券
  • 达蒂尼集团
  • 第七层地狱
  • 永生的机会
  • 中世纪的衰落
  • 第四章 中国:皇权的钟罩
  • 利出一孔
  • 曹禄善诉李少津
  • 琉璃巴巴
  • 简陋的政府融资
  • 中国式变法
  • 隐藏的密码
  • 刀锋上的商业革命
  • 复杂社会的崩溃
  • 中篇 资本秩序的崛起
  • 第五章 掠夺资本的复兴
  • 结束也是开始
  • 深海炼狱
  • 被切开的血管
  • 美第奇的黄昏
  • 热那亚时代
  • 蝗虫和蜜蜂
  • 斟满毒酒的金杯
  • 为什么没有崩溃?
  • 第六章 风险打造的世界
  • 全球贸易的旋转木马
  • 聚天下之货
  • 有计划的赌博
  • 一家新公司
  • 发现价格
  • 生于泡沫
  • 香料时代及其终结
  • 国家的认同
  • 第七章 战争资本主义
  • 凛冬过后
  • 国家的信用
  • 像英格兰银行一样可靠
  • 投机时代
  • 两次大危机的比较
  • 重商帝国
  • 第八章 持续增长的起源
  • 普利高津的世界
  • 来了就是英国人
  • 工业革命故事的核心
  • 正确的创业姿势
  • 瓦特的天使投资人
  • 千里长河一旦开
  •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 第九章 资本逻辑大获全胜
  • 饕餮盛宴
  • 从等级到阶级
  • 资本来到人间
  • 公司的解放
  • 融资工具的变迁
  • 十年轮回
  • 自由的枷锁
  • 工业是瘟神
  • 第十章 中国:大清的资本迷途
  • 两个怡和
  • 风起长江
  • “求富”歧途
  • 办个银行有多难
  • 失控的昭信
  • 李约瑟难题
  • 下篇 金融资本的幽灵
  • 第十一章 革命的本钱
  • 榜样的力量
  • 生于独立革命
  • 成于南北战争
  • 货币大革命
  • 小拿破仑的社会主义
  • 贫困的革命家
  • 金与铁
  • 革命有价
  • 第十二章 竞逐产业领袖
  • 资本积累的周期
  • 退场赞美诗
  • 魂断凡尔赛
  • 升起的新星
  • 资本去哪儿
  • 巨型企业兴起
  • 资本点亮电灯
  • 人民的银行家
  • 咆哮的20年代
  • 拯救边际递减
  • 第十三章 全球资本主义
  • 凭什么环游世界
  • 金镣铐
  •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 打开潘多拉之盒
  • 失去国籍的企业
  • 恶棍的避难所
  • 国际赌金者
  • 米诺陶诺斯怪兽
  • 危险的三合一
  • 通向富有的屏障
  • 第十四章 金融帝国
  • 纽约,纽约……
  • 沸腾岁月
  • 货币托拉斯
  • 资本积累金融化
  • 理论是灰色的
  • 交易所里没有诗人
  • 大到不能倒
  • 乡下人的悲歌
  • 大债危机
  • 第十五章 创新资本形成
  •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
  • 经营风险的生意
  • 商业银行能干什么?
  • 大象的华尔兹
  • 技术英雄站上舞台
  • 纳斯达克崛起
  • 大浪淘沙
  • 公司的未来
  • 创新的资本逻辑
  • 赢者通吃
  • 第十六章 中国:繁荣的求索
  • 革命路上没钱不行
  • 信交风潮
  • 黄金十年?
  • 烧钱的抗战
  • 红色证券
  • 解放总动员
  • 继续革命
  • 重新发现时间的价值
  • 深南大道2012号
  • 尾章 未来之路
  • 至暗时刻
  • 走向边际递增
  • 不畏将来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很一般,就资本的历史而言,引用太多的西方观点,可能不懂经济学,仅从经济历史一个视角,很难达到共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资本这样塑造人类文明

      封控期间读完了《资本 5000 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此刻窗外的上海草长莺飞,人们即将熬过一个漫漫的失去了的春天,同样是万物生长的春季,公元前 18 世纪的巴比伦统治者们或许正在举行 “砸碎泥板” 的仪式,以昭示贷款无效的赦令对债务苦工的恩德;而始于 1315 年春天的一场连绵暴雨,则从西北欧逐渐笼罩整个欧洲大陆,掀开了欧洲中世纪衰落的序章;1637 年的春天是荷兰投机客们的梦魇,稀有的郁金香球根在疯涨后泡沫极速破灭;到了 1689 年春,“光荣革命” 后的英国迎来了 “二王共治” 时代,《权利法案》的签署奠定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宪政基础…… 这些或轰轰烈烈或悄然发生的事件,在书中通过 “资本” 这个关键词被串联起来。而对于何为 “资本” 的概念,作者在生产要素与社会关系的传统理解之上提出,资本是货币的 “第六种职能”,是一种出于对未来的信任而构建的合作秩序,是一种控制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方式,并通过资本如何积累、资本如何成形、资本投向哪里三个问题的解读,递进式述说了资本秩序建立的过程。一部资本的形成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演进史。一、蝗虫与蜜蜂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书中对资本形成历史进程的描述,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在两河流域的农业资本难以为继后,古希腊贸易资本、古罗马掠夺资本相继登场又走向覆灭。罗马把资本工具充分运用到掠夺事业中而迅速崛起,又在罗马银币的急剧贬值中落下帝国帷幕。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通过掠夺获得,而暴力本身也要通过资本来驱动,资本被战争、皇权、宗教捆绑而裹足不前。直至 15 世纪,欧洲掠夺资本的复兴带来资本秩序的崛起,哥伦布登上拉丁美洲的同时,也是印第安人灭族的开端。资本如蝗虫,铺天盖地而至,用锋利的口器迅速收割新大陆的财富。但或许真如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的,“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殖民地的贵金属在葬送南美洲的同时,却为欧洲投资创造了条件,哺育了欧洲帝国和世界贸易的繁荣。跳出资本主义语境之下、脱离原始积累环节,资本又化身为勤恳的蜜蜂,通过高度合作、默默生产而造福大众。在战争资本主义的保护和支持下,19 世纪的英国开始重组全球产业和劳动分工,欧洲走向现代世界权力的中心。攻城略地的传统帝国思维,逐渐被以贸易为核心的商业帝国思维取代。创新和工业资本登上历史舞台,资本的逻辑也成为了支配当代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用蝗虫和蜜蜂来隐喻资本掠夺与奉献的两个特征,实际上并不足以反映资本的复杂性,资本也从来不是单纯地以其中一种面目示人。《资本 5000 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通过上、中、下三篇,分三个阶段将资本演进的历程娓娓道来,资本在历史的洪流被裹挟前行,又反过来深刻作用于人类文明。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产业到另一个产业,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资本展示出近乎恐怖的生命力与塑造力。二、因果与宿命既然资本的力量如此强大,那为什么经济增长总是周期性的崩溃?贫困陷阱为何会周而复始?同样是靠掠夺资本起家,古罗马和欧洲为什么走向了不同结局?甚至依托于同时期的革命资本,美国与法国却缘何走上了不同道路?近代科学又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中国?衰落与崛起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因果还是宿命?书中围绕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与耗散结构体系,尝试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给出解答。在作者看来,作为经济运行中的铁律,资本不管投向何方都不可避免地遭遇边际收益递减的魔咒,这为从两河流域到黄河两岸、从古罗马到中世纪,一次次 “从有序到无序” 的 “宿命” 提供了解释。阿瑞吉提出的资本体系积累周期,通过 16 世纪初以来先后登场的热那亚 - 伊比利亚周期、荷兰周期、英国周期及美国周期,阐述了由于边际收益递减出现,物质扩张阶段向金融扩张阶段过渡,直至后期引发 “临终危机” 的理念。透过书中历史发展角度的阐释,我们可以对这些理论和术语、兴衰更迭与人类不断经历的收益边际递减困扰,获得更为充分直观的理解。资本当然会尝试和边际收益递减进行抗争,于是战争、对外扩张与新技术的发现,成为新的积累中心崛起、新的积累体系塑造的主要路径。就像当初热那亚资本离开意大利、阿姆斯特丹资本离开荷兰一样,大量伦敦资本也撤离了英国,去往更加广阔的天地。资本仍然繁荣,只是承载使命的主体在发生变化。但从根本而言,书中反复提及的另一个理论 —— 耗散结构体系,才是避免边际收益递减后崩溃的根本办法。希腊式耗散催生的商业贸易文明,欧洲基于掠夺资本建立的全球性开放耗散体系带来了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通过战争资本主义主宰了西欧耗散体系进而引领工业革命等种种历史证明,建立开放的耗散体系,是资本远离平衡态、走向边际收益递增的根本出路。既然开放的耗散体系是拯救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关键,那为什么有所突破的往往不是已有积累的国家,资本反倒要去往别处另寻出路呢?为什么部分国家迅速融入现代化大潮之中,部分却依然挣扎在周而复始的贫困陷阱?为解释这个问题,书中又引入了 “锁死” 的概念。因为沉没成本,强烈的路径依赖性常常将一个国家的经济锁入既有的技术、产业。当存在足够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后,制度就会越来越 “刚性”,甚至锁死,制度的跃升和持续的经济增长很难产生。无论是英国在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落伍,还是清朝在富足中覆灭,无一不佐证了这一点。三、结束与开始基于体系积累周期理论,阿瑞吉矢志不渝地认同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信念。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化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资本从物质扩张撤离到经济扩张,结合技术周期已经接近尾部的现实,当前体系周期的结束与崩溃似乎已经有迹可循。新的增长点还未发现,所有 “低垂的果实” 已经被采撷完毕,资本再次滑入边际收益递减的深渊,而人类却依然没有找到克服科学停滞困境的预期。回顾 5000 年人类的资本形成史,在技术周期的黄昏时节,边际收益递减发生的同时,资本会变得越来越愿意尝试新出现的富有吸引力的事物,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这将推动新一轮技术高潮涌现。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胜利。每一次萧条都孕育着新技术革新的可能,或许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会在经济泡沫破灭前出现。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为人类社会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令世界瞩目的 “东方奇迹”。中国人从耻于谈钱到大方追求,甚至在 CBD 的咖啡厅也可以不时听到隔壁桌几千万的项目,资本似乎无处不在却又难以名状。《资本 5000 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不灌输生涩的道理,不描摹晦涩的概念,而是从五千年后回望,看看人类社会是如何在资本的塑造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看看在历史中发生的故事又如何仍在今天重复上演。那么,回答当下难题的答案,似乎也在资本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早已有迹可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资本5000年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25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六)经济 - 经济史《资本 5000 年》(170)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经济的领域开始,选择经济史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七本是《资本 5000 年》,这是一趟穿越 5000 年的人类文明之旅,带你纵览资本市场的诞生、成长、毁灭和再生。从公元前 3000 年到 21 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从古巴比伦时代的债务纠葛到封建中国的经济变革,从古罗马广场上的股票交易到永不停歇的全球货币结算体系,从殖民时代的血腥掠夺到现代跨国集团的基本入侵...... 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书中,作者站在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和 “耗散结构” 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什么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 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既是建设者,又是毁灭者。如何建立起开放的耗散结构体系,破除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的魔咒?本书将帮你揭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逻辑。2、精彩内容:资金不等于资本。资金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支付,或是一种价值储存和交换媒介。而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现实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设备、商品等。资本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资金、资产转化为生产性投资的过程。与国家、宗教、货币类似,资本也是一种人类想象出来的合作秩序。货币让人相信现在,而资本则建立在相信未来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信任构建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合作秩序。资本不仅是一种物质资料,还成为一种控制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方式。这种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个总体化的控制框架,其他事物开始适应这种控制结构。资本也塑造了一个令人恐惧的金融帝国,金融成了目的本身,而不是社会经济的助力。然而,只有新技术创造的新经济才能满足资本永不停歇、源源不竭的贪婪。全球科技创新角逐的背后,本质是各国创新资本形成效率的竞争。资本是人类对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利用和开发,目的是获取还不存在、属于想象中的未来物品 —— 利润。人们相信 “明天会更好”,未来的资源肯定超过目前。对未来的信任构建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合作秩序。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一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而是一套可转让的信用记录体系。马克思认为,货币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但货币不仅可以用来交换,还会经由储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变身为资本,投向农业、工业、商业,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进行自我增殖。人类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相信未来更有力量。对未来的信任构建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合作秩序。资本不仅是一种物质资料,还成为一种控制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方式。这种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个总体化的控制框架,其他事物开始适应这种控制结构。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工业、商业,都将自己的有效性标准交给资本形成。边际收益递减的实质是资本的自我否定。这种状态一旦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就会陷入 “均衡态”,而无法实现新的发展。如同马克思的 “社会平均利润率”,新增剩余价值会平均分配到各个行业,社会经济将只有量的扩张而无质的变化。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蓝狮子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出版规模最大的民营财经图书策划出版机构。蓝狮子专注于公司案例图书和企业家传记的出版业务,整理并传播中国本土公司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