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闻传播史论、新媒体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汇集,具有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新闻传播史论、新媒体传播、媒体与社会、国际传播、国际视野等几部分,汇集了新闻学与传播学历史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论的深度,又注重实践层面的观照性,既有钩沉爬梳的史学发现,又有当前媒介环境下媒体与社会变迁的前沿思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的话
  • 新闻传播史论
  • 图书经典及其特质论
  • 战时日本新闻的“沦陷”与日本国民性的关联
  •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传播学思考——以蒋介石战略传播思想为中心
  • 一、社会媒介(信息)系统层面的政权兴亡
  • 二、蒋介石战略传播的逻辑思考及其失策
  • 三、余论
  • 中国与西方的现代意象: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舆论建构
  • 一、从滇西辐射世界的舆论建构
  • 二、苦难辉煌:对滇缅公路的正面建构
  • 三、问题与罪恶:滇缅公路的另一张面孔
  • 四、结语
  • 反思广告研究中的“经济学帝国主义”
  • 一、广告学术与广告实务各有独立的价值和标准
  • 二、广告学在学科目录中的“正名”至今未完成
  • 三、广告学者亟待与其他学科进行平等对话
  • 四、结语
  • 媒体与社会
  • 网络时代新闻如何表征现实?——一个融合的理论视角
  • 一、新闻、表征与现实:问题的重新表述
  • 二、三种不同视角的回答
  • 三、寻求一个融合的视角
  • 四、网络时代的新闻表征理论
  • 美国华文报刊维系族群边际的困境
  • 一、华文报刊具有建构华人族群意识的功能
  • 二、华文报刊具有潜在瓦解族群边际的特征
  • 三、移动媒体对华文报刊的族群边际产生冲击
  • 四、总结
  • 信息传播科技与新工人的文化空间:以华南地区“X中心”为个案的考察
  • 一、空间、文化、与劳动
  • 二、空间
  • 三、符号
  • 四、网络
  • 五、行动
  • 六、限定
  • 悲剧性事件的“家属报道”中记者的伦理抉择——以“马航MH370失联”报道中记者与家属的互动为个案
  • 一、对立·缓和·合作:记者与家属关系的演变
  • 二、莽撞·克制·无力:记者的伦理困境与抉择
  • 三、结论
  • 传播学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综述与前瞻
  • 一、引言
  • 二、文献统计
  • 三、文献综述
  • 四、前瞻课题
  • 五、结语: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学分析框架
  • 国际传播
  • “中国梦”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图——对中国学者的“中国梦”研究综述和批评
  • 一、“中国梦”提出的背景
  • 二、“中国梦”的内涵辨析
  • 三、“中国梦”的理论地图建构
  • 四、关于“中国梦”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 五、结论
  • 侗族大歌的国际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 一、侗族大歌的国际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意义
  • 二、侗族大歌国际传播的问题与机遇
  • 三、侗族大歌国际传播的策略探讨
  •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媒体及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 一、媒体与国家形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媒体
  • 四、调研分析
  • 五、策略建议
  • 中国地域文化对外传播的特例——广府文化海外传播的现象与本质
  • 一、引言:广府文化的海外传播与研究
  • 二、广府民间及商业文化在澳洲的传播
  • 三、广府传媒文化在澳洲
  • 四、广府文化从澳洲到全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