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让‘社会’有‘文化’”这一命题是对中国“社会”研究中乏“文化”视角的本土化反省,同时也是对文化人类学中国研究的自我本土化反省。

内容简介

其中包括:1.面对西方学术进入中国的自我本土化反省;2.作为“本土人”进行中国本土研究的自我本土化反省;3.历史本土的 自我本土化反省;4.田野研究中的自我心灵本土化。

第一部分:“名”辨学科,探讨中国之“文”作为万物相互作用之道的深刻学术内涵,进而理解“文化”作为人类行为的意义编码体系之研究范式。

第二部分:“学”归本土,通过本土人类学及台湾学派的中国研究,思考人类学中国研究的理论对话。

第三部分:“文”言宗族,通过历史上的宗族研究,与“韦伯命题”、弗里德曼的“边陲说”以及“差序格局”等相关理论进行对话。

第四部分:“鬼”说帝国,反省历史上的帝国如何通过“鬼”的地方本土化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国家化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序言 让“社会”有“文化”
  • 第一部分 “名”辨学科
  • 第一章 文化研究的范式:波粒二象视野中的文化与社会
  • 第一节 文化的理解
  • 第二节 “文化”的理论传统
  • 第三节 文化与社会的波粒二象性
  • 第四节 结论
  • 第二章 走向“文化志”的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概念反思
  • 第一节 从“民族志”回归“文化志”
  • 第二节 文化的真实
  • 第三节 互主体性与“文化的经验”
  • 第四节 结论
  • 第三章 世界的人类学与中国的民族学
  • 第一节 历史的并接
  • 第二节 文化的并接
  • 第三节 学科的并接
  • 第二部分 “学”归本土
  • 第四章 中国研究的人类学“台湾学派”
  • 第一节 台湾人类学的中国学脉
  • 第二节 台湾人类学的本土化
  • 第三节 台湾人类学派的理论贡献
  • 第四节 结论
  • 第五章 漂泊中的永恒:一个人类学家的理想国
  • 第一节 人类的理想国
  • 第二节 中国的黄土地
  • 第三节 民众的底边情
  • 第六章 《银翅》现象学的人类学?
  • 第一节 直觉与现象人类学
  • 第二节 直觉与本土
  • 第三节 直觉与田野研究的文化志
  • 第三部分 “文”言宗族
  • 第七章 宗族与差序格局
  • 第一节 宗族的早期历史形态
  • 第二节 家庭、家族与宗族关系
  • 第三节 理论对话:“水波差序”与“驻波差序”
  • 第八章 宗族研究的“国家范式”
  • 第一节 晚清到民国:“革命范式”
  • 第二节 20世纪50—60年代:边陲范式
  • 第三节 20世纪80—90年代:“文化范式”
  • 第九章 “韦伯命题”与“家宗文化经济”
  • 第一节 “韦伯命题”与亲缘资本主义
  • 第二节 宗族公社与亲缘“社会主义”
  • 第三节 宗族与“家宗文化经济”
  • 第四部分 “鬼”说帝国
  • 第十章 “鬼主”与圣权制
  • 第一节 “鬼主”的国家化过程
  • 第二节 鬼主制与圣权制
  • 第三节 结论
  • 第十一章 西南少数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
  • 第一节 从“灵”到“鬼”的话语实践
  • 第二节 “鬼”与少数族群的国家化
  • 第三节 结论
  • 第十二章 驯鬼年代:鬼与节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 第一节 生命的鬼文化生态
  • 第二节 社会的鬼文化生态
  • 第三节 驯鬼年代
  • 第四节 结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