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位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境遇和文化突围的鲜活个案。

内容简介

2019年5月9日至10日,“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这不单单是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文学作品研讨会,而且是一位当代知识分子坦诚地进行灵魂自剖,并以非虚构、回忆录的方式,提供其近五十年苦苦求索的精神境遇和文化突围的鲜活个案,从而对当代文坛与知识界产生广泛吸引的思想盛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代序
  • 文学会场
  • 冯骥才 我们最梦想的还是文明
  • 陈建功 共同走过觉醒时代
  • 邱华栋 冯骥才的非虚构文学写作艺术
  • 贺绍俊 一位行动的知识分子的“文化五十年”
  • 李炳银 冯骥才人生的高度
  • 谢有顺 看见比想象更困难
  • 张抗抗 凝视与行走
  • 白岩松 应该靠近身边的“大”
  • 赵丽宏 困顿中的忍耐、坚持和突围
  • 李辉 “我还有理想”
  • 周立民 做行动的知识分子
  • 丁晓原 一个特写历史的大写的人
  • 房伟 一种历史理性精神的建构
  • 李永东 重读《三寸金莲》与重返八十年代
  • 一、评论家的热议与冯骥才的不满
  • 二、“闲话”不闲
  • 三、历史定格:小脚排成的人肉筵宴
  • 四、放足时代:新旧互嵌与中西拼凑的文化演进
  • 五、重返八十年代与重返地方
  • 绿茶 冯骥才的文化迭代
  • 一、冯骥才是一部超级电脑
  • 二、内置了两套操作系统
  • 三、大冯老师的三次升级迭代
  • 四、外置了很多硬盘
  • 五、五十年不宕机
  • 六、冯骥才的新身份:程序员
  • 郭冰茹 冯骥才的意义
  • [俄]科罗博娃 论冯骥才作品中的“民族良心”
  • 邱田 驰骋于天地之间的“骥才”
  • 一、文学:从“冲破”到“回归”
  • 二、绘画:由“匠心”到“意境”
  • 三、非遗和教育:知行合一与言传身教
  • 四、志在千里的“骥才”
  • 蒋应红 冯骥才:“我喜欢做包含未来的事”
  • 一、《漩涡里》,一个知识分子的行动轨迹
  • 二、践于行,为未来记录历史的思想突围
  • 三、非虚构,坦率叙事的光辉品格
  • 结语
  • [英]余德烁(YUKTESHWAR KUMAR) 翻译冯骥才先生的挑战与快乐
  • 序言
  • 与冯骥才先生见面
  • 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演讲
  • 决心翻译冯先生的作品
  • 翻译冯老师书籍的挑战
  • 翻译冯先生的快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米欧敏 自天津到全世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英译
  • [德]韦荷雅(Dorothea Wippermann) 略谈以冯骥才为例的当代中国作家作品的德语翻译和受众情况
  • [俄]罗季奥诺夫 年轻人如何翻译冯骥才:回顾俄罗斯两届翻译比赛
  • [越南]黎进达 冯骥才作品在越南翻译与传播浅说
  • [埃及]梅·阿舒尔 我们为什么要感谢生活
  • 张春生 原汁新瓶,重睹芳华
  • 胡传吉 “善在那里,自家却去行他”
  • 以情为信:冯骥才的文学“列传”
  • 以美为善:冯骥才的绘画“自序”
  • 知行合一:行动的知识分子
  • 师力斌 非专业化写作与冯骥才的意义
  • 孙玉芳 冯骥才先生的“天津童年”
  • 一、“五大道”:生长在不说天津话的“天津”
  • 二、“娘娘宫”:对一个文化空间的情感叙事
  • 三、结语
  • 王蔚 冯骥才:从城市到田野
  • 身份的转变:从艺术追求到文化自觉
  • 历史重压下,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
  • 村庄的意义:留下农耕文化的精华
  • 冯骥才的意义:精卫是一种精神
  • 张梦瑶 历史的忧思与百年文化之殇
  • 文化遗产会场
  • 冯骥才 人类文明之间要互相尊重,也应共同关切
  • 潘鲁生 冯骥才
  • 一、来自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 二、融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
  • 三、开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纪元
  • 赵普 天厌有长者撑
  • 一、先生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 二、先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本质是什么?
  • 三、先生是如何做的?
  • 四、经验和借鉴
  • 五、意义和价值
  • 曹保明 文化的发现与文化的走进
  • 一、人类崇高的思想品质
  • 二、人类崇高思想的心灵自觉
  • 三、唤起社会的文化自觉
  • 苑利 冯骥才文化自觉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 一、冯骥才文化自觉理念的所指
  • 二、冯骥才文化自觉的理论实践
  • 三、冯骥才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
  • 张春生 漩涡、异化与守恒
  • 王振良 永不停止的思考与行动
  • 懵懂的文化意识
  • 最初的精神反思
  • 无奈的被动主动
  • 从天津走向全国
  • 最后的简单结语
  • 向云驹 当文学进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以后
  • 一、关于冯先生文化抢救的思想渊源
  • 二、关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 三、关于一个曾经令人纠结的问题
  • 四、关于若干天才性创造的判断
  • 乔晓光 知识分子与村庄
  • 郑一民 引导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旗手
  • 一、使命担道义
  • 二、在漩涡里搏浪
  • 三、用剪纸会议再燃“抢救”之火
  • 四、用新闻造势把事业推向高潮
  • 樊宇 影像介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思考
  • 一、同道、同行、同心共同谋划影像介入抢救工程
  • 二、科学、严谨、规范、理性地介入抢救工程
  • 三、调研、拍摄、挖掘、整理等系统性介入抢救工程
  • [法]布鲁诺(Bruno Chauffert-Yvart) 法国的雨果、梅里美、马尔罗和中国的冯骥才对遗产的保护
  • 1. Victor HUGO维克多·雨果(1802—1885):意识的艺术
  • 2. Prosper MERIMEE普罗斯佩·梅里美(1803—1870):保存的艺术
  • 3. André MALRAUX安德烈·马尔罗(1901—1976):艺术,遗产和创造
  • 4. Professeur FENG Jicai冯骥才:艺术和文化
  • 余未人 对理想情怀的深层抒写
  • 一、抒写理想情怀的特征
  • 二、深层探寻理想情怀的根源
  • 徐苏斌 关于公共遗产学的思考
  • 一、遗产保护的“公共”时代
  • 二、他山之石
  • 三、面向公共遗产学
  • 穆森 自觉 引领 开拓
  • 王宇英 为心灵写史、为创伤立传
  • 一、关注心灵,立足于生命的内在逻辑
  • 二、聚焦创伤,为幸存者留下证词
  • 三、共享权威,在对话中创造历史
  • 余论:口述访谈者的权利与义务
  • 冯莉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一个人的文化遗产思想史
  • 一、时代里的“这一个”
  • 二、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
  • 三、不同文本类型的探索
  • 结语
  • [美]谭中 中国真善美文化柳暗花明:九旬海外华飘零老骥识途
  • (中国香港)郑培凯 冯骥才的审美意识与文化遗产保护
  • 吴元新 心手相承
  • 李建荣 当代田野写作学初论
  • 一、把脉时代:认识全球化与东方文化复兴的关系
  • 二、给“文化人”塑像:提升文化人的人格定位
  • 三、文体的创新与融合:文学创作和田野记录并重
  • 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田野调查范式和文案体系
  • 五、写作中主体的文化自觉:以文化思辨为主线、捍卫文化之美为主题
  • 六、田野写作学对培养文化人才的作用
  • [意]刘尊 [意]林玉风Isabella Toppao [意]马智飞Federico Madaro 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文化使命
  • 冯骥才 让我的每一步、每一个字都端正
  • 附录: 媒体相关报道一览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