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洪水、香港回归、千禧年之夜……每个世纪都有一个九十年代,但是九十年代对我们来说,只有一个。

内容简介

在世界正准备去往2020年的时刻,我们在本书中潜入上世纪90年代的回忆,这也是80后作家们给予逐渐远去的少年时代的一次集体性省察,试图共同追溯当时的经验如何影响了现在的自己。

在访谈部分,导演毕赣和作家笛安分别讲述了90年代的经验如何塑造了他们独特的表达。在专题板块,批评家杨庆祥和《单读》主编吴琦从宏观层面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特点,李静睿、周嘉宁选取喇叭和台风天这两个私人记忆深刻的意象进行书写,魏思孝和龙荻则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验。班宇、郑执、春树、张玲玲奉上同主题小说新作,以虚构的方式再次回到90年代,带领读者进入大雪中的逃亡,千年虫逼近的时刻,以及那时的北京与南方小镇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 张悦然
  • 视野
  • 我去二〇〇〇年
  • 喇叭
  • 风暴天
  • 大事皆与他无关
  • 底色
  • 九十年代断代
  • 访谈
  • 毕赣:九十年代很短暂,那是一种更严肃的复杂
  • 笛安:在末世氛围中讨论终极命题的少女是最美的存在
  • 新文人
  • 恋物癖与纳骨堂
  • 我的家 在永远永远的大都会
  • 小说
  • 石牢
  • 凯旋门
  • 北方天使
  • 岛屿的另一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错的文学读物,也勾起了我对上个世纪 90 年代的回忆,因为书中各位作者提及的很多东西带给了我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周嘉宁的《风暴天》让看到了 20 多年前上海的样子,郑执的《凯旋门》把我送回了读中学时的东北,仿佛见到了当年认识和听说的的很多人和很多事,张玲玲的《岛屿的另一侧》则让我这种从小城来到大城市的中年人,产生了对于家乡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当下的疏离感。“感同身受”,我想是对这本书的一个很高评价吧,毕竟绝大部分作者是我的同龄人,大家都曾穿越过那个不一样的年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