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9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小说文本为支撑,建构起17世纪市民服饰时尚消费的历史图景与文学想像。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三言”“二拍”以及《金瓶梅》《红楼梦》等通俗小说的解读后发现,晚明清初通俗小说,特别是以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小说等,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不少市民服饰时尚的细节与动态描写。本书借鉴新文化史的视角与方法,以具体而微的“个体、事件、现象”为视点,以士人、商人和女性三类群体为对象,运用历史叙述与文学叙述相结合的书写方式展开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绪论
- 一、新文化史与通俗小说相结合
- 二、晚明清初奢侈消费风气研究
- 三、明清服饰时尚与消费的研究
- 四、明清通俗小说中的服饰研究
- 五、研究意义与价值
- 六、基本思路和框架
- 七、几点说明
- 第一章 明代服饰制度与晚明清初服饰时尚三阶段
- 第一节 严格的服制与放纵的消费
- 一、“礼”为规范的明代服饰制度
- 二、“俭”为特点的明代平民服饰规范
- 三、“崇奢论”与晚明清初服饰时尚消费
- 四、晚明清初的“物带人物”
- 第二节 晚明清初通俗小说中的服饰时尚消费
- 一、明清通俗小说中的服饰贸易
- 二、通俗小说中的服饰社交
- 三、“只重衣衫,不重人品”的晚明清初社会
- 第三节 晚明时尚发展阶段与通俗小说中的呈现
- 一、关于晚明清初“时尚”的争议
- 二、服饰时尚消费在通俗小说中的呈现
- 三、通俗小说中呈现的晚明清初服饰时尚三阶段
- 小结
- 第二章 蟒衣逾制与服饰时尚的阶层模仿
- 第一节 明代至高无上的赐服——蟒衣
- 一、明代“补服”与“赐服”
- 二、最高级别的“赐服”:蟒衣
- 三、蟒衣的监管与织造
- 四、蟒衣成“黩货之资”
- 五、弘治皇帝规范蟒衣的失败
- 第二节 晚明清初通俗小说中的蟒衣形态
- 一、小说《金瓶梅》中蟒衣的民间流通
- 二、《醒世姻缘传》中的蟒衣画像与戏服
- 三、晚明清初通俗小说中的蟒衣制度
- 四、民间的蟒衣时尚形态
- 第三节 西门庆的服饰理想与晚明时尚的阶层模仿
- 一、西门庆服饰追求的三部曲
- 二、阶层模仿:低等级阶层购买身份体验的途径
- 小结
- 第三章 儒服危机与晚明清初时尚的文化模仿
- 第一节 今日之青衿,异日之金紫
- 一、儒服沿革与明代儒服的形制
- 二、晚明生员的状况与处境
- 三、儒服的社会认同与地位
- 第二节 满城文运转,遍地是方巾
- 一、“捐纳”制度对儒士群体的影响
- 二、焚弃儒服:晚明儒士的抗争
- 三、晚明清初士人创造时尚的方式
- 第三节 晚明清初文化时尚与文化模仿
- 一、明代的文人时尚先锋
- 二、陈继儒与“眉公巾”
- 三、苏州地区引领的“苏样”服饰
- 四、晚明清初通俗小说与市民的文化模仿
- 小结
- 第四章 晚明清初女性的服饰时尚
- 第一节 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时尚
- 一、服饰消费内容之一:首饰
- 二、服饰消费内容之二:裳裙袍服佩饰
- 三、晚明清初女性服饰时尚消费的舞台和场所
- 第二节 晚明清初女性大红大绿的服饰时尚
- 一、通俗小说中的大红大绿服饰时尚
- 二、明代女性服饰规范与古代的色彩观念
- 三、大红色:明代的服色至尊
- 第三节 《金瓶梅》中女性的大红情结解读
- 一、《金瓶梅》中女性的大红服饰描写
- 二、西门庆妻妾的大红情结
- 三、晚明清初大红服饰时尚的消失
- 第四节 晚明清初“清雅素淡”的女性时尚
- 一、晚明清初的女性服饰审美的嬗变
- 二、白红玉:才子佳人小说塑造的理想女性
- 三、晚明清初女性服饰审美的男性标准
- 第五节 晚明清初女性穿儒服的时尚风气
- 一、古代性别秩序与“女扮男装”的历史
- 二、小说中的女扮男装与女性儒服解读
- 小结
- 第五章 晚明清初时尚的品牌模仿
- 第一节 顾绣与晚明江南文人艺术化生活
- 一、顾氏家族与露香园精致艺术生活
- 二、女性天赋才情的极致体现——顾绣
- 三、顾绣的品牌文化内涵
- 第二节 从收藏品到服饰饰品的顾绣
- 一、顾绣的商品化与市场化
- 二、晚明清初小说中的服饰“画绣”
- 三、顾绣图案与传统之对比
- 四、明清世情小说中女性刺绣纹饰的演变脉络
- 第三节 晚明清初女性服饰的品牌模仿
- 一、晚明清初女性服饰的品牌模仿
- 二、《醒世姻缘传》中的“品牌模仿”
- 三、薛素姐性格中的反传统特点
- 小结
- 参考资料
- 一、专著类
- 二、论文类
- 附录
- 附1 晚明清初话本小说简介表
- 附2 晚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简介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有400余种图书获省、部委以上奖励。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主科出版全资质,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201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项,2013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