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野外观察,演变生态动植物,作家探索自然之美。

内容简介

历时三年,作家傅菲深入故乡赣东北部盆地,在长期而细致的野外观察中,体悟到自然与人类的彼此依存。关于鱼类、鸟类、蛇、黄鼠狼、松鼠,以及荒野、河流、池塘……在人迹罕至之处,物种的演变与生态多样性的自然嬗变,呈现出盆地四季的野性之美。作家对野生动物与植物发自内心的喜爱与怜惜,以及由此生发出的、为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的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野池塘
  • 松鼠席坐而食
  • 宽鳍□之殇
  • 荒坡的灵魂
  • 洞穴幽深
  • 夏日星空
  • 鹊鸟情歌
  • 驮岭往事
  • 关关四野
  • 方坞鸟声
  • 山中避雨
  • 季节的斑纹
  • 鸟事
  • 一碗苦茶
  • 溪声
  • 春信的形式
  • 壅上
  • 白雪红梅
  • 杂芜之地
  • 古城山
  • 山猪
  • 蛇咒
  • 苦雨
  • 野火之后
  • 泉酿
  • 大地的哲学课
  • 河边月色
  • 后记 最美好的旅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需要慢慢地读

    傅菲的散文,文风很特别。他会不厌其烦地罗列动物和植物的名字,很像地方志。他会用括号生硬地解释,像写学术报告。但请不要计较这点瑕疵。他经年累月地行走在野外,对山野景物饱含深情,在他笔下葡萄是紫水晶做的铃铛、溪水是一把竖琴、风声如弯刀在空中飞旋。他描写山民养鱼、收蜂、采茶、育菇,勾勒出人与自然相处的画面。他对待自然有无比的耐心,观察朝露从凝结到坠落,为了零距离记录鸟孵卵育雏而制作人工鸟箱,连续三年观察记录黑水鸡家族的踪迹。他随心而活,做冬菜、酿包酒、种木槿,在无人的旷野中驻足、瞭望、内察。有时会遗憾,文字的表现力有限:鱼的叫声、寿带的尾羽、山林的四季,如果有纪录片拍下来该多好。可转念一想,我透过摄像机看到的世界,和作者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 他有 “长期的训练,细致的观察,扎实的博物学学养”,他对世界有深度的认知,因此他的文字深入浅出,平和中蕴含着抚慰的力量,为焦躁的现代人提供了重返自然的精神路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然而然,天人合一

      此书是目前为止,阅读得最对味的一本,除了华丽丽的修辞手法描述外,最让吸引我的还是笔者对于大自然那份真挚的情感。此刻掩卷,仿佛隔着时空,和笔者遥遥相望。。。最后 ending 的这段,“每一次在溪野漫步,我都情致盎然。这是最美好的旅行,简单而朴素。我在山川溪流之间,听风吟月,深切感受大自然的壮丽风采。这个时候,人回到自然的状态,与草木虫鸟同呼吸,清空物质的欲望,心灵充盈丰盛。”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而我,将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继续自然类的文学阅读及真身走入大自然的旅途。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百花文艺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始建于1958年8月1日,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文艺出版社之一。郭沫若先生欣然为之题写了社名,编辑出版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文艺书籍,并以散文、小说为重点,而散文书刊的出版,更形成了一枝独秀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