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生动呈现魏徵这一性格刚直、颇具胆略、有丰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
内容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代著名政治家。他早年孤寒,却胸怀大志,在隋末几经辗转后归降唐朝。先辅佐隐太子李建成,为护主曾多次设计杀害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太宗不计前嫌,用他为谋臣。历任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秘书监,官至侍中、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谥号文贞。
作为明君贤臣的最高典范,从善如流的太宗与直言敢谏的魏徵彼此成全,合力创造了“贞观之治”。一方面,魏徵敢谏,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为人民才是国家根本,能够决定国家兴亡。所以,君王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更要虚心纳谏,仁爱百姓。另一方面,魏徵也善谏。他学识渊博,多用前朝故事讽喻当朝,主张借鉴隋亡的教训,讲究以理服人;他在直谏时不卑不亢,更能旁敲侧击,迂回作战。
除此之外,魏徵的史学、文学成就也不容小觑。他在执掌秘书省期间,编成《群书治要》《隋书》。同时,撰写了《隋书》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总论。其中,《群书治要》从历代典籍中摘录治国方略,《隋书》等作为纪传体断代史总结前朝故事,都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强烈自觉。
在文学方面,《隋书·文学传序》反对浮靡的南朝文风,也不满北朝文章过于质朴,提出融合南北的文学理想,意义非凡。魏徵诗歌以五古《述怀》为代表,质朴高古又锤炼妥帖,被视为盛唐诗风的滥觞。其谏议政论文,如《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骈中带散,气韵沉雄,更是对后世奏议影响深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读
- 君臣遇合
- 不做忠臣
- 太宗怀鹞
- 王霸之争
- 会须杀之
- 魏徵妩媚
- 层楼之上
- 镜鉴得失(上)
- 镜鉴得失(下)
- 魏徵 生平简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