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重建巴黎隐士的人生拼图,展现一个作家走向“存在”尽头的动人瞬间。
内容简介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三十七年以来,由于一直拒绝在媒体上露面,他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23年7月11日,米兰·昆德拉逝世,让世人重新将好奇的目光投向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书作者弗洛朗斯·努瓦维尔和她的丈夫马丁是昆德拉夫妇的多年好友,这本书中散落着跟昆德拉夫妇共度的时光、对话的片段,以及昆德拉生命最后几年那些动人的瞬间,以温柔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公众从未得见的昆德拉,这份非常珍贵和罕见的记录让我们得以窥见他在作品之外不曾轻易吐露的真实感情:他对父亲的爱,他的恐惧,他对故乡布尔诺的无限怀恋……
更为难得的是,书中收录一百余幅珍贵图片资料。昆德拉素有“巴黎隐士”之称,37年来鲜少有照片流出。这本书中收录了昆德拉与父母和妻子薇拉的大量生活照,展现他在布拉格和流亡法国后的点点滴滴,也收录了昆德拉与尤内斯库、菲利普·罗斯等知名作家、艺术家的合影,展现他作家生涯的起承转合,此外还有他家中收藏的画作、他为自己的作品绘制的封面图以及他创作的曲谱,展现他丰富的艺术与精神世界。
此外,作者从昆德拉一生的重要文本出发,结合与他有直接交往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艺术家和知交故友提供的资料与访谈内容,勾勒出他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创作与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尽量设法让后人相信,你不曾活在世上”
- 2020年,一个午后,雷卡米埃大街
- “一个个体可以歪斜变形到什么程度而依然是自己?”
- 2000年,蒜香蛙配炸芹菜
- Smrt,一个没有元音的奇怪的词
- 1980年,我们和世界之间的一堵玻璃幕墙
- 鲁特西亚饭店的相遇
- 2003年,“欢迎来到这个没有幽默只有笑的世界”
- 1929年,布尔诺,先锋的十字路口
- 1929年,中欧文学的遗产
- 1934年,无与伦比的耳朵
- 2021年,旅行日志
- 普基诺娃街6号
- 在这个家里,艺术和知识是最重要的
- “去饭桌底下”,或要警惕媚俗
- 1947年,第一首诗:《纪念帕维尔·哈斯》
- 2021年,旅行日志:特雷津
- 1949年,奥尔加、尿布和第一次交媾
- 缺失的拼图
- 1988年,“我最初的想法都是有节奏的”
- 2006年,最后,他就只剩了一句话:“真奇怪。”
- “现在我明白了!”
- 在死亡之前就已经结束
- 2020年,从重和愚蠢中解脱出来
- 2020年,当我们忘记一切后留下来的
- 1950年,从音乐家到诗人
- 1939年,奈兹瓦尔,或诗歌的撞击
- 1953—1957年,作者肖像:一个激愤的年轻诗人
- 2021年,旅行日志:布尔诺
- 抒情主义?您说的是抒情主义吗?
- 1958年,“呜呼!终于结束了!”
- 2020年,时光消逝,他还在这里
- 1947—1948年,从共和国到布拉格政变
- 2021年,不顾一切?
- 1948年:布拉格,知识分子知道什么?
- 无法愈合的伤口
- 1948年,被党和大学开除
- 缺失的拼图
- 1948年,大审判的开始
- 一个误会……一连串误会当中的一个
- 1952年,“要写得让别人拍不了”
- 1979年,捍卫真正的作者
- 超越所有人的费里尼
- 1960—1967年,“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 1963年,“我的老天,这个昆德拉是多么有趣啊,而生活是多么令人悲伤!”
- 一切都没有意义,让我们笑吧!
- 2021年,我与安娜·卡列尼娜的约会
- 60年代,解冻,希望和创造的激奋
- 1967年,“我承认我曾经活过”
- 1967年,在危机四伏的作家大会上,作家以身试险
- 从性友谊到“炫目的薇拉”
- 高尔基的抒情诗
- 列宁街的一夜……
- “一次不算数”,或“成不了画的草图”
- 1967年,婚礼?一场嬉闹而已!
- 就像橡树与椴树般无法分离
- 1967年,从嬉闹到玩笑
- 上帝的笑声和小说的智慧
- 1995年,玩笑、游戏、偶然,事故……
- 人,这一地球上生命的伟大意外
- 1967年,元小说的诞生
- 1968年,两个昆德拉,或理想的玩笑
- 文化,有生命力的价值
- 以文化抵抗专制
- 从桂冠作家到被逐出党的作家
- 2021年,在国家安全局的档案里
- 2022年,旅行日志:布拉格
- 2021年,重回国家安全局
- 1972年,从神殿到塔尔珀伊亚岩石
- 1972年,“令人惊讶的转世”,或当昆德拉转向星相
- 成千上万份星相算命
- 1971年,雅克和他的主人
- “你瞧,为什么我会和你说到一种精神状态”
- 擦除严肃与非严肃之间的界线
- 1974年,米兰感到害怕的一天
- 2021年,两个半生
- 2022年,旅行日志:布拉格
- 对不成熟的痛恨
- 解脱的年龄
- “你们法国人,你们对于米兰·昆德拉的阅读过于顺畅了!”
- 为什么
-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
- 米兰·昆德拉是否在“虐待”他笔下的女性人物?
- 揭示存在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 “同情,至高无上的感情”
- 1971—1972年,永别了路德维克
- R和屠刀
- “就像培根的画一样粗暴”
-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II
- 2022年,旅行日志:布拉格
- 2021年,旅行日志:马林巴德
- 1972年,告别圆舞曲,对终结的预见
- 1973年,用捷克语写作的法国作家
- 克洛德·伽里玛,“欧洲文化史上的伟大人物”
- 一幅晦暗不明的自画像
- 1975年,生活在别处:在雷恩……
- 1975年,永别布拉格,半生的终结
- “小天蝎,你不会死在波希米亚的”
- 寂静的美妙
- 雷恩,布尔诺大道
- 流放的幸福
- “我们在法国最美好的四年生活”
- 忘记“遗忘”
- 旅行日志:亚布洛内茨和波希米亚珠子
- 《笑忘录》:一种构建叙事的新方式
- 磨坊主,你睡了吗?
- 力脱思特
- 可笑的鸟人
- 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眼睛
- “就好像喜剧是一个独立的领地”
- 影子与重荷
- 昆德拉和超现实主义
- 巴巴罗萨行动
- “我觉得自己是属于中欧的”
- 有组织的遗忘
- 回归的不可能
- 2022年8月,纽约州
- 2021年夏,图书借阅证
- 与世界的日渐狭隘作斗争
- 2022年,“在小说这个相对性的世界里,没有仇恨的位置”
- 1980年,反对“人类确定性的愚蠢噪音”
- 1984年,“基于荒诞,我们可以造就轻、有趣和美”
- “华丽的怀疑主义,既不排除欢乐,也不排除温情”
- 罗斯、尤内斯库、富恩特斯和其他人
- 1968年,“《玩笑》的译者让我的小说变得狭隘了”
- “只有经过作者审校的译本才具有和捷克语原文同等的价值”
- 1984年,“受够了这些鸟人”II
- 1990年,《不朽》,或“昆德拉方法”的神化
- 一切都将被撕毁,一切都将消散
- 当“没有任何人可以躲藏起来”,当“每个人都只能由其他人摆布”
- 承认自身的局限性
- “将世界变成游戏的对象”
- 1989年,墙的倒塌
- ……天鹅绒革命
- 缺少的拼图
- 回不去了
- 1989年,“像哈维尔之类的人痛恨他的离开”
- t意味着trahison(背叛)?
- t意味着trauma(梦魇)?
- 2022年,无止境的敌意
- 2008年,我记得《尊重》杂志事件
- 检察官的年代,或“流言蜚语变成了真实”
- 1993年,“为什么作家必须要成为单一语言的囚徒?”
- 1995年,“法语,就像是葛丽泰·嘉宝”
- 1995年,“请你做一个幸福的人……”
- 2011年,陶醉于创造自己的语言
- 躲在马提尼克的幸福
- “一对惶惶不安却紧密相连的伴侣,身边围绕着孤寂”
- “真理动摇之时,便是昆德拉的幽默开始之际”
- “我们以为,我们是通过这些神圣的价值来理解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时代”
- 2003年,《无知》与“大回归”的神话
- 1990年,“人人都在追捕罪犯,人人也都成了追捕的对象”
- 2021年,旅行日志:卡尔斯巴德
- 东欧综合征永远都没有办法治愈吗?
- 1981—2018年,“两个t和两个r”
- “最后阶段”的自由
- 深入到一个笑话的黑色深处
- 2014年,《庆祝无意义》
- 作为存在本质的无意义
- 向薇拉致敬:“这个女人真了不起!”
- 撕毁自己作品的作家
- 一切都将被撕毁,一切都将被遗忘……
- 2022年,笔记,巴黎
- 2022年,一股强大的气息,不协和而忧伤
- 2022年,1分21秒的绝对幸福
- 记忆、音乐与死亡
- 2021年,旅行日志:布尔诺,路德维克·昆德拉广场
- 1983—2022年,俄国,一个反西方的存在
- 给游移不定的年轻艺术家的建议
- 与无意义嬉戏
- 2022年秋,当书重新变成南瓜
- 生时的终结
- 布尔诺,2023年4月1日
- 如微风般轻盈
- 致谢
- 图片版权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