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4千字
字数
2015-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戏剧语篇的泛指现象探讨》研究泛指词的语用认知机制,对语用理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容简介
《语言·文化·传播丛书:戏剧语篇的策略泛指研究》是在语用指称观的框架内,对非常规指称现象——-策略泛指进行的语用-认知二元维度的探讨。在交际中,表达思想或意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我们用语词指称人、事、物。而用A词指称与之相对应的A物是常规指称,用A词指称B物则是非常规指称。我们的研究立足于此,探讨用泛指词指称具体对象的语用认知机制。本研究基于英汉戏剧语篇,旨在发现戏剧语篇中策略泛指的分布规律,并用我们构建的语用认知模型对该语用现象进行释解。本研究一方面可望丰富语用认知理论,因而具有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修辞学、评判话语分析、媒体语篇研究、语用教学等具有实际的启发和应用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0引言
- 0.1 选题缘由
- 0.2 研究对象、问题、目的、意义
- 0.2.1 研究对象
- 0.2.2 研究问题
- 0.2.3 研究目的
- 0.2.4 研究意义
- 0.3 研究语料
- 0.4 研究方法
- 0.5 本书的结构
- 第1章指称
- 1.1 指称
- 1.2 NP的形式结构
- 1.3 NP的语义结构
- 1.4 NP的功能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2章策略泛指
- 2.1 指称类别
- 2.1.1 有指与无指
- 2.1.2 定指与不定指
- 2.1.3 专指与非专指
- 2.1.4 个指与类指
- 2.2 泛指
- 2.2.1 无指、不定指、非专指、类指与泛指
- 2.2.2 类指与泛指
- 2.2.3 泛指的语义特征、句法特征
- 2.2.4 泛指的语篇特征:泛指表达式承载说者态度
- 2.3 策略泛指
- 2.3.1 泛指与策略泛指
- 2.3.2 策略泛指的语用指称观
- 2.3.3 策略泛指的间接性
- 2.3.4 策略泛指的模糊性
- 2.3.5 策略泛指的礼貌性
- 2.3.6 策略泛指中的理性
- 本章小结
- 第3章戏剧对话中的策略泛指
- 3.1 策略泛指的甄别依据
- 3.2 戏剧对话中策略泛指指称语的分布
- 3.2.1 策略泛指指称语的不定性
- 3.2.2 戏剧对话中策略泛指指称语的分布
- 3.3 戏剧对话中策略泛指的对象
- 3.3.1 指称对象的认知状态
- 3.3.2 戏剧对话中策略泛指的指涉方向
- 3.3.3 戏剧对话中策略泛指对象的认知状态
- 3.4 戏剧对话中策略泛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和语用功能
- 3.4.1 社会距离和交际意图
- 3.4.2 语用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4章语篇指称释解模型对策略泛指的释解力
- 4.1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模型
- 4.2 话题连续性模型
- 4.3 语篇层级模型
- 4.4 认知模型
- 4.5 语用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5章策略泛指的语用—认知机制
- 5.1 策略泛指的语用机制——面子理论
- 5.1.1 Yule关于语篇指称动态性的论述
- 5.1.2 面子理论:正面子和负面子威胁行为
- 5.1.3 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strategies for doing FTAs)
- 5.1.4 礼貌策略的语言实现:礼貌驱动的间接表达
- 5.1.5 礼貌的语言实现手段:非个人化(复数化、类化、典型化、规则化)
- 5.1.6 策略泛指的语用机制:面子驱动下的间接言语行为
- 5.2 策略泛指的认知机制——转喻和关联理论
- 5.2.1 Kibrik指称研究的认知语篇视角与指称选择
- 5.2.2 Kribrik指称策略选择的多因素路径
- 5.2.3 认知转喻的外延—内涵传承说
- 5.2.4 关联理论
- 5.2.5 策略泛指的认知机制
- 5.3 戏剧对话中策略泛指指称和释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