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针对互联网领域下非法集资行为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七部分。首先是绪论,先简单介绍了非法集资的样态,域内外非法集资研究现状。

第一章详细分析了互联网非法集资行为模式。第二章梳理了我国互联网非法集资相关法律法规,从积极、局限两方面对法律配置作了分析。第三章提炼出互联网非法融资刑法规制的主要困境。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别从理论进路的宏观、裁判规则的中观、具体适用的微观三个层面,针对刑法规制的困境寻找解决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绪论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的样态
  • 第二节 域内外非法集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书研究成果概述
  • 第四节 本书的逻辑结构
  •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行为模式
  • 第一节 网络借贷
  • 第二节 股权众筹
  • 第三节 艺术品资产份额化交易
  • 第四节 代币发行融资(ICO)
  • 第五节 证券型通证融资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非刑事立法与刑事立法检视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融资四阶段立法的逻辑演变
  • 第二节 刑法规制困境的立法根源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案件刑事司法检视与困境初探
  • 第一节 样本选择及检视对象的分类
  • 第二节 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实践考察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刑法规制困境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刑法适用原则
  • 第一节 平衡绝对安全与相对安全的对立与冲突
  • 第二节 坚持刑法规制的比例原则
  • 第三节 利益衡量在刑法规制中的适用
  •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刑法适用规则
  • 第一节 刑法规制中构罪要素的改造
  • 第二节 完善非法占有目的认定规则
  • 第三节 厘清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规则
  • 第四节 发展被害人自我答责规则
  • 第六章 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案件具体刑法适用
  • 第一节 界定互联网非法融资的特殊主体
  • 第二节 辨识互联网新型非法集资的行为
  • 第三节 厘清互联网非法集资行为的定罪逻辑
  • 第四节 不同参与主体的刑法评价
  • 结语
  • 附录:相关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