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一财经》杂志2020年第9期,一起看看技术与隐私权的拉锯战。

内容简介

当谈论隐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谁动了我们的隐私?我们真的还有隐私吗?

关于隐私,也许是我们最为关注,却也最找不到完满答案的一个话题。令人感慨的是,法学界第一次提出隐私权概念,是在1890年的《哈佛法律评论》上,文章的作者认为,个人信件、日记、照片不仅是一种财产,更涉及人权,个人有权不让这些信息被他人知晓。但技术的发展使这种权利更易受到侵犯。可见,技术与隐私的话题几乎贯穿历次工业革命,并持续到当下的信息社会,也必将出现在我们的未来。

《第一财经》杂志9月刊,看看技术与隐私权的拉锯战。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数据乐与痛
  • 疫情、大选与舆论战
  • 摇摆的大选审查
  • 新全球500强净利润十强
  • 数据隐私威胁下用户主动防护措施Top 10
  • 可能被疫情改变的黑色星期五
  • 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
  • 利洁时CEO:被疫情改变的五大消费行为变化
  • 这些声音也值得听
  • 中美关系站上转折点,商业世界何去何从
  • Zoom占领全球了,接着会发生什么
  • 千万别趁着疫情从员工手中“夺权”
  • 疫情是怎么打败美国的
  • 砍伐森林和全球疫情有何关联?
  • 今晚吃鸡吗?
  • 网易云内心有片“网抑云”
  • 海康威视凝视深渊
  • 消费品牌陷入“生态危机”
  • 无现金社会来了
  • 疫情让巴厘岛“返璞归真”
  • 别Zoom了,一起“游戏”吧
  • 智能的代价
  • 谁动了你的隐私?
  • 人脸识别到底是如何进入小区的
  • 我们还需要“全知全能”的健康码吗?
  • 隐私权,技术与法律的拉锯
  • 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款产品
  • 新品牌电动车的机会在哪里
  • 靠提价来提升品牌力是行不通的
  • 技术公司该不该“逃离北上广”?
  • 博弈论告诉你,人生本该如此
  • 卖水是最好的生意
  • 中美企业真的会脱钩吗?
  • 远程工作是一种潮流
  • 把浓缩咖啡液装进胶囊?新生意来了
  • 该拿海洋垃圾怎么办?
  • 网络新学样本研究
  • “我只是靠感觉生活”
  • 以公民权利反垄断
  • 贝鲁特:废墟之上,跑车之下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梦境
  • 吴声:我们应该抛弃一切幻想
  • 工作计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隐私,也许是我们最为关注,却也最找不到完满答案的一个话题。令人感慨的是,法学界第一次提出隐私权概念,是在 1890 年的《哈佛法律评论》上,文章的作者认为,个人信件、日记、照片不仅是一种财产,更涉及人权,个人有权不让这些信息被他人知晓。但技术的发展使这种权利更易受到侵犯。可见,技术与隐私的话题几乎贯穿历次工业革命,并持续到当下的信息社会,也必将出现在我们的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数据乐与痛这期杂志的后期制作就要收尾的时候,我想到一个假设:假设 2020 年没有出现新冠疫情,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比如说,健康码这个事物是不是还会如此出其不意又顺理成章地出现?武汉封城后第 11 天,一款名为 “穗康” 的微信小程序在广州上线,具备疫情线索上报、预约购买口罩、在线问诊等功能,当晚访问量 1.7 亿次。该程序核心开发环节只用了 36 小时。一周后,阿里巴巴技术团队基于余杭区政府 “数字化防控” 的要求,独立开发出类似的解决方案。如今,回溯下这个过程,健康码的速度、它的效果、它带给我们的改变,像是一夜间发生的。大约从 2 月中旬起,200 多个城市陆续落地健康码防疫管理方案。最近,有个舆论关注点是不少老年人无法顺利在手机上完成认证获得自己的健康码,某种程度上他们被排除在了社会运转体系之外。这恰好说明这个新事物已经嵌入我们的生活。问题是,嵌入的不仅仅是个二维码。快速监测每个人的健康生态并给出结果,这个简单的工作背后,包含了至少 14 项数据来源,比如个人层面的移动终端定位信息、交通出行信息、疫情社区及重点活动场所,以及卫健部门所掌握的确诊感染者、发热门诊信息等。这正是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行动轨迹和消费信息,都可能成为被抓取的数据。继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咖啡与商业

        喝美式发现的好书。摘抄如下 “冷萃咖啡液” 在中国国内生产的工艺相对成熟一些,这方便创业公司通过自研咖啡豆配方,做出一定的差异化产品 —— 国内代工厂沟通成本较低,可以测试风味差异更鲜明的咖啡豆配方。一旦销量稳定,小工厂与创业公司之间也能进一步强化合作。永璞创始人侯永璞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在开发冷萃咖啡液的过程中,他说服了代工厂以换股方式形成交叉投资,只为保证未来能够快速调整工艺,并锁定产能。“这种方法适合没有钱的创业公司,但需要双方对未来的合作发展有一致的信心。” 获得新一轮融资后,永璞也找到了大和蜂蜜,用自己的拼配咖啡豆配方贴牌设计了两款不同风味的常温咖啡液,以及同一工艺下的红茶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第一财经杂志

        《第一财经杂志》致力于关注公司现象和商业新闻,为公司人读者群提供各行各业商业创新的信息与观点。 内容上倡导创新的观念,语言上追求轻松易懂的风格,自2008年2月创刊以来,开创与建立了一种属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商业新闻理念:为读者提供崭新而富有价值的商业新闻服务。内容上既有专业的公司现象分析,也有轻松使用的行业信息和公司人关心的各方面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