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共读《论语》:构建积极心理系统

内容简介

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新时代,我们还要共读《论语》?杨鹏先生认为,安全的心理系统,建立在积极心理学原则之上。对比《论语》和当代流行的积极心理学,我们会发现《论语》是中国式积极心理学的代表,学习《论语》是构建生命积极心理系统的有效方法。《论语》是积极生命的起步,缺少这种积极心理的基础,人生大厦不稳。杨鹏先生分析了《论语》精神的深层结构,认为孔子有六个确信:确信这个世界之上有可倚靠的力量;确信世界趋向于仁爱;确信世界有正当的秩序;确信我们的人格可以修炼提升;确信我们应当去改善这个世界;确信人生值得珍惜和享受。孔子的人生观是有敬畏的人生观,是行善的人生观,是入世的人生观,是输出秩序的人生观,是上升的人生观,是肯定生命的人生观,是服务世界的人生观。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积极而稳定的心理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人能掌握《论语》的精神,有益于拥有一个安全的心理结构,一生都会更踏实更安全,更有现实的成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孔子的六个确信:积极人生的精神本根
  • 孔子的第一个确信
  • 孔子的第二个确信
  • 孔子的第三个确信
  • 孔子的第四个确信
  • 孔子的第五个确信
  • 孔子的第六个确信
  • 学而篇
  • 第一课 学而时习之
  • 第二课 吾日三省吾身
  • 第三课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 第四课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 第五课 君子食无求饱
  • 第六课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为政篇
  • 第七课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第八课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第九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第十课 六十而耳顺
  • 第十一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第十二课 子奚不为政?
  • 第十三课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八佾篇
  • 第十四课 人而不仁,如礼何?
  • 第十五课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 第十六课 子入太庙,每事问
  • 里仁篇
  • 第十七课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第十八课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第十九课 朝闻道,夕死可矣
  • 第二十课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第二十一课 德不孤,必有邻
  • 第二十二课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 公冶长篇
  • 第二十三课 吾未见刚者
  • 第二十四课 有君子之道四焉
  • 第二十五课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第二十六课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 雍也篇
  • 第二十七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第二十八课 贤哉,回也!
  • 第二十九课 敬鬼神而远之
  • 第三十课 仁者先难而后获
  • 第三十一课 己欲立而立人
  • 述而篇
  • 第三十二课 德之不修
  • 第三十三课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第三十四课 子之所慎:齐,战,疾
  • 第三十五课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第三十六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第三十七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第三十八课 子不语怪,力,乱,神
  • 第三十九课 天生德于予
  • 第四十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泰伯篇
  • 第四十一课 士不可以不弘毅
  • 第四十二课 可以托六尺之孤
  • 第四十三课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第四十四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第四十五课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子罕篇
  • 第四十六课 匡人其如予何?
  • 第四十七课 固天纵之将圣
  • 第四十八课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第四十九课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 第五十课 匹夫不可夺志也
  • 第五十一课 吾谁欺?欺天乎!
  • 第五十二课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 先进篇
  • 第五十三课 未知生,焉知死?
  • 第五十四课 季氏富于周公
  • 第五十五课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颜渊篇
  • 第五十六课 克己复礼为仁
  • 第五十七课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第五十八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第五十九课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第六十课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第六十一课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第六十二课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第六十三课 子为政,焉用杀?
  • 子路篇
  • 第六十四课 樊迟请学稼
  • 第六十五课 庶矣哉!
  • 第六十六课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 第六十七课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第六十八课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第六十九课 乡人皆好之,何如?
  • 宪问篇
  • 第七十课 管仲非仁者与?
  • 第七十一课 知我者,其天乎!
  • 第七十二课 修己以安百姓
  • 第七十三课 君子思不出其位
  • 卫灵公篇
  • 第七十四课 予一以贯之
  • 第七十五课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第七十六课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第七十七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七十八课 当仁不让于师
  • 第七十九课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第八十课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季氏篇
  • 第八十一课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第八十二课 君子有三畏
  • 第八十三课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阳货篇
  • 第八十四课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第八十五课 天何言哉?
  • 第八十六课 吾岂匏瓜也哉?
  • 微子篇
  • 第八十七课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第八十八课 鸟兽不可与同群
  • 第八十九课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第九十课 无可无不可
  • 子张篇
  • 第九十一课 士见危致命
  • 第九十二课 学而优则仕
  • 第九十三课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 第九十四课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 尧曰篇
  • 第九十五课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 第九十六课 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 第九十七课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 第九十八课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 第九十九课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 第一百课 《论语》是个通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9月,为社科类综合性出版社。本社以 “严肃的思想,典雅的学术”为出版己任,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 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心理等各类图书,以及工具书、地方志(含年鉴)等。设有历史、经济法律、文化文学、心理教育、社科人文智库和教辅六个编辑室,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高端学术著作、世界历史文化、心理学、方志等出版特色。我社曾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图书奖项。 此外,被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推荐申报出版机构,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在图书市场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