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详细解析东西方各自的政治、宗教、思想发展历程以及相互冲突。

内容简介

自“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出版了大量从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角度切入剖析恐怖主义的根源的著作,本书综合了所有这些视角,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一切都要从2500年前西方与东方的现实与思想分野开始梳理。本书以其令人惊叹的时间跨度、细腻的历史与思想分析,以及切中时弊的现实关怀,于2008年荣获美国近东政策研究所图书奖。

全书从波斯大王薛西斯企图征服希腊讲起,揭开了一场至今也未曾停息的冲突的序幕。先是亚历山大大帝,然后是罗马人,试图将欧洲与亚洲并入一种单一的文明。随着西方皈依基督教、东方部分地区接受了伊斯兰教,两种宗教之间爆发了充满仇恨的战争,每一方都宣称对世界拥有统治权。到了17世纪,基督教教会衰落后,双方的斗争从宗教转向了哲学:秉持西方的科学理性的人与那些寻求神的最终教导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8、19世纪,几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萨法维王朝——逐步瓦解,西方也逐步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结果促成了将伊斯兰生活与西方现代生活的尝试,这在伊斯兰世界中的改革者与传统主义者之间引发了冲突,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人类历史上,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历次战争不仅是历时最久、代价最高的战争,它们过去曾经,而且将来也会继续塑造着现代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彩 插
  • 致 谢
  • 前 言
  • 第一章 永恒的敌意
  • 第二章 亚历山大的影响
  • 第三章 公民的世界
  • 第四章 得胜的教会
  • 第五章 伊斯兰教到来
  • 第六章 战争之境
  • 第七章 世界当下的恐怖
  • 第八章 科学的跃升
  • 第九章 启蒙时代的东方学
  • 第十章 西方的穆罕默德
  • 第十一章 帝国东进
  • 第十二章 结语:面向未来
  • 参考文献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两个世界的战争》。作者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宗教之间的冲突有着深远的背景,二者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可以在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中找到痕迹。23 个世纪之前的希波战争划定的战线,几乎丝毫没有发生变化。桑德罗・波提切利:《希波的圣奥古斯丁》,1480 年。奥古斯丁对 “上帝之城” 和 “俗世之城” 的区分,为西方后世的政教分离理念埋下了伏笔。欧亚分野最开始完全是文化上的。波斯人和帕提亚人这两个古代世界伟大而 “野蛮” 的亚洲民族,明显带着某些后来被称为 “民族性” 的特质。但是从族源上看,他们和希腊人非常近,而且有保留地说,将传说中的祖先追溯到特洛伊人的罗马人最初也是一支亚洲民族。2006 年 9 月,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六世做了一个不太符合一般外交辞令的评论之后,基地组织的反应是,发誓要继续进行 “圣战”,直到 “西方被彻底摧毁”,他们头脑中的 “西方” 绝不是所有或多或少尊重上述价值的地方。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口中的 “西方” 现在必须要包括很大一批传统上属于 “东方” 的国家,如日本和印度,甚至包括土耳其。为了找到答案,他余生的所有时间和全部的创造力,都被用来讲述亚洲和欧洲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对抗,也就是后世所说的 “希波战争”,它指的是从公元前 490 年到前 479 年间断断续续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民主制是一项非常晚近的创举。公元前 510 年,僭主希庇亚斯(他在雅典人和波斯人随后的对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雅典流放,在斯巴达人的帮助下建立的寡头制也随之崩溃,此后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改革了雅典宪制,打破了富有家族对权力的垄断。萨拉米斯战役的意义在于,那些从民主制中受益最多的人成功地为全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专制君主。它也将使雅典成为称霸地中海的海上强权,为后来所谓的 “雅典帝国” 奠定了基础。这必将永远改变希腊世界的性质,以及欧洲与亚洲的关系、欧洲的未来。1830 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写道:世界历史的利益岌岌可危,一方是东方专制主义(整个世界统一在单一元首之下),另一方是分立的城邦(规模和资源极其有限,但是因为是自由的个人而士气高昂),双方面对面在战场上相见。在历史上,精神力量对规模数量的优越…… 从未如此明显。在伏尔泰看来,奥斯曼帝国的一项优势(在根本上同样也是其弱点所在)是,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与罗马人不同,他们并未试图将全世界变成单一的国家。对绝大多数欧洲人而言,中国处于世界的边缘、宇宙的最远端。威尔金斯主教在 1688 年发表的《关于真实符号和哲学语言的论文》里认为,中国人与其他人类完全隔绝,所以他们的语言可能是人类的原始语言,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巴别塔的建造。因为家庭倾向于保存古老之物并将之神圣化,同时放弃新的、可能造成破坏的东西,因此常常会导致对历史进行过度崇拜,这里要再次引用伏尔泰的说法:“在他们眼里,完美的东西全都是古代的。” 拿破仑的入侵也为法国人进入中东开辟了道路,他们先是在 1830 年入侵阿尔及利亚(军队中很多都是参加过埃及远征的老兵),然后在 1918 年,法国势力进入叙利亚、巴勒斯坦、利比亚,并再次进入埃及。每一次,他们都会想起拿破仑在同一地区的成功和失败。导致欧洲医学被拒之门外的那种对所有西方事物、所有明显属于基督教的事物的仇视,使得所有其他欧洲科学都遭到拒绝。在穆斯林的头脑中,笛卡尔、开普勒和伽利略的作品与路德和加尔文的著作一样,都是错误的和无关紧要的。奥斯曼人卷入 “一战”,最终导致帝国崩溃,然后转变成现代土耳其共和国。它也在中东创造出了几个基本上是人为划分的、得到西方支持的总督辖地,伊斯兰世界陷入无可逆转的自相残杀之中。现代伊斯兰国家和西方之间的冲突,以一个伊斯兰国家同一个异教国家结盟并与另外三个异教国家陷入殊死搏斗为开端,这是个不小的讽刺。以色列已经完全不可能加入某种范围较广的处于英国保护下的新 “英联邦”,人们本来寄望于用它来替代已经过时的大英帝国。现在,在由独立、自决的民族国家组成的战后新世界里,以色列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国家。1948 年 5 月 14 日,锡安运动领袖戴维・本 - 古里安站在赫茨尔的画像下,宣布建立 “犹太国,国名定为‘以色列’”。在数小时之内,他得到了杜鲁门总统事实上的承认和苏联法律上的承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举着十字旗的武装基督徒通过发动他们自己的圣战(虽然邪恶但可以理解)进入圣地。但是他们最终被萨拉丁和他的继承人们赶了回去。第二次发生在欧洲帝国主义时代,以 1789 年拿破仑入侵埃及为开端。第三次和第二次的界限实际上很难划分,不过它不是军事战争(虽然它一直没有止息),而是思想和语言的战争。它同样由拿破仑发起,目的是使东方各民族认识到西方在科技、文化、法律和政治体制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没有一个伊斯兰激进组织对科威特政权有好感。本・拉登的精神导师之一、著名的埃及医生艾曼・扎瓦赫里称它不过是 “被美国人掠夺的石油油管”。包括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谢赫・塔米尼在内的一些伊斯兰领袖,甚至支持 1990 年 8 月萨达姆对科威特发动的入侵,理由是这可以被视为反美战争。但是包括本・拉登在内的很多人,都谴责这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对另一个伊斯兰国家发动的战争,而这正是先知本人曾经严厉批评过的。“要知道,每一个穆斯林都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 据说他曾在去世前这样说过,“穆斯林皆兄弟,应当避免他们之间的冲突。” 这不仅是伊斯兰武装力量在贫穷、阶层分化严重的中东伊斯兰国家茁壮成长的原因,同时也是西方,特别是欧洲的穆斯林移民尽力使自己和周围被他们视为威胁的世俗的或 “基督教” 世界分开的原因。他们居住在外国人的土地上,在战争之境,因为伊斯兰之境无法在经济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移民的,他们痛恨自己为了生存必须依赖自己眼中的敌人的事实,希望有朝一日伟大的伊斯兰革命能席卷西方。“先知啊!” 天使哲布依勒命令穆罕默德,“你应当鼓励信士们奋勇抗战,如果你们中有二十个坚忍的人,就能战胜二百个敌人;如果你们中有一百个人,就能战胜一千个不信道的人。”(《古兰经》第 8 章,第 65 节)坚忍的人仍然在耐心等待。东西方之间的长期斗争似乎不太可能很快结束。23 个世纪之前的希波战争划定的战线,几乎丝毫没有发生变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史

      一定程度上,西方从基督教世界上溯到罗马再到希腊,东方(指喜马拉雅山以西的亚洲地区)—— 从伊斯兰世界上溯到波斯,二者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可以在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中找到痕迹。虽然 “西方” -“东方” 这对概念更多地属于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建构,很难在地理上找出确切的分隔界线,但是 2500 年来积累下来的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无论是准确的还是虚假的,仍然对当下的世界产生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因此,为了了解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冲突不断的局势,这样的历史梳理还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