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采用随笔的文体,讲述了美国法治以及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法治状况。

内容简介

书中有案例的写实,有历史的回顾,也有个人的分析和看法。作者力图让现实的客观存在自然地透射出法律事件内在的历史联系,并通过个人观察,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真实性,诱导人们去体味,去思索,去探索中美两国法治状况的相同与不同,让人获得一种对未来中国法治进程思索时的严肃感。在此书中,作者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的笔调,给人以特征迥异的美感享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上篇 并不完美的美国法制文明
  • 一、越过太平洋的霞光
  • 静悄悄的世界
  • 太平洋的大波
  • 聚光灯下的细节
  • 生活规则的缩影
  • 脱离了“仁慈”的正义
  • 二、这不是历史的意外
  • 对历史的悲情回忆
  • 悲剧英雄:马丁·路德·金
  • 绕不开的种族话题
  •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去投票的
  • 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司法制度
  • 三、司法民主的代价
  • 美利坚的“拿来主义”
  • 辛普森案的反思
  • 40分钟的“天价”生命
  • 险些破产的警察局
  • 影响美国司法制度的几件小事
  • 丹诺:一个挺身而出的法律人
  • 被遗忘的美国宪法条文
  • 四、历史也是法制史
  • 美国的价值边界
  •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 几件法律小事
  • 案例经典:谁将在门口出现
  • 司法利益与经济利益
  • 9个人统治的国度
  • 花岗石底座——有节制的司法审查
  • 美国人为何关心大法官的任命
  • 五、法治文明的必然选择
  • 基督教的信仰与法治文明
  • 契约:最深刻的信仰
  • 美国宪法的寻根
  • “社会”、“法治”和“宪政”
  • “伸张正义是上帝的支柱”
  • 寻找有效规则的途径
  • 监督制度下的赎买
  • 六、行之所当行,止之所当止
  • 信息公开的艰难历程
  • 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野
  • 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
  • 看电影,学法律
  • 人性天然不是高尚的
  • 从制度的细节入手
  • 下篇 凝视中国法治的新时代
  • 七、道德习惯与中国法制
  • 黄仁宇的时代江河
  • 纲常名教 以礼入法
  • 中国古代对权力的监督
  • 由“推出午门斩首”所想到的
  • 古代的“刑讯逼供”
  • 中国历史上的宪政危机
  • 我们能避开历史的周期律吗
  • 八、农耕文明的悲剧
  • 骈体文判决书
  • 正义:公民社会的产物
  • 毫无自由气息的“法”
  • 一张两千年不变的脸
  • 法律文明的印记
  • 身份社会与伦理法律
  • 九、中国的法制变迁
  • 宪法的回望与前瞻
  • 法律移植问题
  • 法律制度的设计
  • 法律的社会成本
  • 开向现实世界的窗户
  • 十、法治文化的黎明
  • 宪政:国际通行的政治习惯
  • 司法专业化和司法民主化
  • 申冤与维权
  • 文化的水和法律的鱼
  • 儒家理念与“息诉”
  • 早熟的政治框架
  • 法律疏密与社会治乱
  • 十一、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
  • 法制: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之道
  • 依法依宪治国
  • “能动司法”与走向法治
  • 维稳和维权
  • 司法的目标是什么?息讼还是公正
  • 司法权与情绪化的大众
  • 改革路径与社会秩序的变迁
  • 被隐藏的法律背景
  • 我们的灯塔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本书时,一方面为作者的博学及思考的深度感到钦佩,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荒了专业特别是对法治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汗颜。作者来自于实务部门,我也是。从字间行间某种程度上,我的条件比他要优渥,但他思考并成熟并出专著,而我仍是无任何体系。作者书中所提及的几大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也日常浮在我脑中无法挥去。一是司法的职能是什么?在西方是非常清楚的,处于三权分立中的一权,行使判断权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在当下的我国司法,则有些模糊。首先司法的定义就有不同理解;其次司法的功能定位,虽然说也是清楚,但有点理不顺;最后司法的作用是什么?说不清,内涵很多,从哪一角度说。二是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民主是什么?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如何处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亍依宪执政、依宪治国,那么如何发挥宪法的作用呢?法治与民主的各自边界在哪?三是司法的专业化与民粹化问题。司法的专业化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如此,则司法权的行使应是法官,但在诉源治理语境中,司法专业化与大众参与调解的边界在哪?合理性与合法性如何实现有机统一等。书中还有很多可以引起我们共鸣和思考的其他问题值得再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