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未来全球化将变为“有限全球化”,各国争夺更多经济主权,本书提出政策建议和发展机会。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有限全球化”的观点:未来,各国都会想方设法收回更多经济主权,全球化方向会发生变化,即变为“有限的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转移,使得口罩、洗手液、呼吸机等医疗物资产业链大量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欧美国家自身的生产能力大幅降低。未来,各国无论从国民生命安全还是经济安全考虑,都会更多地把经济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全球化将转变为“有限的全球化”。本书还探讨了未来中国如何发展,对中西方如何相互调适作出了战略性的政策建议,对未来我们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提出了有益的指导。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从“超级全球化”到“有限全球化”
  • 第一章 政治与科学:西方vs中国
  • 一、 抗疫的核心是政治与科学的关系
  • 政治过度导致抗疫不力
  • 美国政治如何凌驾科学
  • 二、 美国(西方)的种族主义情节
  • 种族主义理论加快抬头
  • 白人优越论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
  • 非西方的种族主义思维
  • 三、 疫情与中国治理制度
  • 须以制度安排来解决疫情
  • 保证“非授权”权力
  • 应对疫情的社会力量
  • 四、 个人意志、责任担当与群体抗疫
  • 危机面前人的表现
  • 社会个体的责任与担当
  • 个人选择对社会产生影响
  • 五、 中国防控经验值得借鉴
  • 第二章 东西方之争的谬误
  • 一、 中西“抗疫”话语权之争的谬误
  • 西方政治人物的考虑
  • 西方缺乏自我反思
  • 中国的言行有让人误解之处
  • 二、 疫情与制度之争的谬误
  • 西方批评中国抗疫模式的原因
  • 东亚社会何以能执行抗疫政策
  • 三、 认同政治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冲突
  • 导向冲突和纷争
  • 基于“民主”之上的认同政治
  • 四、 中国该如何回应美国的打压
  • 中美之争取决于国内治理
  • 学习亚洲智慧搞好“软基建”
  • 必须打造世界级经济平台
  • 第三章 后疫情时代的有限全球化
  • 一、 疫情与全球政治危机
  • 全球治理的共同问题
  • 如何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
  • 社会的消极参与积极参与
  • 二、 “超级全球化”与人道主义危机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露西方国家的问题
  • 经济和社会的脱嵌
  • 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 三、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倒塌了
  • 公共产品不足冲击国际秩序
  • 分享国际权力,维持国际秩序
  • 中国人相信国霸必衰
  • 四、 新型冠状病毒和“大国不亡”的逻辑
  • 欧洲国家成抗疫“孤岛”
  • 大国为何不会亡
  • 大国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效应
  • 五、 疫情之后的“有限全球化”
  • 不是“去中国化”的过程
  • 中日韩区域发展方向值得肯定
  • 第四章 后疫情时代与中国的战略机遇
  • 一、 中国会再次封闭起来吗
  • 中国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决心
  • 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国际化
  • “我就是世界”离封闭不远
  • 二、 拿什么来拯救中国经济
  • 中国需要什么拯救方案
  • 三、 想象中国接管世界秩序
  • 与现存世界秩序关系
  • 美国扩张过度造成负担过重
  • 中国须清楚自身选择
  • 四、 国际体系摇摇欲坠,中国接下来怎么办
  • 经济:重新反思全球化
  • 政治:种族主义抬头
  • 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摇摇欲坠
  • 做好制度建设
  • 破除“唯GDP主义”
  • 做大中产阶层
  • 辅助好中小型企业
  • 重视社会改革
  • 避免陷入“明朝陷阱”
  • 第五章 后疫情时代:对话郑永年
  • 一、 摒弃偏见增进全球抗疫合作
  • 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中国疫情防控实现逆转的关键
  • 一些国家错失防控“时间窗口”,同政治角力有很大关系
  • 对病毒搞污名化是愚昧的,实质是想转移矛盾、撇开责任
  • 全球抗疫合作,要摒弃政治偏见
  • 二、 疫情冲击或超大萧条
  • 疫情冲击可能甚于1929年大萧条
  • 经济全球化可能退回20世纪80年代以前
  • 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否会有重大提升
  • 三、 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蔓延和巨大冲击
  • 【侠客岛按】
  • 四、 接下来的几年可能是危机频发的几年
  • 痛苦的调整期
  • “有限的全球化”
  • 五、 新基建要慎重,软基建要发力
  • 中国将从“有限的全球化”中获益
  • 中国应该发力“软基建”
  • 未来数年危机频发
  • 六、 全球化会继续下去
  • 七、 西方舆论围攻中国抗疫,是新冷战的升级
  • [侠客岛按]
  • 八、 后疫情时代来临,中国该如何应对
  • [侠客岛按]
  • 九、 做强内需并坚持开放,就会有新繁荣
  • 增强发展新动能
  • 推进公共卫生治理
  • 做大内需,坚持开放
  • 十、 疫情后全球化的演变与中国选择
  • 解读疫情:泛政治化不可取
  • 抗击疫情须处理好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 未来全球化的演变和中国的继续开放
  • 如何从人类价值的高度反思疫情
  • 十一、 世界要回归科学理性
  • 制度的优劣是有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片面化
  • 病毒不分国家,政治方法对付不了病毒
  • 推责是一个非常愚昧的做法
  • 原创性技术的大国才是强国
  • 质量型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创新的问题
  • 新冠疫情后的世界秩序,中国需要作一个定位
  • 香港的二次回归就是要强化一国两制
  • 开放跟管控之间要有平衡点,中国仍然有改进的地方
  • 疫情之后仍需反思
  • 十二、 疫后世界将进入“有限全球化”
  • 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可能超出想象
  • “中美国”不复存在,但中美不会完全脱钩
  • 主权大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转变
  • 中国需保持原创能力与开放心态
  • 十三、 中美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 十四、 千万别跟着美国搞这套东西,否则就会掉陷阱里
  • 十五、 对待美国全方位打压,要有大国心态
  •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 两个经济体不可能完全脱钩
  • 做大中产阶层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