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6千字
                       字数
                        2020-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透视中国财税文化,梳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组成,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只大鹏,那么其身体就是儒家文化,两翼分别为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
本书为著名财经文化学者翁礼华通过中国财税文化透视、讲解国学智慧和人文素养的普及读本,深入浅出地介绍现代的“文化”一词的由来,文化与生产方式及语言思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对家庭、官场、人际关系和财税的影响等,并且探讨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国学就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 一 “国学”一词在国难中产生
 - 二 欧洲巨变让中国相形见绌
 - 三 坚持封建专制的明清社会走向衰败
 - 四 鸦片战争:一场由外贸逆差引发的战争
 - 五 今天的中国人又回头青睐国学
 - 第二章 文化的定义、作用和分层
 - 一 文明与文化的区分
 - 二 文化的定义
 - 三 文化的作用
 - 四 文化的四个层次
 - 第三章 民族的心态文化
 - 一 生产方式决定民族的心态文化
 - 二 相应的思维语言决定民族的心态文化
 - 第四章 儒道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文化
 - 一 儒道佛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心”
 - 二 儒道思想融入《易经》
 - 第五章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及其中国化
 - 一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 二 中国人为何接受佛教
 - 三 让佛教立足中国的汉明帝
 - 四 使佛教广为传播的“两帝一僧”
 - 五 佛教中国化——慧能创立禅宗
 - 六 “不作”“不食”和《百丈清规》
 - 七 唐肃宗的“购牒出家”政策
 - 八 中国人找到了直接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宗
 - 九 佛教人物及其演绎的中国化
 - 十 佛教对中国语言、文学和理论体系的贡献
 - 第六章 道家文化的出现和发展
 - 一 道家文化是老子和庄子创立的学说
 - 二 诸子百家中唯一讨论世界本原的学说
 - 三 道教的产生
 - 四 道教的贡献
 - 第七章 儒家文化的出现和发展
 - 一 “儒”的含义及起源
 - 二 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
 - 三 佛教中国化迫使儒学哲学化
 - 四 宋明理学就是融佛入儒
 - 第八章 儒道佛文化的追求及其和谐运用
 - 一 对人的关怀是儒道佛文化的追求
 - 二 执政者在社会治理上对儒道佛文化的交替运用
 - 三 儒道佛文化让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回旋余地
 - 第九章 “内圣外王”是传统文化的大智慧
 - 一 “内圣外王”的来历
 - 二 “内圣外王”的内容
 - 三 追求“内圣”
 - 四 追求“外王”
 - 五 “内圣外王”的对举
 - 第十章 家训家风是古代中国立国之基
 - 一 “家国同构”与“家国异构”的中西差异
 - 二 家训家风是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基石
 - 三 中国古代家训名句
 - 第十一章 清官文化和清官品格
 - 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 二 中国历代官吏的待遇
 - 三 清官的定义
 - 四 儒家文化决定了中国人的清官情结
 - 五 清官的“三清”品格
 - 六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及其趣谈
 - 第十二章 社交文化——人情、面子、关系
 - 一 社交文化的中西差异
 - 二 “人情、面子、关系”的内涵
 - 三 古人如何理解“人情、面子、关系”
 - 四 中国人如何灵活运用“人情、面子、关系”
 - 五 传统文化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 六 中西社交礼仪差异
 - 七 要做人际交往中的君子
 - 第十三章 太极图文化影响中国财税走向
 - 一 寓税于价的专卖
 - 二 价外税以价内税形式征收
 - 三 分税制走向综合分成
 - 四 事权和支出责任难分清
 - 五 名义工资和津补贴
 - 第十四章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 一 提高哲学素养
 - 二 提高历史素养
 - 三 提高文学素养
 - 四 提高品格素养
 - 五 读书写作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浙江省唯一以出版文学艺术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建社17年来,出版各类图书140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