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站在两宋历史格局上,重新评价太宗的历史功过。

内容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的一生,似乎总是被笼罩在阴影之下。

早年,父兄皆是战功赫赫,兄长更是在几年之间黄袍加身,从一个落魄流浪者摇身一变成了九五之尊,而他却默默无闻,只能在掌权后为自己编造一段漏洞百出的少年时光;青年时,母亲着他与权臣赵普相交,多加学习,培植势力,赵普却一力反对他成为皇储,乃至因此被罢相;人至中年,终于登极,皇位的合法性却又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悬案,史家争论千年,至今未有定论。

重重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他五十九年的人生,造就了他的多疑、固执与好大喜功,也造就了他的勤政爱民与文治之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宋太宗论 (代前言)
  • 第一节 即位前的太宗
  • 第二节 太宗与赵普
  • 第三节 太宗之继位
  • 第四节 太宗之功业
  • 第五节 太宗之为人
  • 第六节 结语
  • 第一章 扑朔迷离:青少年时代
  • 第一节 出生与父兄
  • 第二节 扑朔迷离的早年
  • 第三节 “陈桥兵变”前后
  • 第二章 韬晦蓄势:太祖在位时期
  • 第一节 准皇储地位的确立——与赵普之政争
  • 一、符彦卿的任用
  • 二、冯瓒之事
  • 三、宋琪被贬
  • 四、姚恕投尸于河
  • 五、石熙载之贬
  • 六、窦仪不至执政
  • 第二节 光义势力的发展
  • 第三节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 第三章 巩固帝位:即位初期
  • 第一节 安抚人心,树立威望
  • 第二节 迫死弟、侄,以遂传子之欲
  • 第三节 “金匮之盟”,迷雾重重
  • 第四节 独裁君主的登场
  • 第四章 完成统一:底定赵宋帝国
  • 第一节 漳泉纳土
  • 第二节 吴越纳土
  • 第三节 攻灭北汉
  • 第五章 大阐文治:文官统治之确立
  • 第一节 大开科举之门
  • 一、太平兴国二年贡举
  • 二、太平兴国三年贡举
  • 三、太平兴国五年贡举
  • 四、太平兴国八年贡举
  • 五、雍熙二年贡举
  • 六、端拱元年贡举
  • 七、端拱二年贡举
  • 八、淳化三年贡举
  • 第二节 三大类书之编
  • 一、搜访书籍与校刊书籍
  • 二、崇文院与秘阁
  • 三、编修三大类书等
  • 第三节 宋代文官统治之确立
  • 第六章 对辽作战:积贫积弱之形成
  • 第一节 序幕:石岭关之战
  • 第二节 高梁河之战
  • 第三节 雍熙北征
  • 一、岐沟关之战
  • 二、陈家谷之战
  • 三、君子馆之战
  • 四、雍熙北征之检讨
  • 第四节 积贫积弱之危局
  • 第七章 统治危机:农民起义之爆发
  • 第一节 宋初的川峡地区
  • 第二节 王小波、李顺起义
  • 一、起义的爆发
  • 二、大蜀农民政权的建立
  • 三、成都的陷落
  • 四、张余和王鸬鹚:农民军余部的斗争
  • 第八章 皇位传授:继位人地位的艰难确定
  • 第一节 长子元佐
  • 第二节 次子元僖
  • 第三节 太子之立
  • 第四节 舐犊之情:其余诸子
  • 第九章 家庭生活:寡人有好色之癖
  • 第一节 后宫
  • 一、皇后
  • 二、嫔妃
  • 第二节 好色
  • 第三节 女儿
  • 第十章 体态、才艺与思想
  • 第一节 体态风貌
  • 第二节 书法棋艺
  • 第三节 思想倾向
  • 第十一章 宗教政策:厚道教而不薄佛教
  • 第一节 继位与道教
  • 第二节 优待道教
  • 一、营造道观
  • 二、征召道士
  • 三、收集道教典籍
  • 第三节 不薄佛教
  • 第四节 总结
  • 第十二章 君臣之间:太宗与其宰相
  • 第一节 太宗勤政
  • 第二节 太宗之用相
  • 第三节 太宗与赵普
  • 第四节 太宗与李
  • 第五节 太宗与吕蒙正
  • 第六节 太宗与吕端
  • 第七节 总结
  • 第十三章 太宗之死:危局之遗留
  • 第一节 太宗晚年的危局
  • 一、边防形势的严峻
  • 二、内部矛盾的尖锐
  • 三、阶级矛盾的激化
  • 第二节 箭疾的困扰
  • 第三节 托孤吕端
  • 第十四章 千秋功罪:留与后人评说
  • 第一节 前人评论
  • 一、宋人的评论
  • 二、元人评论
  • 三、明人的评论
  • 四、清代的评论
  • 第二节 太宗功过评说
  • 第三节 太宗之历史地位
  • 附录
  • 附录一 宋太宗大事年表
  • 附录二 主要参考论著
  • 一、著作
  • 二、论文
  • 附录三 引用书目版本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宋太宗功过

    不能说宋太宗是庸主,在促成统一,内部治理上他是有功绩的,可以说是能主。但在政治操守上他是不合格的,烛影斧声非法取得皇位。此后为证明其皇位合法性,编造金匮之盟,杀兄弟子侄。更严重的后果是其在继位后,在战略目标不明确,组织不到位的情况下多次发起对辽战争,导致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一败涂地,致使北宋精锐兵力消耗殆尽。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在实力上成为弱势。可以说 “宋朝的积贫之势,主要是在雍熙北征失败后形成的,而宋朝的积弱之势,则是对辽作战的接连惨败所造成的。” 太宗对宋代无法实现完全统一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与此同时,为争取文官集团的支持,大肆封官赏爵,导致冗官现象出现并且成为严重问题。重文轻武的源头不在太祖而在太宗,在于其政权合法性不足,需要军功来体现,需要文臣来支持,需要庶族地主阶级的拥护。并刻意折辱边将,背离重文轻武政策严重脱离现实。边将备受歧视,没有主观战斗意愿,一败再败。这些巨大的隐患,使得他为后继者留下了一个,边患四起,起义不断,政争严重的政治局面。可以说,其过至少不比其功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结束自唐末以来的兵戈纷乱,防止自己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这是赵宋立国后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宋太宗赵光义既在内政与外交中继承其兄长的开国规模,确定了国运的基本走向,又给它打上了深刻的个人性格烙印。在作者笔下,宋太宗之多疑、好色、残忍之性格,其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治国无方之庸君形象,跃然纸上,观点鲜明。作者既肯定他继太祖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也坐实了太宗暗杀太祖的 “烛影斧声” 是历史事实,论证了他的昏庸是宋朝积贫积弱的重要渊源。此书不仅引人入胜,而且特别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宋朝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宋太宗》历史人物真的很难评论。如果你是宋太宗你会怎样做呢?面对一生的大问题,合法性,这个根本性的症结就摆在那里,要保持自己统治的地位这个怎样解决?“金匾之盟” 一道曙光,之后的金匾内容又变成了心病,事态的发展也不都尽人意,就算你是皇帝,这只是对内,所以猜忌,贬谪,重用 “天子门生” 也可以解释清楚。对外,也是为了合法性,就要创建不世之功,统一就成为了唯一解决的渠道。战争最怕的就是急功近利,如果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的情况下,那失败也就在所难免,再加上刚统一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战乱不断,给后来者留下一个积贫积弱的局面。回到 “斧声烛影” 的现场,是否也是有很多的无奈呢?内心世界不应该只是单单的欲望吧,不过仅从欲望本身就可以解释的清清楚楚,历来都是胜利者的笑声,哪有失败者的眼泪。李煜诗再好,也只是在文学圈有点名气而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