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立足当代社会发展现实,概括和揭示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思考和对策建议。

内容简介

全书立足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视域,全面呈现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细致探讨日常心理、大众文化与理论思潮等不同层面文化的发展动向,着重分析文化发展机制的当代转换,围绕文化生产与消费、传承与创新、传播与交流、分化与整合等热点提出新的见解,力图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思考,奠定哲学基础。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序言
  • 导论
  • 一、文化问题的当代凸显
  • 二、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文化发展
  • (一)文化发展的把握方式
  • (二)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 (三)研究文化发展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 三、文化发展研究的当代使命
  • (一)引导社会合理发展
  • (二)促进人的发展
  • (三)助推全球化健康发展
  • (四)引领文化建设与发展
  • 第一章 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自觉
  • 一、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层次
  • (一)广义文化及其与文明的关系
  • (二)狭义文化及其三个层次
  • (三)文化的要义
  •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探索历程
  •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二)总体性与领导权
  • (三)多元决定与意识形态问题
  • (四)生产符码与文化逻辑
  • (五)文化唯物主义的逻辑
  • 三、文化研究的理性自觉
  • (一)文化研究中的整体性
  • (二)文化研究中的批判性
  • (三)文化研究中的想象力
  • (四)文化研究中的本土性
  • 第二章 当代文化发展的时代境遇与基本特征
  • 一、时代境遇的合理把握
  • (一)转型时代
  • (二)全球化时代
  • (三)网络时代
  • 二、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
  • (一)文化发展的交融化
  • (二)文化驱动的资本化
  • (三)文化趋向的差异化
  • (四)文化产业的个性化
  • (五)文化风险的集聚化
  • 三、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 (一)历时发展与共时发展的交织
  • (二)循序发展与跨越发展的集结
  • (三)自主发展与被动发展的缠绕
  • (四)文化滞后与文化激进的并存
  • (五)机遇与压力的矛盾
  • (六)文化资源与文化能力的失衡
  • 第三章 当代文化发展的内在矛盾与发展趋势
  • 一、文化发展的时代主题
  • (一)文化发展的现代转型
  • (二)文化发展的当代主题
  • (三)文化发展的全球走向
  • 二、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 (一)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
  • (二)后物质主义的文化效应
  • (三)后物质主义的文化应对
  • 三、文化发展的技术条件
  • (一)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 (二)文化基础设施的变革
  • (三)文化核心命题在“互联网+”时代的重构
  • 四、文化发展的形态变迁
  • (一)从形而上学到生活世界
  • (二)反思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
  • (三)立足生活世界的文化分层理论
  • 第四章 日常心理的当代发展
  • 一、日常心理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 (一)日常心理研究的理论凸显
  • (二)日常心理的文化发展功能
  • (三)我国日常心理的总体特点
  • 二、当代中国社会日常心理的新动向
  • (一)消费社会与欲望伦理
  • (二)流动社会与归属意识
  • (三)风险社会与规则意识
  • (四)陌生人社会与信任关系
  • (五)竞争社会与价值实现
  • 三、当代中国日常心理的健康发展与合理引导
  • (一)幸福生活的积极实现
  • (二)生活世界的合理建构
  • (三)理性精神的当代重塑
  • 第五章 大众文化的当代发展
  • 一、大众文化的当代发展与合理把握
  • (一)大众文化的勃兴与社会生活变革
  • (二)大众文化与资本逻辑
  • (三)大众文化的合理把握
  • 二、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发展趋向
  • (一)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
  • (二)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向
  • 三、大众文化发展模式的比较与探索
  • (一)大众文化发展不同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 (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出路
  • (三)大众文化的合理引导
  • 四、大众文化与文化主旋律的良性互动
  • (一)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主旋律
  • (二)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有机融合的历史经验
  • (三)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基本路径
  • 第六章 理论思潮的当代发展
  • 一、当代理论思潮的总体态势
  • 二、西方理论思潮的内在分裂趋势
  • 三、中国理论思潮的多元激荡趋势
  • 四、理论思潮有序发展的路径选择
  • 五、引导理论思潮发展的若干关系
  • 第七章 当代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 一、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兴起与发展
  • (一)商品符号化与文化生产消费的兴起
  • (二)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大众化和世俗化
  • (三)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资本驱动
  • 二、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理论审视
  • (一)生产与消费的一般关系
  • (二)精神需求引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 (三)文化消费与商品消费
  • (四)文化消费与人的自由解放
  • 三、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时代特征
  • (一)文化生产与消费日益融为一体
  • (二)文化生产与消费彰显个性特征
  • (三)文化生产与消费趋于集聚扩张
  • 四、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 (一)文化产品的属性和功能
  • (二)文化生产力的理论阐释
  • (三)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
  •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
  • 第八章 当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的当代彰显
  • (一)文化传承创新是应对全球文化竞争态势的现实需要
  • (二)文化传承创新是解决市场经济中文化失调的迫切需要
  • 二、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模式选择
  • (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四种模式
  • (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 (三)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方式
  • 三、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现实路径
  • (一)合理把握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中的主要矛盾
  • (二)以先进文化来引领文化转化
  • (三)抓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各项措施的落实
  • 第九章 当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 一、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全球碰撞
  • (一)从文化交往到文化交锋: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
  • (二)从文化交锋到文化交融:全球化时代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 (三)从单向扩张到多元互动: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交流的新特点
  • 二、当今时代文化交流的内在变革
  • (一)网络媒体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交流的新媒介
  • (二)“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交流的发展趋势
  • (三)“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交流的新矛盾
  • 三、网络文化的凸显与治理
  • (一)网络文化的平台建设
  • (二)各种媒体的融合发展
  • (三)网络文化的主体自觉
  • (四)网络文化的风险治理
  • 第十章 当代文化的分化与整合
  • 一、文化分化与整合问题的当代出场
  • (一)文化分化的现代特征
  • (二)文化矛盾的中国语境
  • (三)文化整合的当代凸显
  • 二、文化整合的价值取向与实现方式
  • (一)当代文化整合的原则高度
  • (二)当代文化整合的新型机制
  • (三)当代文化整合的重点领域
  • 三、当代中国文化共识的建构与认同
  • (一)当代中国文化整合方法论原则的合理把握
  • (二)当代中国文化共识的核心内容与资源整合
  • (三)当代中国文化共识的有效转化与普遍认同
  •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机遇挑战
  • 一、当代中国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文化热潮
  • (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 (三)21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重建
  • 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 (二)挺立文化自信的历史契机
  • (三)引领美好生活的文化升级
  • 三、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机遇与挑战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文化意蕴
  • (二)实现文化融合的战略机遇
  • (三)应对文化围堵的现实挑战
  •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施方略
  • 一、文化发展的目标定位
  • 二、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
  • (一)各文化大国的文化战略
  • (二)我国文化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三、文化强国的建设路径
  • (一)文化领导权问题
  • (二)话语体系建设问题
  • (三)文化认同问题
  • (四)文化安全问题
  • (五)文化“走出去”问题
  • (六)文化治理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