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复旦大学老师梁永安与青年读者的一次关于小说的无限畅谈。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有料、有趣的对话方式,将七部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堂吉诃德》《十日谈》《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印度之行》《黑暗的心》)拼贴成一幅生动的文化地图。

按图索骥,抽丝剥茧,为当下的读者探明那些曾在小说中发人深省,却早已遭人遗忘的历史坐标点,撬动我们看似熟极而流的固有概念(工作、恋爱、自我、婚姻,等等),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的选择、那些使我们焦虑的脱发,“压力山大”与“累觉不爱”,通通在小说的世界中入定,在深一度的阅读里,找到精神的树洞。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第一日 堂吉诃德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 塞万提斯,或曰,千年一遇!
  • 小说暴风眼,或曰,睁眼说瞎话
  • 社会阶层扫描,或曰,五十岁出门远行
  • 一路向南,或曰,面朝东北
  • 第二日 十日谈 Decameron
  • 在哪集合?或曰,时间都去哪儿了?
  • 诲淫诲盗,或曰,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 第三日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 涂鸦上瘾的蓝袜子才女,或曰,中产阶级妇女开始写作了!
  • 令人惊喜的尤物,或曰,爱情万岁!
  • 双向奔赴,或曰,我们不一样!
  • 第四日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 福楼拜的对称性,或曰,布尔乔亚恐惧症
  • 二十个村庄里的包法利夫人,或曰,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 第五日 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 美国梦,或曰,一门心思“搞钱”!
  • 纽约,纽约,或曰,挥金如土的爱情!
  • 禁酒令,或曰,一醉方休!
  • 第六日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 去印度,或曰,成为英国人!
  • 转型之作,或曰,我想我不是个小说家!
  • 讲故事,或曰,低级的返祖形式!
  • 第七日 黑暗的心 Heart of Darkness
  • 做个波兰人,或曰,永不回头!
  • 康拉德的鞋子,或曰,时间之洞
  • 附录 康拉德的鞋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见文学里的不变生活——财富与爱情

    除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其他六本书没读过。作为一个饱览几百部网文小说的老书虫,习惯了爽文的直白,传统文学小说里的表达技巧我感受不到。透过梁老师的视角,对比一下我看到的盖茨比,他追逐财富和爱情的那种拧巴感我 get 到了,生活的主题没变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梦想的轮回 世间的清晰

      🌿 本书以《堂吉柯德》开篇以《黑暗的心》结尾。把一个追求梦想的骑士,和一个在非洲梦想破灭的年轻人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生命就像一场轮回梦想破灭后才知道,所谓的冒险,所谓的一定要去寻找人生的那一条河流,都是枉然。只有回归平静之后,才了解到生命的真相。不让后世的子孙再去读骑士小说也可能不在踏入任何一场殖民的漩涡中。🌿 梁老师的作品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自在。如果想了解的更深入去阅读一本书,非常推荐麦家老师的系列。麦家陪你读书,感觉讲述的更为细致。🌿 总之就像《十日谈》一样每天和你一起聊一本书,非常的惬意。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塞万提斯,或曰,千年一遇!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25 本)#2023 年精读作家(33)梁永安《文学七日谈》大家好!今天阅读梁永安老师的第三本作品《文学七日谈》,复旦大学老师梁永安与青年读者的一次关于小说的无限畅谈。本书以有料、有趣的对话方式,将七部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堂吉诃德》《十日谈》《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印度之行》《黑暗的心》) 拼贴成一幅生动的文化地图。按图索骥,抽丝剥茧,为当下的读者探明那些曾在小说中发人深省,却早已遭人遗忘的历史坐标点,撬动我们看似熟极而流的固有概念 (工作、恋爱、自我、婚姻,等等), 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的选择、那些使我们焦虑的脱发,“压力山大” 与 “累觉不爱”, 通通在小说的世界中入定,在深一度的阅读里,找到精神的树洞。2、核心思想:①塞万提斯,或曰,千年一遇!当时欧洲贵族社会的习俗,你要跟人家结婚,就要送颗钻石,而一颗钻石,一般要把一个男人十几年的积蓄都花出去。在当时的骑士阶层中,很多人都是非长子的贵族后裔,他们血统高贵却囊中羞涩,这些人很多终生单身,这可能就是当下 “单身狗” 们的祖师爷爷。但一个人长时间独自生活,他的情感总需要一个寄托,在中世纪骑士文化里,这种臆想的寄托大都是有夫之妇的贵妇人。一千年属于 “大历史”,哪一部作品能够涵盖这样宏大的历史本质?客观来说,哪一部作品都不能。反过来说,每部优秀的作品又或多或少 “盖” 住了那么一点。因此,我觉得这应该是个概率问题。堂吉诃德属于人群中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的那种人,而改变历史的往往就恰好是这种人。在堂吉诃德身上,你可以认出哥伦布,认出布鲁诺,认出马丁・路德,但如果堂吉诃德仅仅是一个和他们一样实在的人,他就被局限住了。他虽然会变得真实,却被稀释了价值。佛家讲 “我执”,一旦 “执”,真佛便不可见。塞万提斯非常巧妙地用一个半疯半癫、自不量力、跨越时空、跨越身份、孤独而不被理解的角色,穿梭于虚实之间,表达出了这一千年里那群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的人的特征。平衡虚实也属于小说艺术的三昧。你刚才讲到历史的本质。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被认为是 “世界的开端” 和 “全球化进程的开始”。而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都恰好诞生于这一时期。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五四七年,《堂吉诃德》完成于一六。五年到一六一五年之间。某种程度上,我们在今天谈及《堂吉诃德》的同时,也在通过这部作品了解近代人类历史的起源。骑士身份,如果从阶层来看,与中世纪长子继承的背景,或者说与贵族头衔的长子世袭制是分不开的。与中世纪的欧洲相比,中国古代的继承制相对是均等的。假设一个地主有五个儿子,每个人都分到差不多的财产和土地,这样就会出现一个不断的消耗 —— 从一个大地主变成五个中地主,五个中地主又会变成几十个小地主,最后再分解,变成了自耕农,甚至贫农。在欧洲,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阶层的稳定性、纯粹性,比如城堡及周围土地的产权不会被稀释。②在哪集合?或曰,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我主降生后第一千三百四十八年,意大利的城市中最美丽的城市一就是那繁华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怖的瘟疫。《十日谈》这本小说诞生于一三六九年,书的开头,刚好是欧洲历史上黑死病的蔓延期,当时的佛罗伦萨尸体横陈、病毒肆虐。十个青年男女(七女三男),相约在城中教堂门前,他们要一起逃离城市,去乡村寻找故事。近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与新冠病毒也已相处了三个春天。所以我感觉,我们现在聊《十日谈》这本小说,在时间上别具意义。作者以十天作为周期,这也成为小说的结构框架。十个人,每人每天依次讲一个故事,合在一起就是一百个故事。很多人因此觉得它是个故事集,比较松散,彼此没太大的联系。其实仔细看薄伽丘对这十天的铺排,就会发现它很具有叙事性,而且是元叙事的。教堂的钟声?比如,《十日谈》里规定,当一天结束要推举 “新王登基” 的时间是在晚祷时分;每一天吃早饭的时间是在 “打晨祷钟的时候”;“午后钟敲过不久,女王首先起身,把其余的姑娘唤醒了,又吩咐去唤三个青年人起来”。那个时候教堂每天有七次祷告,按时鸣钟,人们就以教堂的钟声来定自己的日程。这样说来,薄伽丘时代的人生活在一种宗教时间里。城市这一概念,大概是在十二世纪左右的意大利兴起的。这里伴随着工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商业阶层、市民阶层的崛起。在威尼斯,商业与城市本身同时出现。而城市生活,根据亨利・皮雷纳的考证,最初仅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所在位置)和尼德兰发展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十日谈》里这十个人,也许就更清楚他们在历史中的位置了。《十日谈》的发生地是在意大利东北部的佛罗伦萨以及佛罗伦萨的郊外。如果看地图,就会了解这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东边接着希腊、土耳其、巴尔干半岛,直通神秘的东方。往西北去,则是西欧、北欧,跨过英吉利海峡到英国;南边呢,就是地中海。这样一个通衢之地,与文艺复兴时期那里的人被解放得那么彻底,应该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吧?③双向奔赴,或曰,我们不一样!《傲慢与偏见》于一七九六年完成,当时简・奥斯丁才二十一岁,她最初为这部小说起的名字是《第一印象》。小说在写好十七年后的一八一三年才得以正式出版。而小说的作者简・奥斯丁就是那类标准的 “涂鸦上瘾的蓝袜子才女”。可是,为什么吴尔夫认为中产阶级妇女开始写作是如此惊世骇俗的一件事,甚至不惜将其定义为 “妇女的史诗时代”?简・奥斯丁写成《傲慢与偏见》时才二十一岁,不说豆蔻年华,也是妙龄之姿,事实上,她终生未婚,且在二十五岁以前就已经写成《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理智与情感》三部不朽名作了。那么,如何来界定这里妇女的概念?(从法律的定义来说,凡是十四岁以上的女性都是妇女。)但显然,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手工业者、工厂女工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妇女在这里是有限阈的词。外部所有变化,极大地刺激着男性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反过来,对女性来说就没那么 “热闹” 了,或者说外界留给女性施展的舞台少之又少。而像简・奥斯丁这样的女性又无法做女工、女仆,那么唯有家庭能成为她的空间。简在后来的岁月里,经常往返于东肯特郡和乔顿,她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照顾哥哥们的孩子、嫂子们的分娩及产后康复上。生活把女性禁锢在了家庭的四堵墙里,但同时也为她们打开了一扇想象的窗子 —— 写作。当时的人们热衷于把书或者信大声地朗读出来,作为一个家庭娱乐项目。在《傲慢与偏见》中你就能读到班内特一家曾这样读书与听书。当然,在当时说来,这也是出于经济考虑,因为一本书的成本仍然很高,家里的藏书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战争期间的蜡烛照明也是一笔高昂的费用,一个人朗读一本书让一群人听,是消耗照明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同时也是把一本书消遣得最到位的方式。伊丽莎白的偏见与达西的傲慢是相反相成的。他们都是聪明人,正因为他们的聪明,柯林斯先生之流算的那笔账 —— 门当户对,或者攀高枝 —— 在伊丽莎白和达西心里更是明镜似的。而这种 “人间清醒” 恰恰是他们剑拔弩张地相遇的原因,当然也是他们惺惺相惜的原因。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贝页

        贝页图书诞生于二零一八年,是高顿教育集团创办的文化子品牌。贝页图书以图书出版为主体业务,涵盖全媒体内容产品。贝页图书致力于经济、历史、人文、科普等领域,为年轻而好奇的读者提供多元而优质的新知内容。 “贝”是贝壳,“页”是书页。贝壳磨砺出有识、有料、有趣的知识珍珠。时代潮起潮落,贝页想与您一起,做知识的拾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