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中国美术学科开展全面研究,介绍最新学术理论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亚地区莲花纹样研究》《秦汉时期骆驼图像的本土化进程与多元图像学意义研究》《宗教美术研究》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阿玛拉瓦蒂出土佛诞图像研究
  • 导读
  • 美术考古研究
  • 轺车新考
  •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亚地区莲花纹样研究
  • 一、盛莲纹样
  • 二、覆莲纹样
  • 三、莲鬘纹样
  • 四、结论
  • 汉代“宴饮乐舞”墓室壁画与古罗马“乐师与哭灵者”石棺画比较研究
  • 一、“宴饮乐舞”与“乐师与哭灵者”的礼仪内容比较
  • 二、“宴饮乐舞”与“乐师与哭灵者”的图像比较
  • 三、“宴饮乐舞”与“乐师与哭灵者”的墓主位置比较
  • 四、结语
  • 秦汉时期骆驼图像的本土化进程与多元图像学意义研究
  • 一、戎狄之兽:先秦骆驼图像的滥觞
  • 二、胡为华用:秦、西汉骆驼图像的本土化尝试
  • 三、从职贡到升仙:东汉骆驼图像本土化的成熟
  • 四、结论
  • 宗教美术研究
  • 再论:青州北齐造像 ——佛头造型语言中的人文语素探究
  • 一、脉络与轨迹
  • 二、北齐佛头造像中的人文情节
  • 三、人文造型语素价值
  • 四、结语
  • 榆林窟第3窟文殊、普贤变绘制年代与甬道供养人身份辨析
  • 一、西夏时期两宋山水画的缺席及其原因辨析
  • 二、榆林窟第3窟文殊、普贤变壁画的绘制年代溯源
  • 三、西夏装供养人与蒙古装供养人的身份辨析
  • 四、结语
  • “佛道并存”语境中的“二郎神”民间信仰图像“藏化”现象
  • 一、安多地区二郎神信仰的“一身双像”现象
  • 二、安多地区二郎神信仰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与神职演化
  • 三、安多地区民间信仰二郎神信仰特征——多元整合
  • 四、安多地区多民族群体对二郎神信仰的心理认同
  • 五、结语
  • 古代绘画史研究
  • 文心与世态:从汤垕《画鉴》看元代两种绘画鉴识观及其鉴识活动
  • 一、汤垕《画鉴》记录的元代绘画收藏情况
  • 二、元代的“文人鉴画观”
  • 三、元代的“世俗鉴画观”
  • 四、元代两种绘画鉴识群体行为模式的差异
  • 五、结语
  • 隔绝与开放:宋代仕女画中女性空间的阐释
  • 一、被隔绝的空间
  • 二、庭院中的女性
  • 三、被开放的空间
  • 四、被期待的观看者
  • 五、结语
  • “御题空间”与《踏歌图》断代研究
  • 一、引言
  • 二、“御题空间”的提出
  • 三、“御题空间”与南宋山水画
  • 四、《踏歌图》中的“御题空间”分析
  • 五、小结
  • 《南村辍耕录》所载书画史料析论
  • 一、散见于《南村辍耕录》中的书画史料
  • 二、《南村辍耕录》所载书画史料的主要来源
  • 三、史料所见陶宗仪的书画艺术观
  • 四、《南村辍耕录》所载书画史料的主要价值
  • 五、余论
  • 查士标扬州岁月及其艺术成长研究
  • 一、引言
  • 一、查士标及其“在扬州”研究考述
  • 二、从“文学”到“旅人”:查士标寓扬前后的人生遭际
  • 三、下扬州:年代与身份
  • 四、查士标的扬州岁月
  • 五、扬州之变:查士标的绘画成长
  • 六、查士标的门人与后学者
  • 七、结语
  • 世变与选择:倪瓒绘画观念的衍化
  • 一、以儒为基:“见物皆画似”的“求真”观(1332—1353)
  • 二、以道为依:“不求形似”的“逍遥”观(1353—1363)
  • 三、以佛为重:“聊以自娱”的“本心”观(1363—1374)
  • 四、结语
  • 书画理论研究
  • 东周晋楚秦简牍书法比较研究
  • 一、晋楚秦系文字对西周文字的继承与变异
  • 二、东周晋楚秦系书法用笔异同
  • 三、东周晋秦楚系书法结字探析
  • 四、结论
  • 唐代人物绘画的“意境”之美
  • 一、“诗情画意”的立意之美
  • 二、“超以象外”的神韵之美
  • 三、“虚实相生”的笔意之美
  • 四、“情景交融”的生动之美
  • 五、“藏而不漏”的含蓄之美
  • 六、“境生象外”的道之美
  • 七、结语
  • 取法、融合、精鉴与文本
  • 一、“复味”的取法目的
  • 二、“以篆作草”的笔法特色
  • 三、“碑帖融合”的实践路径
  • 四、“博览精鉴”的创作基础
  • 五、朱复戡书学思想的当代启鉴
  • 六、结语
  • 乾隆四十五年的邓石如
  • 一、客于梅镠家中六月
  • 二、问学程瑶田半载
  • 三、书印合一的初步实践
  • 四、结语
  • 近现代美术研究
  • 从现代派到新写实主义
  • 一、倪贻德对现代派艺术的研习
  • 二、倪贻德的新写实主义艺术
  • 三、结语:倪贻德的新写实主义是其现代派艺术的中国化道路
  • 革命性与人民性
  • 一、革命性:“与整个抗战形势的发展相配合”
  • 二、人民性:“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是今后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 陈之佛留日期间的回国时间问题
  • 一、话题的缘起
  • 二、陈之佛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前的回国问题
  • 三、陈之佛早期美术活动再考察(1920—1925)
  • 四、结语
  • 近代美术教育的民族品格与文化理想
  • 一、建校宣言与教育目标
  • 二、“闳”:艺术建筑与家园营造
  • 三、约:研究之道与博简之美
  • 四、深美:人文远识与文化理想
  • 五、伟大情谊与民族自强
  • 异国资源与中国现代画转型
  • 一、20世纪50年代的“旅外访问”与“东德友谊”—民主德国作为艺术资源
  • 二、关良与李可染1957年的访德画旅
  • 三、艺术家的精神质变:从地理空间到政治空间、精神空间
  • 艺术设计研究
  • 汉画像石中“未来主义”与“自然主义”交织的审美观造型呈现
  • 一、“未来主义”与“自然主义”交织的审美观
  • 二、汉画像石中审美观的单造型构成呈现
  • 三、汉画像石中审美观的多造型比兴呈现
  • 四、汉画像石审美观的造型技法与肌理呈现
  • 凝视女体:月份牌广告画的百年审度
  • 一、华洋杂处的摩登称颂
  • 二、遮蔽商业原罪的旧批判
  • 三、凝视女体的魅惑批判
  • 四、消费社会的影像怀旧
  •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纹样的文化成因及其和合文化特质
  • 一、丝绸之路上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纹样文化成因
  • 二、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纹样所蕴含的和合文化特质
  • 三、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纹样和合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
  • 四、结论
  • 当代中国动画中身体表达的三重桎梏及创新策略蠡测
  • 一、上下求索:中国动画中身体表达的百年历程
  • 二、道阻且长:当代中国动画中身体表达的三重桎梏
  • 三、行则将至:当代中国动画中身体表达的创新策略
  • 四、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是艺术出版领域最具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出版传媒机构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方向,坚持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以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学术出版为高地,建构起以专业图书和大众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出版架构。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曾多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多项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和专业内最高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现在每年出版图书六百余种,其中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法史绎》《中国文人画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海派绘画大系》《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锦绣文章》《怀袖雅物》《董其昌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吴昌硕全集》《上海博物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中国砖铭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中国碑帖名品》《中国绘画名品》《中国篆刻名品》《简帛书法大系》等系列专业图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等专业工具书,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依托知识性、学术性和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完整的出版业态和多层次的出版格局,使出版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联动效应。2016年成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的“书法研究出版中心”,2017年荣获国家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出版社将秉承传统,以“艺术重塑人生”为理念,以“有美必臻”为工作精神,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追求,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