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新视角回答什么是法社会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科法学,展示了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作者对社科法学从追随到反思再到自觉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对社科法学的系统性思考。

本书着力对法律的社会科学、法律中的社会科学、法学的知识社会学三种知识类型进行研究,采取总分模式,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法社会科学的格局流变”是总论,其他三编是分论,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其中,第二编“法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第三编“法律中的社会科学运用”分别关注法律研究与运用的社会科学讨论,第四编“法学的社会科学反思”则聚焦法学知识的社会科学讨论。

本书力求将法社会学迭代到法社会科学,构建法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对法社科的发展而言,本书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对体系化的追求及其提出的具体框架。这凸显了作者试图将法社科研究从“无形学院”提升到“有形学科”的雄心壮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法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体系化
  • 引言
  • 第一编 法社会科学的格局流变
  • 第一章 社科法学在中国:是不是正在发生
  • 第二章 社科法学的传统与挑战
  • 第三章 社科法学的研究进路与整体论解释
  • 第四章 法社会科学在中国:一个学术史考察
  • 第二编 法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 第五章 法律的实证研究:是不是“包装”法学
  • 第六章 法律的经验研究:以规范研究为参照
  • 第七章 立法的社会科学:规范性的追问
  • 第八章 司法的社会科学:从《送法下乡》说起
  • 第三编 法律中的社会科学运用
  • 第九章 司法中的社会科学判断
  • 第十章 司法中的人类学思维
  • 第十一章 司法中的经济分析
  • 第十二章 司法中的科学运用
  • 第四编 法学的社会科学反思
  • 第十三章 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
  • 第十四章 法学核心期刊:谁更有知识影响力
  • 第十五章 法学实力格局:以学者引证为样本
  • 第十六章 精英法学院向何处去
  • 第十七章 法理学:局内人的知识社会学观察
  • 代结语 塑造法社会科学的研究传统
  • 附录 法社会科学的记忆碎片
  • 法学圈到底有多“卷”
  • 建立“无形的学院”
  • 从费孝通到摩尔:在魁阁遇见《法律与人类学手册》
  • 云南是法律人类学的最佳研究地
  • 这就是法律人类学!
  • 建立学术对话的传统
  • 共同面对新科技
  • 读书也是一群人的事
  • 用文字打败时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