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农村三产融合作为新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指标测度、影响因素以及国际经验等角度探讨它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溢出效应,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摘要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与价值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研究综述
  • 第一节 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 一 产业融合的提出
  • 二 产业融合研究的发展
  • 三 农村三产融合的提出与发展
  • 第二节 国内外三产融合发展研究现状
  • 一 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
  • 二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及驱动因素
  • 三 农村三产融合度量及效应
  • 四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 五 农村三产融合的实现路径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第二章农村三产融合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农村三产融合外溢的一般分析
  • 一 农村三产融合外溢的经济学解释
  • 二 农村三产融合外溢与农业资本的边际产出
  • 三 农村三产融合溢出效应的具体表现
  • 第二节 三产融合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及模型构建
  • 一 农村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影响
  • 二 三产融合对市场竞争与技术效率的微观溢出效应
  • 三 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
  • 四 农村三产融合增强农业韧性的溢出效应形成机制
  • 第三节 农村三产融合对粮食主产区发展的溢出效应
  • 一 促进粮食主产区产业兴旺,夯实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的基础
  • 二 促进主产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其农产品附加值
  • 三 促进主产区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实现主产区农民稳定增收
  • 四 促进主产区乡村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 五 促进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六 有利于重构主产区新型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治理结构完善
  • 七 创新主产区社会资源支持乡村建设方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第三章农村三产融合现状、效率测度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粮食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
  • 一 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概况
  • 二 粮食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农村三产融合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
  • 一 引言
  • 二 研究设计与实证方法
  • 三 农村三产融合效率分析
  • 四 农村三产融合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五 结论与建议
  • 第三节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三产融合耦合协调现状
  • 一 引言
  • 二 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村三产融合的评价
  • 三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三产融合的耦合分析
  • 四 结论与建议
  • 第四节 粮食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健全,产业融合相关政策尚待完善
  • 二 粮食主产区农村地区产业要素活力不足
  • 三 粮食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的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
  • 四 农村三产融合方式单一,层次不高
  • 五 利益联结机制松散
  • 六 融合技术含量低
  • 第四章农村三产融合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农村三产融合对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溢出效应
  • 一 引言
  • 二 理论分析与假说
  • 三 研究设计
  • 四 实证分析与检验
  • 五 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农村三产融合对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 一 引言
  • 二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 三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四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三节 农村三产融合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
  • 一 引言
  •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三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 四 结果与分析
  • 五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四节 农村三产融合赋能农业韧性的机理及效应测度
  • 一 模型设定
  • 二 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三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五节 三产融合的微观溢出效应
  • 一 引言
  •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三 研究设计
  •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五 调节效应分析与作用机制检验
  • 六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六节 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
  • 一 引言
  • 二 文献回顾
  • 三 农村三产融合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理与研究假设
  • 四 实证设计
  • 五 实证结果分析
  • 六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七节 数字乡村、农村三产融合与我国粮食体系韧性构建
  • 一 引言
  • 二 机理分析及研究假说
  • 三 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四 数字乡村建设影响粮食体系韧性的实证分析
  •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八节 农村三产融合、数字金融与县域经济韧性
  • 一 引言
  • 二 经济韧性和数字金融综述
  • 三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说
  • 四 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五 农村三产融合影响县域经济韧性的实证分析
  • 六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五章三产融合发展的促进因素探讨
  • 第一节 数字乡村、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 一 引言
  • 二 数字乡村研究综述
  •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四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 五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六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二节 金融科技赋能农村三产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 一 引言
  • 二 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理论逻辑
  • 三 我国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 四 加快农村金融科技创新,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
  • 第三节 供应链金融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
  • 一 引言
  • 二 相关研究述评
  • 三 内在机理分析
  • 四 实证研究设计
  • 五 实证结果与分析
  • 六 结论与建议
  • 第四节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机理
  • 一 引言
  • 二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机理
  • 三 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 对策及实施路径
  • 第五节 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
  • 一 引言
  • 二 流通数字化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三 研究设计
  • 四 流通数字化发展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实证分析
  • 五 结论与建议
  • 第六章三产融合赋能农村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 第一节 日本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发展经验
  • 一 日本“六次产业化”的产生条件及背景
  • 二 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 三 日本“六次产业化”措施
  • 第二节 韩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效及经验
  • 一 韩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背景
  • 二 韩国农村三产融合成效
  • 三 韩国促进三产融合的措施
  • 第三节 欧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效及经验
  • 一 法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效及经验
  • 二 荷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效及经验
  • 三 美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效及经验
  • 第四节 国际经验对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启示
  • 一 以农业为主发展三产融合,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 二 鼓励创新研发
  • 三 加强财政政策支持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 四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
  • 五 注重融合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培训
  • 六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增强三产融合溢出效应,促进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 第一节 推进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构建
  • 一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粮食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的困境及主要障碍
  • 二 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溢出效应发挥的主要瓶颈
  • 三 农村三产融合驱动因素与运行机制分析
  • 四 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的机制构建
  • 第二节 增强溢出效应的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利益分配机制构建
  • 一 农村三产融合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及博弈分析
  • 二 农村三产融合利益分配的改进夏普利值分解模型
  • 三 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利益分配机制的路径选择
  • 第三节 三产融合促进主产区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
  • 一 引言
  • 二 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 三 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模式优化——以成都市Z镇为例
  • 第四节 基于三产融合的精致农业发展
  • 一 精致农业发展的背景
  • 二 三产融合促进精致农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 三 河南省精致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四 以三产融合推进河南精致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五节 农村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
  • 一 纵向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 二 横向交叉融合发展:“现代社区+特色乡村体验型”
  • 三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模式
  • 四 关于农村三产融合现代农业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 第六节 基于三产融合的主产区龙头企业发展模式优化
  • 一 案例背景
  • 二 农业类上市公司三产融合分析
  • 三 三产融合促进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升的机理分析
  • 四 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五 促进三产融合提升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对策思考
  • 第八章结论、对策与展望
  • 第一节 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溢出效应的具体体现
  • 一 有利于创新主产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主产区农业发展韧性
  • 二 提升主产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 三 深化农业分工和完善产业链,促进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四 推动农业关联产业的空间集聚,增强主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韧性
  • 五 整合农业研发组织及推广方式,增强主产区粮食产业发展的韧性
  • 六 有效赋能主产区乡村振兴,促进主产区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 第二节 当前制约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溢出效应发挥的问题
  • 一 主产区政策不够完善,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力度不够
  • 二 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
  • 三 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模式较为单一,农村三产融合组织发展严重滞后
  • 四 主产区从业人员知识老化问题突出,专业化服务人才严重缺乏
  • 五 主产区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
  • 六 主产区普遍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制约三产融合对农业作用的发挥
  • 第三节 增强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溢出效应的路径
  • 一 加大对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深度融合提供要素保障
  • 二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抓好农村新基建,补齐三产融合基础设施短板
  • 三 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四 大力鼓励返乡创业,培养农村三产融合专业人才队伍
  • 五 强化城乡联合和协作,打造粮食三产融合园区
  • 六 发展壮大三产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进主产区农村创新创业
  • 七 因地制宜,创新主产区融合模式
  • 八 加强科技与金融支持,优化主产区农村三产融合资源配置
  • 九 重视三产融合绿色、数字赋能,促进主产区三产融合创新发展
  • 十 注重以价值链为核心促进主产区农村产业链融合
  • 第四节 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