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时期陕西文学批评30年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专题研究。陕西的文学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创作相对应的陕西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发出过响亮的声音,但关于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研究显得零散琐碎、不成气候,尤其是就这一课题的整体研究,至今尚属空白。本书以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为个案,注重意识视角的审视,努力分析陕西以及中国批评的精神症候,剖析当代文学批评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以期探寻文学批评突围的路径,从而对中国当下文学批评的健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录

  • 目录
  • 绪论
  • 一 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 研究对象与范围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批评视野中的陕西文学创作
  • 一 苏醒中的陕西小说(1977—1985年)
  • 二 走出陕西的文学创作(1985年至今)
  • 第二节 陕西文学批评的突围
  • 一 踟蹰中展开的文学批评
  • 二 陕西文学批评的反思
  • 第二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格局建构
  • 第一节 多元批评格局建构的可能
  • 一 多元批评格局的文化背景
  • 二 多元批评格局的形成条件
  • 第二节 多元批评格局的建构
  • 一 印象主义批评
  • 二 心理分析批评
  • 三 美学历史批评
  • 四 神话原型、文化诗学、女性主义文学、地域文化等批评模式
  • 五 其他批评形式
  • 第三节 《讲话》视域下的理论批评
  • 一 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
  • 二 《讲话》视域下的理论观照
  • 第四节 各领风骚的文学期刊
  • 一 《延河》文学月刊
  • 二 《小说评论》
  • 三 其他杂志
  • 第三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精神内涵
  • 第一节 时代奏鸣曲
  • 一 三代批评者与民族命运的共振现象
  • 二 深切呼应百年血与火的历史
  • 第二节 介入生活与介入文学的追求
  • 一 频繁召开的文学研讨会
  • 二 散见报纸杂志的批评意见
  • 第三节 西部精魂的发现与追问
  • 一 概念的缘起与界定
  • 二 西部文学批评精神
  • 第四章 陕西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
  • 第一节 批评家的乡土情结
  • 一 无法割舍的乡土情结
  • 二 繁复的“乡土”意蕴
  • 第二节 陕西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
  • 一 对乡土羁恋与疏离的文化心态
  • 二 动态演变中的文化心态
  • 三 透视陕西文学批评的文化心态
  • 第五章 陕西文学批评家个案研究
  • 第一节 走向审美的文学批评:胡采
  • 一 文学思想与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
  • 二 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 三 文学思想的主要特色
  • 第二节 文学愚公:王愚
  • 一 文艺理论研究
  • 二 文学评论
  • 三 编辑及其他
  • 第三节 蜕变与新生:李星
  • 一 文学批评的演变
  • 二 文学批评的特色
  • 三 文学批评的启示
  • 结语
  • 一 新时期陕西文学批评的地位
  • 二 新时期陕西文学批评的作用
  • 三 新时期陕西文学批评的价值
  • 四 关于当下陕西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
  • 附录一 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年表
  • 附录二 陕西批评家资料
  • 附录三 陕西文学及陕西文学批评的部分杂志举要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