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0千字
字数
202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越南、束埔寨、泰国、缅甸、老挝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历史作家郭建龙“亚洲三部曲”之一,带你读懂中南半岛的过去和未来。4个多月、5个国家、70多个城市文化遗址……
越南与占婆王国的分合;柬埔寨吴哥王朝的灿烂;泰国素可泰王朝的昌盛;缅甸蒲甘王朝、贡榜王朝的荣光;老挝澜沧王国的艰难前行;中南半岛的苦难辉煌一一展现。在4个多月的考察,无数次的奔波、交流和资料查阅后,郭建龙梳理了这个区域的历史、发展逻辑以及历史上与中国既陌生又不得不保持接触的特殊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东南亚:最陌生的邻国
-
引子 当印度邂逅中国
-
第一部 越南,解不开的中国缘
-
第一章 中国王子的悲剧姻缘
-
第二章 分裂和统一
-
第三章 寻找陈兴道
-
第二部 占婆,消失的王国和永恒的公主
-
第四章 越南的印度文明
-
第五章 南北争霸的越南
-
第六章 公主的爱情与江山更替
-
第三部 吴哥,远去的婆罗门
-
第七章 追寻穆奥的脚步去发现吴哥
-
第八章 吴哥之前的高棉国度
-
第九章 跟随“元朝人”游高棉
-
第四部 蒲甘,缅人的心灵故乡
-
第十章 骠人的世界
-
第十一章 缅人来了,蒲甘永存
-
第十二章 马可波罗笔下的蒙缅战争
-
第五部 暹罗和澜沧,泰人的族系
-
第十三章 故土中原?
-
第十四章 泰人王国的兴衰
-
第十五章 阿瑜陀耶之魂
-
第六部 你方唱罢我登场
-
第十六章 两个最伟大的国王相遇了
-
第十七章 大明天子陨落地
-
第十八章 假冒皇帝进北京
-
第七部 中印远去,英法来临
-
第十九章 贡榜王朝的最后辉煌
-
第二十章 壮烈将军和缅甸陷落
-
第二十一章 印度支那
-
第八部 当传统遇到现代
-
第二十二章 泰国模范生
-
第二十三章 印度支那的爱情和战争
-
尾声
展开全部
湄公河流域国家古史简介
10 年前作者在东南亚 5 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旅游,以游记为引入花絮,本质是历史书,但这样历史书就不枯燥了,可以当做旅行社的旅行背景来读,对比旅行手册更详细丰富。如果前去旅行读此书和当地人聊起来很有文化,没去的人看,更能引起前去的愿望,历史综述难得的是长度也适宜,中国各地旅游局手册都应该借鉴。本书作者重新编辑,但改变不大,可这 10 年东南亚的变化可太大了,尤其是作者讲述的这东南亚 5 国,正巧是湄公河流域国家,作者受到西方学者叙事影响,喜欢用民族概念,这点反而最容易造成混乱,因为民族只是近代概念,超过 300 年就因为统治王朝的变更混杂不清了,如同云南各个少数民族,每个区域部落就是一个民族,要梳理清楚还是要看文化源流,这是作者的不足之处,以下是我个人的梳理:从 1857 年英国开始殖民印度,缅甸就属于大英帝国远东印度帝国的一部分,说缅甸受到印度的影响,不如说是受到英国的影响,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和现在的印度国家没有太大的关系,现在的印度是个印度教为主的国家而且还会越来越严重,也正是印度教的非包容性,印度对其他民族和宗教不是包容而是排异。本书讲的印度影响是个认知偏误,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是法国殖民地,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泰国是唯一没有被殖民的东南亚国家(夹缝之间),三大殖民统治是东南亚近代的底色,二战后英法的衰退,在中美的支持下这些国家纷纷独立。大国势力的此消彼长才是湄公河流域政治角力的背后推手,二战后常大队长自然应接不暇,节节败退,韩战后,大林同志将远东分派给我们,这样才有南北越的分界线,美国退出后,越南想并吞柬埔寨和老挝成为区域小霸王,自然被我们教训。就在前几日,命运共同体的协议签署,从广西到河内的铁轨标准用国标,经过 10 年擘画,湄公河流域基本重回东方帝国昌盛时的秩序了。泰国和我们的友好已经是毋庸置疑了, 说到缅甸就不用细述,县级派出所就发跨境通缉令了,东方大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借旅游说事
提到泰国,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其繁荣的旅游业,这一产业不仅支撑了其服务业的发展,还成为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是近代以来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个未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其王室自公元 1782 年,即中国的乾隆时期起,便一直统治着这片土地。与此同时,越南的历史也与中国紧密相连,尤其在北宋之前,越南的北部地区曾是中国的一部分。东南亚,这个被欧洲人称为 “印度支那” 的地方,名字结合了印度和中国两个词,但在文化和社会上,它更多地受到了印度的影响。不过,自唐宋时期开始,中国的影响力在这一地区逐渐增强。谈及东南亚的早期居民,他们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海边和群岛,属于南岛语系,而另一部分则分布在大陆东南亚,说着南亚语系的语言。有观点认为,这两部分人群可能都是从中国大陆出发的。南岛人从中国大陆沿海到达 ##,进而深入太平洋的多个岛屿,包括越南海边的占婆地区。而南亚人则可能从中国南方某地出发,进入东南亚,并在海岛上与南岛人群相遇。在东南亚大陆,早期居民包括越人、占婆人、高棉人、孟人和骠人等五个部分。这些人群建立的国家并没有严格遵循现代的国界。在历史的长河中,占婆人在越人的压迫下逐渐消失,骠人在泰人和缅人的共同压迫下退出历史舞台,而孟人则被压缩在泰国和缅甸之间,最终成为缅甸的一个小邦。郭建龙老师的 “亚洲三部曲” 展现了多样的写作风格。《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中,他采取纪录片式的写作手法,尽量减少自己的主观干预;《三千佛塔烟云下》中,他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感悟和体验;而到了《穿越蒙古国》,他完全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一路的观察和思考。这三部作品风格各异,但各有其独特魅力。
读历史的收获
最喜欢郭建龙的历史书,因为总是有两份收获,一是历史脉络,一是地理脉络。如果说学生时代的课堂是第一次启蒙,那么郭建龙的书对我的历史和地理就是第二次启蒙。东南亚在哪里,代表了什么?读这本书之前,我只能朦胧的感觉它在中国的最南边,是一片小小的区域,甚至有些不起眼。但现在,我知道,东南亚这个名称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它处于世界的东南,又在亚洲,所以简称东南亚。而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它又和中国的西南边陲云南接壤,也就是说,它位于中国的西南方。它包括了五个国家,从东到西依次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它们也没有不起眼,甚至拥有很多世界级著名的建筑,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发生过很多次王朝更迭。柬埔寨的吴哥窟,用它的雄伟壮观,向世人展示着曾经强大的吴哥王朝,也在诉说着那个时代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可是,这样的王朝终究还是没落了,让人忍不住感慨,仿佛没落才是一切事物的终局。缅甸的蒲甘遗址,遍布佛寺,无不向人们展示着那个时代人们信仰的虔诚和炽热。越南的占婆遗址,泰国的阿瑜陀耶遗址,仿佛郭老师走遍了东南亚两千多年变迁中的遗址,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高高耸立的佛寺。我忍不住想,中国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呢?好像并没有。中国很少有宗教性的建筑,如今能看到的寺庙,也并没有高耸入云,最多是院落群。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种建筑风格,总觉得除了宗教因素,中国的建筑更低调,或许这也在说明中国人的低调。在郭老师的描述中,我突然理解了一件事,国家继承人的选择。我之前一直不明白,一个英明的君主,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为什么总是大概率出现失误,为什么其他事都可以做好,偏偏这件事做不好。现在我知道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于一个英明的君主来说,他其实很难选择任何一个人,因为他足够优秀,很难觉得别人也优秀。二是就算有另一个优秀的人,也并不总是连续出现在同一个国家。所以这不是君主选择的问题,大概是一个运气问题。读历史书,总是出现这样的一个画面,刚沉浸在一个伟大的君主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迎面而来的就是他的死亡和国家的衰落,紧接着就是另一个政权的崛起,然后重复前一个过程,总是这样周而复始。读的多了,仿佛渐渐有了一种力量,能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泄气,因为没人知道,万一哪天就崛起了呢?历史中的人如此,现在又何尝不是?
- 查看全部34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