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段尘封在器物的记忆,记录匠人坚守匠心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形成于周华诚等人于日本寻访匠人匠心之旅,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涉及者,大至著名企业松下公司,小至京都的一家点心店;既有工匠精神的典范——日、德制造,也有国内绵延不绝、坚守匠心的守艺之人。更兼作者文笔优美,行文流畅,富于诗意,阅读此书,如同踏上一次追求造物之美的旅程,使人感悟到用心生活之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以物抵心
  • 01 三克小麻糬,一千年月光
  • 这间点心铺居然已流传1000年
  • 一个小小的理想
  • 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克
  • 手艺承载对生活的热忱
  • 02 给你一掌刨花香
  • 怪异的木桶
  • 设计的力量
  • 刨花的香味
  • 03 茶筒盖无声旋落
  • 用了100年的工具
  • 器物的温润质感
  • 专注于做一件事
  • 让美好的事物流传下去
  • 04 小店铺何以成为传奇
  • 团扇的坚持
  • 你必须热爱……
  • 我是传奇
  • 第二部分 一物入魂
  • 05 从孤独的匠人,到万人大公司
  • 20000家百年老店
  • 每个细节都有其哲学
  • 心无杂念最重要
  • 传统手艺,现代之变
  • 大公司与小匠人
  • 06 你能拿出什么绝活
  • 一个陶瓷加热片的故事
  • 绝活,才是匠心的基础
  • 素直之心,在时间的长河里
  • 07 永不停歇的较量
  •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 一骑绝尘,德国制造的精髓
  • 一物入魂,日本人的造物哲学
  • 08 屁股的修行
  • 屁股也有尊严
  • 为什么去日本买马桶盖
  • 09 温柔的水流
  • 自然般的水流
  • 7秒的等待更有高级感
  • 10 马桶盖,漫长的蛰伏
  • 造物之前先造人
  • 千奇百怪的马桶
  • 水之难题
  • 11 你永远不知道他会在马桶上做什么
  • 暗暗的隐忧
  • 注入情感与温度
  • 相信水到渠成的力量
  • 12 不只是一碗米饭
  • 最好吃的米饭
  • 做饭的歌谣,米粒的舞蹈
  • 做电饭煲从种水稻开始
  • 13 惜物:面向未来的匠心
  • 人与自然相依相存
  • 大企业要有大贡献
  • 第三部分 洗练返真
  • 14 工匠精神不会消失
  • 新旧工匠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 匠心是创新的驱动力
  • 一把雨伞的“互联网”
  • 一台收音机的“朋友圈”
  • 以不变的匠心,拥抱这个变化的时代
  • 第四部分 行必能至
  • 15 生活之美,永远的追寻
  • 看见理想的人生
  • 每个人的匠心,就是对待生活的用心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看似微不足道却生生不息的力量

    开卷第一篇就看得心头暖流涌动,因为感受到了时间和匠心的力量。祖先当时的一个小小的理想 ——“一定要把手中的那串麻薯烤好”,竟将这个安于京都一隅的小食店带到了 1000 年以后。我又想起了在大阪开食摊的 Toyo 老爷子,他每一次用沾了冰盐水的手穿过火焰抓在金枪鱼肉上时,心里想的都是 “一定要美味啊”~!一心专注于当前正在做的事,这种能力现在是稀缺品吧。当下的社会节奏可能会让人觉得能 “一心多用” 的才是牛人,因为这样做事更有效率,单位时间内能产出更多价值… … 也许吧,但我一直相信专注的力量。无论眼前这件事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或者对你的能力来说易如反掌,如果你依然能用尊重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去做,你就会感受到那股令人心安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它最终会变成一种习惯,不花哨、不逢迎,事事如此,日久天长,人心便定了,也静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极致的精致

      一个小小的麻薯在作者笔下都能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妙哉她们正熟练地将糯米年糕搓成椭圆形,粘上黄豆粉用竹签串起。尽管看起来也并不那么难,实际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都蕴含着无数个日子的练习。每天一大早,无论是春夏秋冬,也不论是晴雨风雪,“一和” 的女将和员工们都会在 8 点来到店铺,先蒸好一天用的糯米,再将其捣制成年糕,然后用手熟练地将热腾腾的年糕麻利地、迅速地、一块一块地揪下来。这让我想起在我的老家,江南地区传统的打麻糍 —— 大柴灶里烧旺了火,将半锅水煮沸;糯米洗净,先要浸泡两日,再入饭甑置于锅中蒸…… 糯米在甑中蒸时,我一边烧火,一边舂芝麻粉。芝麻也是自家山坡上种的。舂具是一个铁帛碓臼,比巴掌略大些。铁杵捣下,四边的芝麻便自翻滚下落,一会儿便香气四溢了。约一刻许,芝麻已成粉,拌糖备用。此时饭甑中蒸汽冒出,生米已煮成熟饭。整甑地端出,倒入一大石臼中,我执木杵,母亲端一碗凉开水,立于旁。我高高举起木杵,一次次击下,将饭粒捣烂。母亲则不时将白白的麻糍翻滚。舂时,木杵一端须不时蘸水,免得饭粒粘在杵上。约数百下,麻糍还是滚烫,石臼中一团绵烂…… 这是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的故乡的场景。没想到麻糬这样一种食物,早已超越地域或国界。长谷川奈生说,一大早,她们捣了两臼的糯米团。捣糯米团要趁着它滚烫的时候操作,每一次击打,都要凝神静气,要把制作者的心意传达到其中。打麻糬的过程,正是一个非常温暖的日常生活的场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当我们在谈论“工匠精神”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些什么?

        看了这本书,恰好结合我自身的研究方向与领域,我还真是想谈一谈我的看法与所思,以期能够与得到的朋友们交流。我想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出发聊一聊 “互联网如何激发和重塑工匠伦理精神”。希望通过这本书以及这个话题的探讨,能够获得相关朋友的关注与探讨。


        当我们在谈论 “工匠精神” 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些什么?“工匠一般是指从事器物制作的人,工匠精神狭义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所具有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品质。” 从词源学上去分析,在西方文化的视阈内,“‘工匠’(artisan)一词的本义源自拉丁语中一种被称为‘ars’的体力劳动,意为把某种东西‘聚拢、捏合和进行塑形’(to put together,join,or fit), 后来随着劳动形式的逐渐丰富才演变为‘技能、技巧、技艺’(art)的意思;而‘artisan’作为一门特定的职业和特定的社会阶层,即工匠、手艺人的意思是通过 16 世纪法语‘aitisan’和意大利语‘aitigiano’的含义才确定下来的,并于 17 世纪早期开始广泛使用起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
        (1)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匠人们不仅仅把技艺看作自身赖以生存的工具和手段,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还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敬畏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这门技艺。于匠人而言,这也是一个提升自身修为和精进自身的艰苦之旅。在他们心底埋藏着一个秘不示人的信念,那就是最美好、最完美的作品永远处于一个待完成的状态。
        (2)" 崇尚灵巧” 的创造精神;“工匠” 一词本身就蕴含着灵巧和创新,其本身就蕴含着继承与发展之意。“巧” 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工匠的代名词。“灵巧” 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简单模仿的手工操作技巧,其中还蕴含着一种善于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新的挑战精神和进取态度,即 “守正出奇”。长期从事某项技艺的工匠在日积月累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用心积累、总结各种技巧和制作经验,诸多极其微妙、玄奥的技术以及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与表达的灵感都是在长期刻苦训练和仔细琢磨、孜孜探究的过程中生发与积累出来的。
        (3)技重于益、艺高于利、渴望达至一种至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4)工匠精神还蕴含着对自身、用户以及自然高度负责的人文情怀。
        移动互联网如何改变与重塑工匠精神呢?
         1.“连接一切” 的特征有效地解决了市场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大范围渗透较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其 “连接一切” 的内在属性凿穿了信息与信息之间固有的坚硬壁垒和金字塔式的固有传播模式。信息的扁平式、多点式传播模式较好地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沟通、运营效率。基于此,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尽最大努力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建构起来的完善的基础设施,最终实现人、产品及服务、信息流的高度融合。
        2.“人将变成交易最重要的入口” 导致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将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匠人们可以借助自身独特的气质和情怀,善于利用和整合各个产品线上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源,依托新媒体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痛点,真正用心做一款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依附大公司或是组织机构),就会有消费者愿意对此买单。匠人们只要用心做出一款好的产品或是提供一项极致的服务(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爆发力),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或是 “痛点”,都很有可能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极为丰厚的物质回报和令人欢欣鼓舞的正向口碑传播效应。
        3. 圈层化、类社区化伦理形态导致再小众、稀奇的技艺也能被市场需要和肯定;
        社会的圈层化现象把人群分为不同的生态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群体成员之间的信任会明显高于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组织当中的核心人物在成员当中往往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凝聚力和人格魅力,往往引领着整个组织的精神气质和价值旨趣。基于此,匠人们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源于主体自由意志和共同价值追求所逐渐构建起来的一个个类社区化的线上组织,生产出满足特定群体和成员的产品,做好和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及时收集成员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定期举办线下成员交流会和沟通会,尽最大可能打通线上和线下之间的距离感,从而增加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链接和粘性。无论匠人们的产品和服务多么小众和罕见,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消费者认可你的产品,并最终愿意为你和你的产品(及服务)买单,其所拥有的独门绝技也因为有了社群内小伙伴们的认可和支持而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4.“即时反馈”、“口碑传播” 式的加速筛选效应会自动挑选出真正好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中国历来就不缺乏工匠精神和秉持工匠伦理精神做事的匠人们,缺乏的是一整套基于消费者口碑和自由意志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整套相对真实、有效的信息筛选和评价系统。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逐渐建立起一整套信息评价和反馈机制的良性交互系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时间的沉淀效应,这一套系统还将会更加真实、完善和成熟。这样一套系统不仅可以为消费者理性消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指南,也客观上促进了市场上好产品脱颖而出的胜率与劣质产品被淘汰的概率,有效地抑制了 “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的发生比例,最终对于勤勤恳恳做事、真心实意做人的匠人们而言,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保护和激励机制。
        因此,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匠人们千万不要担心自己的产品因为缺乏广告宣传和大规模渠道供应等资源而无人问津,反倒是真正好的产品更容易脱颖而出。真正具有工匠伦理精神的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会获得更多发展壮大的机遇,更容易实现工匠精神、个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从移动互联网角度切入去研究和重新审视工匠精神,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培育和提升工匠精神,却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包治百病。国家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市场经济发展与开放的程度、工业生产与制造的历史基础、国民素质、国际经济形势与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着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发展。除此之外,时间的维度更是我们无法绕开的因素。无论是一家企业或是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完善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积淀与经验积累(德国、日本等),我们只能尽最大可能缩短这一时间的历程,即便如此,依旧是前路漫长,我们仍需孜孜努力。

          1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蓝狮子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出版规模最大的民营财经图书策划出版机构。蓝狮子专注于公司案例图书和企业家传记的出版业务,整理并传播中国本土公司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