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9千字
字数
2025-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剧里剧外,洞察政治百态;学理学术,剖析权力真章。
内容简介
从《白宫风云》的权力制衡,到《纸牌屋》的野心博弈;从《丑闻》的道德困境,到《权力的堡垒》的协商合作。在作者笔下,这些热门政治剧集不仅是娱乐,更是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
本书以这些剧集为蓝本,结合政治学研究,为二者架起一座理解政治的桥梁,挖掘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与人性挣扎。美剧迷可重温精彩剧情,政治学爱好者可深入学理探讨。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1 想象中的政治
-
重视电视节目的原则
-
将政治学视为富有想象力的解释的原则
-
本书架构
-
2 说服——《白宫风云》
-
说服
-
诺伊施塔特和政治学
-
《白宫风云》——总统权力和政治剧
-
缺少说服力的权力
-
3 野心——《纸牌屋》
-
野心与政治
-
解读《纸牌屋》
-
批判野心理论
-
野心和性格
-
4 性格——《丑闻》
-
恶作剧
-
《丑闻》
-
丑闻学:关于《丑闻》的政治学
-
性格问题
-
5 妥协——《权力的堡垒》
-
丹麦政治一瞥
-
丹麦如何形成共识政治制度
-
《权力的堡垒》
-
通过政治学理解《权力的堡垒》
-
挑战
-
妥协
-
6 官僚主义——《是,大臣》
-
杰伊和林恩
-
《内阁大臣日记》和《你那不听话的下属》
-
官僚制与理性
-
遗产
-
7 闹剧——《幕后危机》《副总统》
-
《幕后危机》
-
特别顾问文化和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的时代
-
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的垮台
-
《副总统》
-
8 民粹主义——《黑镜》《学徒》
-
沃尔多一刻
-
脱欧
-
特朗普
-
《学徒》
-
假新闻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现实比电视剧更加魔幻
作者以美剧为棱镜,通过解构《纸牌屋》《白宫风云》《幕后危机》等经典剧集,试图用流行文化成为公众理解权力的隐秘通道,同时颠覆了传统政治学的阐释范式。 西方知识分子确实能把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从《纸牌屋》映射美国总统约翰逊,到《学徒》《黑镜》的特朗普民粹主义,比如分析懂王 2016 年《学徒》教会特朗普三点核心传播策略:① 冲突即流量②人设即现实;③私域流量池。不可否认懂王是表演大师,虽然 2016 年大选时特朗普尚未建立 Truth Social 私域平台,但《学徒》积累的 2000 万忠实观众,已形成初代 "数字红州" 模型。节目淘汰机制培养出的社群认同感,在后来演变为 "让美国再次伟大" 的集体行动逻辑。懂王将商业竞争抽象为英雄叙事,观众在消费过程中无意识接受了这套认知框架,而特朗普团队则将其反向解码为政治动员工具。当 2016 年威斯康星州的铁锈带工人为 "制造业回流" 口号欢呼时,他们本质上是在响应二十年前《学徒》就已预装的 "美国复兴" 叙事包。这种虚构叙事与现实政治的共振,使得特朗普即便在缺乏政治经验的情况下,仍能通过 "熟悉的陌生人" 身份获得信任,正如节目观众相信他能从 16 名选手中选出最佳管理者,选民也相信他能从 3.2 亿美国人中 "解雇" 不合格的旧体制。但现实比电视剧更加魔幻,过去我们观众会认为这些精英能把政治的阴暗面拍摄出来,正是证明西方的媒体有制衡能力,时刻提醒和教育民众防范,可是自从 2016 年懂王上台以来,现实的回旋镖飞的又急又快,特朗普正是抓住了美利坚制度的漏洞,就是并不需要完全多数,而是巩固基本盘,偏激反而成为长处,很难想象一个世界大国的领袖可以 “满嘴跑火车” 的信口雌黄,他就是抓住新媒体时代,民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用新的热点去覆盖旧的丑闻。特朗普的 2.0 也是拜登个人私欲作祟,首先破坏政治伦理进行司法迫害(公器私用),这样才放出这个疯王。如果你有耐心看完 FOX 现场采访 DOGE 团队,整个华盛顿官僚体系千疮百孔,可马保国百日维新应该面临落幕,理想主义的马斯克面对的是体制,体制的变革只能革命,不可能维新,特朗普上台百日的作为已经让美国知识分子们目瞪口呆,未来会有更多的大戏上演。2025 年 #146
还有一场大戏,正在上演中
作者戴森把《纸牌屋》《白宫风云》这些热门政治剧当成了解剖政治的显微镜,带着我们从剧情里抠出权力博弈的真相。比如《纸牌屋》里的弗兰克・安德伍德,为了上位连盟友都敢捅刀子,作者说这就是 “野心理论” 的活教材。政治学者施莱辛格曾用这套理论解释政客如何不择手段攀爬权力阶梯,而电视剧把这种冷冰冰的逻辑演成了活生生的故事。再比如《白宫风云》里总统团队天天开会吵架,表面上是政策辩论,实际是语言和权力的角力场 —— 作者管这叫 “说服的艺术”,说这帮人嘴上谈的是国家利益,心里算的全是个人得失。书里最狠的一招,是把《是,大臣》这种英式喜剧也拖进了学术讨论。那群官僚成天打官腔、踢皮球,作者说这可比教科书还真实,因为官僚主义的本质就是 “用文件埋真相,用流程拖死人”。他甚至把《黑镜》里荒诞的科技设定和民粹主义挂钩,说特朗普能上台,早就在这些剧里埋了伏笔 —— 当精英们把政治搞成密室游戏,老百姓在知情后自然想掀桌子。作者没把电视剧当消遣,反倒把它们看作政治学的平行宇宙。他翻出 1977 年的老剧《华盛顿:幕后故事》,说当年编剧借尼克松水门事件编故事,结果比政治学者还早看透 “深层政府” 这摊浑水。现实里学者们忙着分析宪法条文,电视剧却直接扒开政客的西装,露出里面权谋算计的獠牙。这种对比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学术理论和编剧脑洞,都在用不同方式解释同一件事 —— 政治就是一群聪明人互相算计的修罗场。当然作者也没把话说死。他承认用电视剧搞学术像走钢丝,毕竟编剧要收视率,学者要严谨性。书里专门留了章节讨论特朗普这个 “真人秀总统”,说这哥们把《学徒》里那套真人秀套路搬进白宫,搞得政治学家集体傻眼 —— 教科书里写的竞选策略他一条不沾,偏偏还能赢。这种现实打脸理论的戏码,作者写得尤其带劲,仿佛在说:“看吧,政治比电视剧还敢编”。
穿过荧幕看政治
美剧《纸牌屋》的横空出世让奈飞一炮打响,时至今日其出品的影视作品片头还使用了剧中的经典音效。对于普通人来说,刷剧可以看热闹;对于专业学者,则可以看出一些门道。《想象中的政治:政治学和政治剧的解读》作者以影视剧为案例,为读者剖析了现实中的政治游戏。让读者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对于看似比较枯燥乏味的政治学有一定的了解。1. 看出门道坦白来讲,本书作者更像是借助影视剧作品,对普通读者进行政治学入门科普。借助《纸牌屋》《丑闻》以及《学徒》等,读者既可以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剧,又可以对美国总统以及现实政治有深入的了解。剧情为辅,科普为主。正基于此,书中在影视剧剧情上出现一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比如《纸牌屋》里一些相关细节的描述错误。本书毕竟不是影视解读主题的书籍,是一本进行政治科普的作品。除了借助剧情来进行科普之外,作者结合现实案例给出的解读更让人在不经意间拥有了政治学的视角。书中提到的作品可能和当下有些距离,但对于时下情况的分析还是有一定的帮助。《是,大臣》距今已经比较久,可《学徒》走出来的特朗普却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在作者笔下政治学理论和电视节目的结合,让读者可以轻松了解到其中的相似之处。我们想象中的政治通过这些影视剧进行展现,其又反过来影响到现实政治。或许可以说哪怕其中有不少虚构的成分,但依然有很多是基于现实的产物,时至今日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2. 进入想象打开本书,我们可以说是进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这里面有影视剧所展现的政治游戏,也有政治学理论下的独特视角。两者结合可以让我们在看热闹的时候多了解一些门道。以《纸牌屋》为例,剧中弗朗西斯・安德伍德开启通往权力巅峰的路上充满了黑暗。野心是其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却也变成了一场个人和体制的较量。我们或许明白这个角色是虚构的,可现实中的《权力之路》以及林登・约翰逊却是真实存在的。冷酷、清醒的不断追求,让其在政治游戏中所向披靡。可惜就像书中许多政治理论一样,始终会遇到自身的局限性。剧中的安德伍德,现实中的约翰逊,最终也难逃政治游戏不变的趋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作为代表案例,我们可以在具体的人和事中对于普遍现象有一定的了解。考虑到样本数量的有限,不少结论仍需要进一步验证,不过也算是目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结果。3. 多重视角野心理论是许多主流研究者喜欢使用的解释框架。正如其对《纸牌屋》里美国总统和政治人物的剖析一样,简单、直观且可靠。然而它毕竟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本书好的一点是不局限于某一种视角。作者借助多部剧集以及现实中的政治人物让我们明白不管是理论上也好实操也罢,都应该多一些其他的视角。光依靠野心视角,我们或许会将政治人物视为千篇一律的存在,很可能会忽视其性格以及具体情境的重要性。理论或许可以脱离具体的场景,可现实中每个人都难以摆脱自身所处的环境。通过多部剧的比较,即便是同样讲述美国总统和政治环境的,我们都可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野心勃勃的一面,也有精英不断愚弄民众的游戏,更有像特朗普这样喜欢搞事情的网红。现实政治千变万化,参与其中的人也各有不同。借助抽象的理论我们或许可以在认知惰性的影响下偷偷懒,可要真正了解这些人以及其带来的后果就需要更多的了解和研究。不然的话,像特朗普崛起的过程一样,从看不起到看不懂再到看不见,一步慢步步慢。4. 八仙过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政治人物是如此,政治游戏也是如此。影视界里所展现的各有特点,现实中的也有差异。英美看似相近却因彼此的差异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生态,更别提和丹麦相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穿过荧屏看政治,我们更容易了解现实中政治的运行。以丹麦妥协政治来说,看起来可以说是堪称完美的制度,然而这并非没有代价。丹麦的优势即便是美国人了解也难以学到,其自身在完美的背后更是面临重重挑战。一个非常明显的就是移民的大举入侵。从让人羡慕的福利待遇变了模样,再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稍有不慎不仅难以恢复昔日辉煌,甚至可能踏入无尽深渊。作为具体的政治人物,不管是受到环境的束缚还是自身特点的影响,在面对现实的挑战可能会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便过去奏效的做法也可能在未来失灵,甚至带来新的麻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大局来看,如此新陈代谢算是一件好事。可作为个人,总是难以接受这个现实。正如《独裁者手册》里所言政治人物最重要的往往是守住自己的位子,这其中有不少人还一心往上爬。5. 残酷游戏有些人认为政治是肮脏的,需要避而远之。影视剧里展现出来的和人们想象中的样子有不少相符之处,可以说再次验证了人们脑海中的想法。可若是抽离出来冷静客观去思考就会发现这种描述有失偏颇。在作者的剖析下,借助书中的理论和观点来看,政治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残酷的游戏。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肮脏的角落。稍有不慎,可能身败名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从自身犯下的错误到可能被传媒和外界审视的,谁也不知道哪一个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作者以及政治学的理论有些陈旧。政治人物极富表演欲的行为不算陌生,可作为执政者的政府如今也可能说是通过立人设、打造形象等方式进行运行。其中最为典型的大概就是天生喜欢聚光灯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从竞选过程中不断抢眼球的各种骚操作到现实中旺盛的表演欲,他可以说是新时代政治游戏的领军人物。不过即便强悍如他,也会露出疲惫不堪的一面。或许等到那天不被聚光灯需要的时候就会彻底被遗忘。6. 写在最后在津津有味阅读完本书之后,不免会发现其所关注的仍有一定的片面性。正如现在的政治游戏早已变成了全天候进行直播娱乐业一样,我们不能光盯着灯光下的而忽视了那些不容易看到的。以美国总统为例,作为具体的掌权者我们可能会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可其实际情况和展现给世人的往往大相径庭。镜头下的无所不能或许能满足围观群众的需求,可实际上常常会相去甚远。要是考虑到其所代表的人群和利益集团,很多时候看似掌握大权的上位者不过是一个被人操纵的提线木偶。对于政治新人来说,自己可能在那些政治老手眼里是可以被随时替代的。平心而论,哪一位又不是如此呢?政治就像是提供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舞台。人们会将自己的想象投射其中,台上表演者也可能会加以迎合,可这个游戏总会迎来梦醒时分。看似花团锦簇热热闹闹,转瞬之间就可能人去楼空冷清凄凉。在台上的或许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如此,甚至继续向上。无数前人的历史教训却提醒人们切莫将眼前的一瞬看得太重,说不定下一刻就会被那些曾经拥护的无情抛弃。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