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4千字
字数
2024-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且细致地梳理了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
内容简介
全书共8章,系统探讨了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纪录片的类型、纪录片的重要创作流派、纪录片的选题、策划文案与拍摄提纲、声音的采集与制作、纪录片的画面造型元素,以及画面的拍摄与剪辑等内容。本书采用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结合丰富的典型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助其提升纪录片选题、拍摄、剪辑等全流程的实践能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
- 1.1 纪录片的定义梳理
- 1.1.1 纪录精神的源头
- 1.1.2 纪录片定义的提出
- 1.1.3 纪录片定义的发展
- 1.1.4 纪录片定义的共识性
- 1.2 纪录片的艺术特征
- 1.2.1 真实性
- 1.2.2 审美性
- 1.3 纪录片的边界辨析
- 1.3.1 电视新闻与纪录片
- 1.3.2 纪录片与专题片
- 1.4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
- 1.4.1 政治功能
- 1.4.2 文化功能
- 1.4.3 教育功能
- 1.4.4 经济功能
- 思考与练习
- 第2章 纪录片的类型
- 2.1 纪录片的基本分类
- 2.1.1 多样化的纪录片分类
- 2.1.2 尼科尔斯的六分法
- 2.1.3 六分法存在的争议
- 2.2 纪录片的新类型
- 2.2.1 时代语境纠偏
- 2.2.2 时长界定
- 2.2.3 审美特征
- 2.3 纪录片的新类型
- 2.3.1 概念辨析
- 2.3.2 基本类型
- 2.3.3 审美特征
- 2.4 纪录片的新类型
- 2.4.1 概念辨析
- 2.4.2 基本类型
- 2.4.3 审美特征
- 思考与练习
- 第3章 纪录片的重要创作流派
- 3.1 罗伯特·弗拉哈迪与纪录片故事化
- 3.1.1 创作理念与方法
- 3.1.2 纪录片故事化的尺度
- 3.2 吉加·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理论
- 3.2.1 创作理念与方法
- 3.2.2 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 3.3 约翰·格里尔逊与“格里尔逊模式”
- 3.3.1 创作理念与方法
- 3.3.2 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 3.4 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
- 3.4.1 同根同源
- 3.4.2 观念分流
- 3.4.3 局限性
- 3.5 西方新纪录电影
- 3.5.1 诞生的文化语境
- 3.5.2 概念阐述
- 3.5.3 基本特征
- 3.5.4 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 思考与练习
- 第4章 纪录片的选题
- 4.1 选题的基本来源
- 4.1.1 命题创作
- 4.1.2 个体的见闻和经历
- 4.1.3 媒介启发
- 4.1.4 集思广益
- 4.2 影响选题的因素
- 4.2.1 主观因素
- 4.2.2 客观因素
- 4.3 选题的价值标准
- 4.3.1 时代性
- 4.3.2 普遍性
- 4.3.3 新颖性
- 4.3.4 故事性
- 4.3.5 可视性
- 4.3.6 人文性
- 4.4 选题的基本方法
- 4.4.1 专题研讨法
- 4.4.2 头脑风暴法
- 4.4.3 小组调查法
- 思考与练习
- 第5章 策划文案与拍摄提纲
- 5.1 策划文案
- 5.1.1 策划与策划文案
- 5.1.2 策划文案的作用
- 5.1.3 策划文案的写作原则
- 5.1.4 策划文案的核心要素
- 5.1.5 策划文案的常用格式表和参考范例
- 5.2 拍摄提纲
- 5.2.1 拍摄提纲的定义
- 5.2.2 拍摄提纲与策划文案的区别
- 5.2.3 拍摄提纲的主要内容
- 5.2.4 拍摄提纲的稿本形式
- 思考与练习
- 第6章 声音的采集与制作
- 6.1 声音概述
- 6.1.1 声音的重要性
- 6.1.2 声音的主要类型
- 6.2 声音采集的设备及注意事项
- 6.2.1 拾音设备
- 6.2.2 调音和录音设备
- 6.2.3 声音采集设备附件
- 6.2.4 声音采集的注意事项
- 6.3 采访的准备与实施
- 6.3.1 不同纪录片创作流派对采访的态度
- 6.3.2 采访的主要技巧
- 6.3.3 采访声音的主要呈现形式
- 6.3.4 采访声音录制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 6.4 解说词
- 6.4.1 解说词的作用
- 6.4.2 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 6.4.3 解说词的主要类型
- 6.4.4 解说词的配音与录制
- 6.5 声音的制作
- 6.5.1 声音制作的注意事项
- 6.5.2 声音制作的原则
- 思考与练习
- 第7章 纪录片的画面造型元素
- 7.1 景别
- 7.1.1 景别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 7.1.2 远景
- 7.1.3 全景
- 7.1.4 中景
- 7.1.5 近景
- 7.1.6 特写
- 7.2 拍摄角度
- 7.2.1 拍摄方向层面
- 7.2.2 拍摄高度层面
- 7.3 构图
- 7.3.1 构图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 7.3.2 构图的基本要素
- 7.3.3 经典的构图方式
- 7.4 光线
- 7.4.1 自然光和人工光
- 7.4.2 直射光和散射光
- 7.4.3 顺光、侧光和逆光
- 7.5 色彩
- 7.5.1 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 7.5.2 色彩的基本分类
- 7.5.3 色彩的功能
- 思考与练习
- 第8章 画面的拍摄与剪辑
- 8.1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 8.1.1 团队组建与分工
- 8.1.2 选择合适的摄影设备
- 8.2 拍摄中的技巧与策略
- 8.2.1 设定合适的机位
- 8.2.2 重视固定镜头
- 8.2.3 选择合适的镜头运动方式
- 8.2.4 其他技巧与注意事项
- 8.3 画面剪辑的技巧与策略
- 8.3.1 剪辑的发展——从理论奠基到实践应用
- 8.3.2 剪辑的基本方式——叙事性剪辑
- 8.3.3 剪辑的基本方式——表现性剪辑
- 8.3.4 画面剪辑的逻辑
- 8.3.5 画面剪辑的原则
- 思考与练习
- 附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