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既对IB中文教学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内容简介

钱佳楠著的《文学经典怎么读(从IB中文到批判性阅读)(精)》从国际文凭(IB)课程的视角重新解读文学经典,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各领域多部经典名著。

在IB课堂和考试中,不再有可供参考的标准答案,只要你学会清晰地、有逻辑性地,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观点,你就可以得到高分。无疑,这种阅读尽管有难度,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论证能力,也提升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教育领域广受推崇。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介绍
  • 名家推荐
  • 前言
  • 第一篇 古典的趣味
  • 第1讲 能背不一定能懂:谈唐诗的品读方法
  • 第2讲 文学在细处发生:被中学课本忽略的《世说新语》深意
  • 第3讲 从字里行间探寻“文心”: 《史记》的另类解读
  • 第二篇 现代文实验
  • 第4讲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 第5讲 比喻的世界:谈张爱玲《第一炉香》与《金锁记》
  • 第6讲 叙事的艺术:谈莫言的《红高粱》
  • 第7讲 比较文学在中学课堂的尝试: 《毛利先生》与《孔乙己》
  • 第三篇 异域之魅
  • 第8讲 从源头涉猎西方文明:谈古希腊文化
  • 第9讲 亲吻头颅的变奏:从文艺复兴到现代派的审美转变
  • 第10讲 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 第11讲 和年轻的学生聊聊爱情:谈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 第四篇 跨媒介解读的尝试
  • 第12讲 小说和电影的审美差异:谈两个《色,戒》
  • 附录 推荐书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摘录 1>>> 诗歌贵曲,要把意思隐含得深一些,才是好诗。比如,直写悲哀,不一定使人感受到它的分量,用相反的语气写,反而更深刻。这个技巧,在诗歌、散文、小说,甚至是电影剧本里都是相通的,例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没有正面描写海伦有多美,只有这样一个场景:已经是战争的第十年,海伦登上城楼,特洛伊战士瞥见她,情不自禁地说,为这个女人打十年仗,值得。摘录 2>>> 在阅读鲁迅的小说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识是要分清叙事者和隐含作者。《孔乙己》里的 “我” 是叙事者,隐含作者是鲁迅,两者不能画等号,我们说小说是虚构的,并不简单地指故事带有虚构色彩,更多是指隐含作者虚构了一个讲故事的人赋予故事本身别样的深意。……(《孔乙己》中)这个从未意识到自己沦为庸众的 “我” 始终受到隐含作者的批判,作为读者的我们天然地追随第一人称叙事者 “我” 的视角,所以其实我们也在接受鲁迅批判和审视的目光。我读书时常听不少同学抱怨读鲁迅的小说很不舒服,不知道和先生那锐利的批判锋芒有没有关系?摘录 3>>> 笼统地说,现代主义就是与 19 世纪文学艺术的陈规旧矩对着干,他们更强调变现情感的真实,而为了呈现这种情感的真实,他们时常求助明显甚至夸张荒诞的文学技巧。…… 文学,尤其是小说,发展到 20 世纪之后,会遭遇这个难题:阳光之下并无新事,所有的故事都被讲过了,小说还能写什么?而今,西方小说家几乎能够达成嗯共识是,不需要有新的故事,但必须有新的讲述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无感

      如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