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3千字
字数
2018-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印刷术历经千年,从雕版到活字,从泥活字到铅活字,从激光照排到数字印刷,它们的发明、发展及应用,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为了文化流传而倾注的智慧和汗水。
内容简介
在这段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中,在这灿烂的文明古国里,代代印刷人以他们精湛的技艺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弘扬中华文化,铭记印刷先贤智慧,赓续先人创造创新精神,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精神,本书由中国印刷博物馆专业人士组织编写,介绍了印刷的起源、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近现代的印刷、红色印刷、印刷术的传播等方面的知识。本书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是一本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兼具科普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行博物爱国教育的好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起源篇
- 汉字从何而来
- 一片甲骨惊天下
- 国之重器——青铜礼器上的故事
- 竹简木牍的时代
- 方块字的演变
- 妙笔演变
- 千年墨香
- 蔡伦造纸
- 名牌纸与畅销书
- 方寸之间的历史传承——印章
- 早期的复制技术——拓印
- 隋唐读书热和佛教热
- 第二章 雕版篇
-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
- 佛经版画——中国雕版艺术的一朵奇葩
- 最早有明确记载的雕版印书——《女则》
- 唐宋时期的护身符——《大随求陀罗尼经》
- 迄今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历书》
- 第一位著名私家刻印书籍者——毋昭裔
- 儒家经典印刷的开创者——冯道
- 雕版刻工雷延美
- 藏在雷峰塔砖缝中的经文——《宝箧印经》
- 最早的纸币——交子
- 最早的广告——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
- 宋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
- 最早的木版年画——金代平阳姬家雕印《四美图》
- 最大的单页雕版印刷品——《大清国摄政王令旨》
- 龙藏雕版
- 现存最早的朱墨套色印本——元无闻和尚《金刚经注》
- 信笺中的技艺之美
- 鲁迅与中国新兴版画运动
- 雕版印刷术的今天与明天
- 第三章 活字篇
- 平凡中的耀眼光芒——毕
- 南宋周必大泥活字印书
- 《维摩诘所说经》
-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回鹘活字
- 王祯和《造活字印书法》
- 印书狂人华燧
- 传统活字印刷术的“日落辉煌”——武英殿活字印刷
- 执着的泥活字印书秀才——翟金生
- 铅活字的曙光
- 活字印刷之利器——元宝式排字架
- 经济日报社铅版
- 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木活字
- 走向世界的宁化木活字
- 第四章 近现代篇
- 老牛耕书田——墨海书馆奇闻录
- 中国第一版钢凹版钞票——大清银行兑换券
- 中国海关印制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 因教科书而崛起的商务印书馆
- 近代社会中崛起的报纸——《申报》
- 可以在石头上作画的印刷方式——石印
- 镜中“玫瑰”——假以乱真的珂罗版复制法
- 《红楼梦》与香烟的故事
- 中国现代印刷业的先驱——柳溥庆
- 别出心裁——纸型铅版的使用
- 考试试卷的故事——誊写版
- “一统天下”的平版印刷
- 由竖到横——文字排版形式的变化
- 印刷机械的中国制造
- 中国印刷术的新纪元——王选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 繁华精妙——荣宝斋
- 家国情怀——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创建故事
- 历史的见证——近现代印刷机械
- 东方书籍的魅力
- 森林里的魔幻印刷——绿色印刷
- 3D打印技术
- 第五章 红印篇
- 错版“红色中华第一书”
- 又新印刷所
- 中国第一家“出版社”
- 昙花一现的公开印刷所
- “印刷厂老板”——毛泽民
- 劫后重生的“斗士”——手扳式印刷机
- “战鼓擂手”——木质印刷机
- “一个印刷厂抵得上一个师”
- 诞生于婚房的《大众日报》
- 马兰纸传奇
- 红色票证
- 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印刷出版
- 新华书店与中国出版
- “中华第一股”——飞乐股票
- 第六章 传播篇
- 远扬海外的经书——《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 高丽大藏经
-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
- 朝鲜崔溥的“奇幻漂游记”
- 印刷文化的传播使者——鉴真
- 日本刻经史上壮举——百万经塔盛经书
- 旅日汉人的印刷故事
- 活字印刷传入日本
- 日本雕版印刷的高峰——浮世绘
- 中国印刷术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
- 中西印刷的结合地——菲律宾
- 近代中国印刷发展的海外源头——马来半岛
- 蒙古西征与印刷术的西传
- 往返于东西方之间的使者
- 欧洲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宗教画——圣克里斯多夫与耶稣渡河像
- 伟大的印刷革新家——谷登堡
- 第七章 印博攻略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九州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管的中央一级综合性出版机构,以服务对台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宗旨。 自1993年成立以来,出版了大批优秀图书,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多年来,我社在两岸图书出版交流、涉台出版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出版了大量涉台主题图书、精品学术图书,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深受两岸读者关注,为两岸出版行业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