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8.0
豆瓣评分
不可朗读
语音朗读
176千字
字数
2016-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电影审美权这个角度,分析西方世界的文化入侵。
内容简介
文明入侵从哪里开始?中国人也许做梦也没想到,西方电影大片除了制造令人目眩神迷的“美国梦”“欧洲梦”以外,还通过画面细节设置、发行渠道控制、国际评奖操纵、媒体舆论导向等种种有意识的手段,在潜移默化中阉割“中国梦”。
作者从电影审美权分析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为国人揭示出西方“统治集团”操纵世界、导演世界、颠覆他文明,并意欲最终征服全世界的惊人真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血腥战场上,中国人如果再不醒来自觉反抗,就将永远失掉得以安身立命的文明根基与精神家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前言 谁解其中味?
-
前言 我的精神冒险
-
第一部分 文明入侵从哪里开始
-
被策划的中国文艺(上):电影“杰作”生产线
-
被策划的中国文艺(下):文艺卒子与“猴化”
-
被悄悄斩断的根基:西方电影里的中国“父殇”情节
-
被搭建的道德制高点:文明的背叛者何以占据道德制高点
-
被劫持的道义权:那些被反转、被颠覆的历史
-
被劫走的历史解释权:落后为什么就应该挨打
-
被导演的世界:人类史上影响最深的心理策划
-
被制造的共识:中国人的“素质”问题
-
被圈定的惯性思维:何谓“精神集体主义”
-
第二部分 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
-
悄然易手的审美权
-
大门钥匙是如何被骗走的
-
文明战争那条隐线
-
被静悄悄抽空的信仰
-
被史上最大神话阉割
-
伸进文明心脏的手:写在莫言获诺奖之后
-
第三部分 西方文明的基因
-
人与宠物
-
美俗与美德
-
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永远的敌人
-
你在哪一边
-
戏中的西方人和戏外的中国人
-
“以邻为壑”捆绑下的西方
-
“普世”表皮与“界”之内核(上)
-
“普世”表皮与“界”之内核(下)
-
第四部分 “柏杨式”思维可休矣!
-
西媒的真传与花招:中国人真的缺少创造性吗
-
细节的操纵或不战而败:我们是如何沦为西媒传声筒的
-
被偷窃的自我意识:当我们只能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
被制造的认同与背弃:我们的“偏见”从何而来
-
一条精神轨道上的模仿和接力(上):兼论“中国人缺什么”
-
一条精神轨道上的模仿和接力(下):兼论“中国人缺什么”
-
卖得是不是太贱:兼谈我有没有说真话的资格
展开全部
最振聋发聩的一本书
这是几十年来我读过的最振聋发聩的一本书,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国家,认识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本质!原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知不觉我们的文明已经被侵蚀的千疮百孔,已经到了被颠覆的边缘。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见怪不怪的现象,都是西方集团长期蓄谋经营的结果,人们崇尚外国品牌,觉得什么产品都是外国的好,人们向往欧美国家的国籍,挤破脑袋也想出国,想方设法送孩子出国留学,不惜代价砸锅卖铁,很多人开口闭口都是国内如何不好,努力挣钱就是为了移民!上至高官,下至百姓,都以移民为荣,所有的父母都把孩子送进英语学习班,掀起全民热潮,达到了癫狂的程度!国人丧失了基本的自我意识,丧失了起码的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我们从精神到肉体,几乎完全被西方所侵蚀所操控!这本书让我们看清了西方翁民的本质,看透了西方社会如何渗透颠覆中华文明的企图和野心,振聋发聩啊!幸好,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力的不断提升,还有政府大力的宣传的教育,国民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了解西方社会的现实,逐渐认清了西方人的嘴脸,我们逐渐醒悟过来,开始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历史,越来越认可自己的文化和文明,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大部分中国人从全球蔓延的疫情中,看清了西方社会的真实面目,也看到了中国体制的优势和中国政府治理国家的能力,一场疫情让我们知道我们拥有多好的国家保障体系,我们生活在多么美好的一个国度,我们的生活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人们的生活都有好的多的多,我们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国家,我们应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们应该坚守中华文化和传统,这是我们个人立身的,根本也是这个国家能够存在和发展强大的根本!
这是一本吸引我看了三遍还想再看的书
我是前几天听 “司马老师” 在节目里提到了边芹老师。在得到搜索 “边芹” 老师找到了这本书。边芹抓住了西方文明基因中的基本特质 —— 征服。边芹告诉我们,隐身幕后的西方统治集团数百年来一直在悄无声息地 “导演” 着世界,其目的就是为了征服世界。肯定有人会说,这太耸人听闻了吧?这是阴谋论!确实,对意图的揣摩是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西方的一些媒体不也一直在鼓吹 “中国威胁论” 吗?尽管中国已经一再声明没有争霸的意愿。然而我们读边芹的书,看到的并非对统治集团意图的揣摩,而是他们征服世界步骤的一点一滴、一个个细节、一个个具体的做法;书中将这些细节和做法酣畅淋漓地剖析给我们看,读来令人惊心动魄、振聋发聩。这些,不仅在中国的书籍里找不到,即使在西方历史书里也很难找到。其最为珍贵之处,就在于这一切都是边芹通过旅居西方二十年之久,亲身体验和观察,并经过十数年的反复验证、核实后才得出的结论。边芹在书中前言 “我的精神冒险” 中,对其思想演变轨迹和解剖西方文明的过程有着非常详尽的解释。凡不带预设观念或偏见的读者,都可以非常明白无误地看出,我们不需要去揣摩西方的意图,只需要看边芹所写是否基于事实。只要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自己即可得出结论。 正是在西方旅居期间,边芹跨过了她人生中的一道重要的槛。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人生被 “分割成清晰的两个阶段,甚至有点前生今世的跌宕”,且 “前半生不知后半生的存在,后半生拒绝再看前半生”…… 她指的是她思想上对西方认知的一个质的飞跃。在越过这道槛之前,她自承对西方的认知,与中国绝大多数过去和今天的精英一样,属于 “连门都没有摸着” 的水平,尽管此时她已经翻译了几十万字的法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有关西方文化、电影的文章。边芹在一篇题为《向西看的那个槛》的文章里曾写道:这道槛,并非所有人都能越过的。越不过去的,就永远地停留在这道槛上,就永远不会深解、参透西方。 上面我大段引用的原文。以前我真没有感受到过我们的文化已经 “潜移默化”,被西方荼毒的有这么严重。最近看了 “人教版” 小学生课本的问题,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真是让我触目惊心。中国人真的该清醒了。我们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发声,去批判那些文化届的败类。这些正在帮助仇人在 “自己的家里” 干王国灭族的事情。
论证的整个逻辑链条并不是太严密,她的结论我不能全盘接受,但不得不说她罗列出的问题又都是真实存在的。我自己也在这种无意识的、某些外来的叙事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环境里度过青年时代,你甚至察觉不到有些前提是值得怀疑的。后来长大了,自己去探索、琢磨,就发现有些东西成为标准其实并不因为真的有多好,首先它们有绝对的力量,因此也有绝对的话语权。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大概有了一种看法:事实判断的部分可以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收集筛选足够多的材料,价值判断的部分最好还是先有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再随着智慧的增多慢慢做帕累托改进。因为价值判断确实很容易走入两个误区:把脑子借给别人当跑马场,或者用价值取向当做遮羞布掩盖自己的利害关系。实在不知道哪一种更糟糕。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