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全球视野和人类学的独特视角,展示了一种不同于纯粹历史学者或一般传记作家笔下的成吉思汗形象和蒙元帝国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从边境、政治、科技、战争、商业、服饰、艺术、文学、语言、音乐等方面展现了成吉思汗和他所创立的帝国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成吉思汗用武力和意志扫平了东亚,征服了伊斯兰世界的许多国家,摧毁了欧洲陈腐的骑士方阵。在他的指挥调度下,蒙古帝国从未一次派出超过10万人的大规模军团,却在25年的时间里征服了比罗马帝国400年征战还要广阔的土地。

他建立的帝国边界从西伯利亚到印度,从越南到匈牙利,从朝鲜半岛直到巴尔干半岛。蒙古帝国打破了此疆彼界的阻隔,重新勾画了世界版图,把原来相互隔绝的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

本书所呈现的成吉思汗形象并不像从前西方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冷酷嗜杀的暴君。事实上,他是一个高瞻远瞩、富于创新的领导者。他将法律的力量置于自身权力之上、鼓励宗教自由、创办公立学校、准予外交豁免权,并开通自由贸易。他所创建的贸易路线不仅促进了商业发展,也促进了思想、技术以及专业知识的交流。

历史以游牧人与农夫之间的残酷战争为开端,以蒙古人融合各种文化为结局。本书的核心观点认为,正是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帝国的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由此揭开了现代世界的大幕。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中国读者
  • 代序 另一种视角的蒙古史
  • 导言 消逝的征服者
  • 第一部分 草原争雄:1162-1206
  • 1 一块凝血
  • 2 三河传说
  • 3 群汗逐鹿
  • 第二部分 蒙古人的世界征战:1211-1261
  • 4 唾弃黄金可汗
  • 5 算端与可汗的较量
  • 6 发现欧洲,征服欧洲
  • 7 权力场上的皇后们
  • 第三部分 全球的觉醒:1262-1962
  • 8 忽必烈汗和新蒙古帝国
  • 9 他们的“金光”
  • 10 帝国的影子
  • 结束语 不朽的成吉思汗精神
  • 再版译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了解蒙元帝国史的好书

    本书的作者杰克・威泽弗德是一位蒙元史专家,其是第一位从蒙古成吉思汗大学获得人类学荣誉博士学位的学者。本书是其历经 18 年打磨的力作,连续 13 年稳居《纽约时报》畅销书亚洲历史人物传记第 1 名。本书从全球视野和人类学的独特视角,展示了一种不同于纯粹历史学者或一般传记作家笔下的成吉思汗形象和蒙元帝国时代。以人类学的眼光和说故事的独特方式重新诠释蒙元时代。


    蒙古帝国史的研究,需要涉及太广袤的地域、太漫长的时间段、太多语种的文献资料,而漠北草原深处的游牧政治与文化所留下的翔实记载又太过稀少。所以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段历史实在是面目模糊。
    在记忆之中,蒙古帝国在文学影视特别是西方语境中常常以野蛮残忍的负面形象出现,而正面影响则几乎无可搜寻。而这本书的价值,旨在讲述成吉思汗与其建立的蒙古帝国对世界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正面影响。恐怕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打破西方一直以来的把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国描述为野蛮暴力邪恶象征的形象。历史为何人所书写,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成吉思汗本人身上的特质和优秀创业者相当符合:自律,专注,善于学习,不断进化。用作者的话说,“成吉思汗操控民众的才能和他的作战技术,是他四十余年持续不断的战争经验和知识积累的结果。在他的一生之中,没有哪一次重要关头是因为突发奇想而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他有能力激起部众的忠诚,或者说他有全球规模的空前组织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得自顿悟的启发,或正式的学校教育,而是得益于独特的自我控制精神和专注意志的驱使,这些能力来自于持续不懈、周而复始的实际学习、经验性的适应,以及对此的不断修正。”
    而在作者看来,除去对外扩张过程中的阴暗面,“蒙古帝国又确实打破了在它之前存在的此疆彼界所带来的种种阻隔。要是没有这个帝国的存在,十三及十四世纪旧大陆范围的 “全球史”,乃至于后来时代欧洲 —— 它之受惠于当日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明显要超过与它相向的另一极 —— 的历史,也就一定会是另一种样子了!是历史的 “合力”,将人类所蒙受的很多灾难性事件转换为推动他们福祉的客观条件。” 当然,本书也存在一些不精确的地方,有些矫枉过正的或有意或无意将蒙古帝国的功绩夸大了。比如将阿拉伯和印度数学之被引入当日中国归功于 “蒙古官员发现” 云云,其实阿拉伯和印度数字只不过是从伊斯兰世界大批东来的中亚和西亚知识人,很自然地将他们早已熟悉的一种技术随身带到了中国而已。事实上,这些数学知识基本上也只在他们中间流行和应用。尽管存在一些不精确之处,但是整体而言,这本书确实能够给我们带来对于一段历史的全新视角。
    除去书籍本身的内容之外。作者的执著也着实令人感动。作者出身于美国 20 世纪 30 至 40 年代的普通农家,家里没有任何藏书。作者上学之后通过在图书馆的阅读,发掘了自己对于蒙古史和中国的浓厚兴趣。尽管当时的环境使得其无法成为一个中国学者,转而成为了一位人类学教授研究美洲部落文化,但其依旧保持对蒙古史与中国的关注。当他在 20 世纪 80 年代年过半百的时候,终于踏上中国开始接下来十余年对于蒙古和中国的探索之旅时,那种功不唐捐,童年梦想尽在眼前的感觉,让人不禁为之感动。
    本书推荐给对人物传记,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没有任何新意

      看这本书,主要是想知道中亚和西亚的这些国家,他们的统治者和成吉思汗之间的联系,但这本书只写到鼠疫流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了…… 但是有两点可以提一下:一个就是所谓欧洲人对黄种人的歧视,这个传统是在蒙古帝国瓦解之后多年才形成气候的,本身也是为了映射法国国王的!另一个就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的建立,推动了技术的东西交流,从这个角度来看,蒙古人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黑死病也是这种交流的副产品,地球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