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0千字
字数
2012-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于拓展我国刑法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内容简介
刑法学要想成为一种自觉的理论,就必须采取一种反思的态度,回归历史。学术史的研究不是为了将我们的目光吸引到过去,而是要使我们面对将来。
我国的刑法学面临着一个重大的知识转型,只有完成这一转型,我国刑法学才能在一个新的起点向前发展,才能在一个新的平台向上提升。
刑法关涉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甚至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国家兴,则刑法兴;国家亡,则刑法亡。因此,刑法的兴亡,刑法学的兴亡,是与国家兴亡、民族兴亡密切相关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刑法学的学术史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历史的一个缩影。只有在这个高度,我们才能获得某种历史感,并将这种历史感注入刑法学的学术史。
本书是作者关于刑法的知识转型之学术史的研究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出版说明
- 代序
- 第一章 刑法学:向死而生
- 一、清末民初:刑法学的艰难草创
- 二、共和国的前30年:刑法学的由生而死
- 三、共和国的后30年:刑法学的起死回生
- 四、历史反思:刑法学的知识转型
- 第二章 行为论的正本清源
- 一、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
- 二、行为论:从存在论到价值论
- 三、行为论与构成要件论的关联
- 四、行为论与实行行为论的界分
- 第三章 犯罪论体系:从四要件到三阶层
- 一、犯罪论体系的传播前史
- 二、犯罪论体系的苏俄模式
- 三、四要件体系的本土生根
- 四、三阶层体系的重新面对
- 五、犯罪论体系的理论辩驳
- 第四章 犯罪客体的去魅
- 一、行为客体的旧貌
- 二、犯罪客体的新颜
- 三、犯罪客体的反思
- 四、行为客体的复归
- 第五章 犯罪主体的消解
- 一、犯罪主体的辨析
- 二、犯罪主体的质疑
- 三、犯罪主体的分解
- 四、特殊主体的归位
- 第六章 构成要件论的反拨
- 一、构成要件论的观念史
- 二、构成要件论的苏俄改造
- 三、构成要件论的中国蜕变
- 四、构成要件论的本土转换
- 第七章 违法性论的重塑
- 一、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的错位
- 二、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分离
- 三、违法性与法益侵害性的勾连
- 四、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聚讼
- 第八章 有责性论的转向
- 一、责任理论的线索勾勒
- 二、刑事责任论的苏俄生成
- 三、刑事责任论的中国承继
- 四、责任理论的前缘再续
- 五、责任要素论的渐次深化
- 第九章 不作为犯论的生成
- 一、不作为犯论的学说深化
- 二、从形式的作为义务论到实质的作为义务论
- 三、不作为犯论的司法认知
- 第十章 因果关系论的回归
- 一、因果关系论的哲学化
- 二、因果关系论的苏俄化
- 三、因果关系论的去哲学化
- 四、因果关系论的规范重构
- 第十一章 违法阻却论的演化
- 一、违法阻却论的逻辑梳理
- 二、违法阻却论的观念变动
- 三、违法阻却论的结构调整
- 四、违法阻却论的地位确立
- 第十二章 过失犯论的展开
- 一、苏俄过失犯论的概念铺陈
- 二、德日过失犯论的话语引入
- 三、中国过失犯论的晚近发展
- 第十三章 未遂犯论的滥觞
- 一、未遂犯论的转变
- 二、未遂根据论的争讼
- 三、客观未遂论的提倡
- 四、不能犯理论的颠覆
- 第十四章 共犯论的嬗变
- 一、共犯论的流变
- 二、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 三、共犯二重性说的衰败
- 四、部分犯罪共同说的接受
- 五、共犯处罚根据论的引入
- 六、单一正犯体系的兴起
- 第十五章 罪数论的转换
- 一、罪数论的演变
- 二、罪数论的进展
- 三、竞合论的崛起
- 四、法条竞合的勃兴
- 附录一 参引书目
- 附录二 主题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