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全面剖析并批评寂静主义实在论者的理论。

内容简介

科学所发现的自然世界如何容纳客观的道德价值?这是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寂静主义实在论者声称,道德价值的客观性应该并且只能通过一阶道德推理来建立,而不需要援引其他领域的形而上学标准,因此,我们最好对围绕着道德客观性的形而上学争论保持沉默。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 序
  • 第一章 导论
  • 一、什么是元伦理学?
  • 二、本书的主题、目标与结构
  • 第二章 什么是道德非自然主义?
  • 一、定位道德非自然主义
  • 二、道德非自然主义的吸引力
  • 三、道德非自然主义的问题
  • 第三章 什么是寂静主义实在论?
  • 一、对道德实在论的外部挑战与寂静主义实在论
  • 二、定位寂静主义实在论
  • 三、寂静主义实在论的论证思路
  • 四、寂静主义实在论者的基本动机
  • 第四章 理性反思可以保证客观性吗?
  • 一、内格尔论客观性
  • 二、内格尔式的反思与道德客观性
  • 三、道德辩护的客观性
  • 四、道德辩护的历史性与客观性
  • 第五章 元伦理学是基于一个错误吗?
  • 一、“日常观点”与道德怀疑论的不同类型
  • 二、错误怀疑论
  • 三、地位怀疑论
  • 四、休谟原则
  • 第六章 规范陈述如何可以为真?
  • 一、帕菲特的本体论
  • 二、规范领域的真理概念
  • 三、非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
  • 第七章 理由就不需要本体论承诺吗?
  • 一、斯坎伦论关于理由的事实
  • 二、对称性问题
  • 三、非自然主义和随附性问题
  • 四、斯坎伦论规范随附性
  • 五、形而上学必然性与规范必然性
  • 第八章 为什么不强硬一点?
  • 一、简要的回顾
  • 二、强硬的规范性与客观性
  • 三、克服内部挑战:规范概念与规范属性
  • 第九章 道德非自然主义如何可能?
  • 一、再探形而上学挑战
  • 二、伊诺克的“慎思不可或缺论证”
  • 三、谢弗-兰道论道德随附性
  • 四、迈向一种“现实世界的强硬实在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