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9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传统七古的体制及其演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观照。
内容简介
古人所谓“七古”,除了真正的七古诗外,还笼统地包含了七言转韵律体、七言一韵新体、七言拗体三大类。有鉴于此,本书特将以上四类研究对象合称为“传统七古”,而有别于“真正的七古”。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察每一种体制要素的分类、发展和特点。二是厘清七古体制若干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纠正一些与传统七古体制有关的偏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凡例
- 绪论
- 一、歌行、七古界域辨析——以李白“歌行”诗为例
- 二、传统七古与真正七古的鉴别
- 三、传统七古体制的十二个要素
-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 第一章 言数
- 一、纯七言、近七言和骚体的种类——七古言数分类之一
- 二、杂言的种类——七古言数分类之二
- 三、七古言数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 四、杂言七古归入七古原因新说
- 五、小结
- 第二章 篇幅
- 一、转韵七古篇幅的分类
- 二、一韵七古篇幅的分类
- 三、转韵七古篇幅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 四、一韵七古篇幅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兼论与转韵七古篇幅的异同
- 五、小结
- 第三章 一韵与转韵
- 一、一韵七古与转韵七古
- 二、一韵七古与转韵七古的历史发展
- 三、七古用韵与篇幅的关系
- 四、小结
- 第四章 首句押韵与否
- 一、七古首句押韵与否的分类
- 二、七古首句押韵与否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 三、七古首句不押韵原因蠡测
- 四、小结
- 第五章 用韵疏密
- 一、七古用韵疏密的分类
- 二、七古用韵疏密的历史发展
- 三、七古用韵疏密的几个特点
- 四、小结
- 第六章 平仄韵交替与否
- 一、转韵七古平仄韵交替与否的分类
- 二、转韵七古平仄韵交替与否的历史发展
- 三、转韵七古平仄韵交替与否的几个特点
- 四、小结
- 第七章 节长
- 一、七古节长的分类
- 二、七古节长的历史发展
- 三、七古节长的几个问题
- 四、小结
- 第八章 奇数句
- 一、奇数句七古的界定和渊源
- 二、奇数句与用韵的对应关系
- 三、奇数句七古的分类
- 四、奇数句七古在历代的发展演变
- 五、小结
- 第九章 联锦
- 一、联锦的界定、渊源和余波
- 二、不视为联锦的几种情况
- 三、七古联锦的形成和分类——以卢骆诗为中心
- 四、七古联锦的兴衰和特点
- 五、小结
- 第十章 上句末字用声
- 一、概念界定、考察对象和体式渊源
- 二、一韵七古上句末字用声规律
- 三、转韵七古上句末字用声规律
- 四、七古上句末字用声的发展和特点
- 五、小结
- 第十一章 对仗
- 一、七古对仗的存在、界定和位置
- 二、一韵七古对仗的历史发展
- 三、转韵七古对仗的历史发展
- 四、七古对仗与平仄的照应关系——以李白诗为例
- 五、小结
- 第十二章 平仄
- 一、七古平仄的声律标准和统计方法
- 二、一韵七古的平仄演变
- 三、转韵七古的平仄演变
- 四、古今七古声调论反思
- 五、小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论七古绝句五十首并序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