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0千字
字数
2025-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劳动生产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全劳动生产率(totallaborproductivity,TLP)成为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比较聚焦的问题之一。
本书聚焦这一主题,主要收录了2020年以来国内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定量分析上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涵盖全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的区域和结构平衡与流通时间等重要议题。这些成果反映了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研究取向,可以为学术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政治经济学新连线丛书
- 出版说明
- 序言
- 第一篇 全劳动生产率
- 总要素生产率还是总劳动生产率
- 一 劳动生产力是含有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
- 二 计算总劳动生产率有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途径
- 三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及其与新古典增长方程的区别
- 马克思-斯拉法框架下的全劳动生产率增速测算
- 一 引言
- 二 理论基础
- 三 全劳动生产率增速的计算方法
- 四 数据来源与计算结果
- 五 结论
- 全劳动生产率与马克思主义增长方程
- 一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全劳动生产率范畴
- 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方程的导出
- 三 与新古典增长方程的比较
- 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初步核算
- 五 小结
- 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 一 引言
- 二 理论模型
- 三 利润率与资本积累:对g=asr+avε的解释性说明
- 四 技术进步与收入分配:对□的解释性说明
- 五 四种经典增长类型
- 六 结语及扩展模型的方向
- 从全要素生产率到全劳动生产率
- 一 引言
- 二 全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发展
- 三 TLP与TFP的理论与经验比较
- 四 中国经济增长来源
- 五 结论与展望
- 金融深化与全劳动生产率
- 一 引言
- 二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三 研究设计
-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五 机制检验
- 六 门限效应研究
- 七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社会劳动过程视角下生产力增速的测算
- 一 引言
- 二 文献回顾
- 三 全劳动生产率的社会劳动过程内涵
- 四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相对剩余生产模型及相对剩余生产率测算
- 五 结论
- 第二篇 不平衡增长与经济循环
- 价值生产、价值转移与积累过程
- 一 引言
- 二 理论基础: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两种框架
- 三 地区不平衡发展的静态差距:人均GDP差距的解释
- 四 地区间不平衡发展的动态过程
- 五 结论与政策启示
- 中国的不平衡增长周期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部类模型
- 四 不平衡增长周期性的经验检验
- 五 结论与讨论
- 区际贸易、价值转移与区域平衡发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评述
- 三 理论分析
- 四 数据说明与计算方法
- 五 经验分析
- 六 总结与启示
- 马克思流通时间的理论、模型和测算方法初探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通时间学说的内涵
- 四 流通时间的基本分析和测算框架:资本循环模型
- 五 流通时间的测算方法
- 六 对中国流通时间的测算
- 七 结论与启示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