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入门书。

内容简介

精神内耗时代,学者余世存从传统典籍中为我们寻找精神疗愈之道。将经典在当下复活,让传统参与现代日常!让你的纷繁生活有所解脱,浮躁心灵得以安顿。
老子的睿智,庄子的超脱,孔子的入世,孟子的仁义,墨子的平民主义,韩非的因应时势……当用心聆听这些曾经辉煌却又落寞千年的先民智慧之后,愿我们的纷繁生活有所解脱,浮躁心灵得以安顿,通达豁然,过好这一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老子 赤子之心,见素抱朴
  • 反智的人生
  • 无为的人生
  • 多藏必厚亡
  • 《道德经》的病理认识
  • 经典中的成功学
  • 世界是自己的
  • 我为什么要写《老子传》
  • 庄子 世道再坏,人也可以追求内在超越
  • 浮生如梦觉几分
  • 天下沉浊不可庄语
  • 什么是“逍遥游”
  • 人世的自觉
  • 怒者其谁的平等
  • 孔子 入世而生动
  • 夫子自道
  • 人生的准则
  • 人在伦理之中
  • 学习的至上价值
  • 谁还记得果仁?
  • 孔子为什么反而不倒?
  • 孟子 健旺的生命力量
  • 孟子的时间观
  • 舍我其谁
  • 人生的乐趣
  • 民贵君轻的大丈夫
  • 孟子眼中的道
  • 墨子 平民的理想主义
  • 日常生活演绎出的理性
  • 什么是命运?
  • 贱人的自性和自信
  • 疾病的哲学
  • 墨守的意义
  • 致歉墨子
  • 韩非 玩弄权术与勇敢发声
  • 言说的困难
  • 时代变了
  • 如何死法与心性相关
  • 面对人性黑暗怎么办
  • 人生社会的时势权力
  • 易经 中国人的创世记
  • 我们的空间意识
  • 我们的时间观念
  • 不知春去几多时
  • 人乃自然之子
  • 乾坤与人
  • 为什么要回到《易经》?
  • 2013祭炎帝文
  • 2014祭炎帝文
  • 礼记 止于至善的东方“启示录”
  • 藏修息游的人生教育
  • 什么是美好社会
  • 人身之射与道极高明
  • 儒行的意义
  • 什么是大学之道?
  • 我们的世界图景
  • 后记 知识易得,智慧难求
  • 普通人有权与闻的资源和能量
  • 经典阅读是一种责任
  • 行夏之时——关于二十四节气
  • 先觉者乃敢特立而独行
  • 我们的创世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人的自省之书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421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7)余世存《自省之书》大家好!今天阅读余世存的第二本作品《自省之书》,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入门书。精神内耗时代,学者余世存从传统典籍中为我们寻找精神疗愈之道。将经典在当下复活,让传统参与现代日常!让你的纷繁生活有所解脱,浮躁心灵得以安顿。老子的睿智,庄子的超脱,孔子的入世,孟子的仁义,墨子的平民主义,韩非的因应时势...... 当用心聆听这些曾经辉煌却又落寞千年的先民智慧之后,愿我们的纷繁生活有所解脱,浮躁心灵得以安顿,通达豁然,过好这一生。”2、精彩内容:①见素抱朴老子的 “反智”,我后来更发现,老子对一般智慧确实看不大起。从天地四时四方之学来说,跟孔子克己复礼归仁不同,老子是绝仁弃智的。我们说过,仁属于东方之学、春天之学;礼属于南方之学、夏天之学;智属于北方之学、冬天之学…… 孔子希望走向活泼泼的春天夏天,老子则放弃一时一地的归属,他希望的是归于道,归于圆满。老子本来就是一个有着至情的人类之子。老子真的反智吗?看老子的教诲,似乎真的如此:“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到,老子对 “知”“智”“明” 三个字的用法是有区别的。老子的 “知”,一般指 “了解”“知道”,这不是他所要否定的。老子否定的 “知”,是人的欲念。所谓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里的 “智”,正是老子强烈质疑和反对的,他是指 “以知识为工具而行诈伪之事” 的 “巧智”,是我们常说的耍小聪明。至于智慧,老子一般用 “明” 来表示,是体 “道” 知 “常” 的最高智慧。所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老子的 “愚”,并非愚昧,而是朴实无华的意思。我们的人生之路有很多选择,但既要有生命的大智慧,又得有生活的经验支撑。维特根斯坦曾说,希望自己既明智又好。可见,西方思想家也注意到,纯粹的智慧不一定就是好的。②无为人生无为并非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积极地生活,顺应自然、社会之道。在这一意义上,无为跟自强不息并无差别。具体到社会治理上说,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知道事物的规律,如果我们并不了解对象,那就需要无为,用中国人的话说,等等看,事缓则圆;用古罗马人的话说,要懂得抵制和延迟干预。缓慢的时间,安静,安全,可预见性,归属感、人格感,一贯性,理解,自然生长,真正的体验(例如,那些不是来自大众传媒的体验)…… 而这样的事物无处不在:薯条和电脑,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设备,电子化一体化的全球金融市场,遍布全球的经济网络,大多数人忙于处理各类信息…… 从老子的教导中不仅可以想到要注意呼吸,还要注意饮食。即人的身心既要充满,又要空虚。这个道理当代人多已明白,人不能吃得太饱,人要经常保持一定的饥饿感。老子的阐述极为明确,比如他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从出生到死亡,人成长的时间,占十分之三;人消亡的时间,占十分之三;人的生命,由于违反规律被白白浪费的时间,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因为他们生活得过度。③内在超越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时间、天地、万物,人存在于宇宙之中,经历着真实的痛苦,唯有承认这种有限,承担痛苦,方能触摸到内心的自由和自性。庄子的文字虽然汪洋富丽,读时极易迷失其中,但跟其他诸子文章比,有一点是明显的,他的文字念兹在兹于人的内在超越,念兹在兹于人的自由。他让人相信,与如此瑰丽的人性极境相比,外在的大富大贵或名利,都是不值一提的。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的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庄子为此感叹:“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千载万世之后能遇上一个大圣贤能够知解其意,那么千载万世也不过旦暮朝夕之间的事。我们可以说,庄子的知音确实需要这样的千载万世,而卡夫卡、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们就是他的另类知音。至于他的中国读者,谬托知己者代不乏人,只是大家见仁见智。庄子的内在超越之实现也在于必须经验并直面无数的无知、小知和大知们,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庄子这样的先知或至知们的工作。一如尼采所言:“我要叙述的是往后两个世纪的历史。我描述的是即将到来,而且不可能以其他形式到来的事物:虚无主义的降临。这部历史目前就能加以讨论。因为必要性本身已经出现。未来正以一百种迹象倾诉着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头看我们 “伟大” 的创世。从后来理性的立场可以过度解释这一文明创世期的象征含义:立法、救灾、任用贤能、禅让,等等。但所有这些后来的解释都有过度之嫌。当时的人类是简单的。马克思说古希腊人是 “正常的儿童”,古中国人可能既 “早熟” 又 “晚熟”:说早熟,是因为中国人生存环境的恶劣,中国人早早地完成了组织化;说晚熟,是因为中国人从环境的管制中过早地进入到人的管制当中,而一再让度了自己的权力,迟迟发展不了自己,迟迟未能长大成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余世存工作室

      成立于2017年,主要负责余世存的作品出版和自媒体的相关运营。目前拥有余世存同名的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号等自媒体,策划有《余世存给孩子的时间之书》、《少年史记》等多部传统文化读物,并跟央视、北京卫视、安徽卫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腾讯等媒体有过合作,上过东方甄选、樊登读书、得到听书等媒体平台,还跟宁德时代、毛铺酒业、美的等文化市场有过文化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