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光伏系统设计与实践:技术细节全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作者在多家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全面深入介绍了整个光伏系统相关部件产品与设计过程的基础知识与技术细节,同时讲述了产品技术发展趋势与精细化设计模型。在内容编排上,本书先介绍光伏发电基础理论知识和光伏系统部件,然后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介绍光伏系统设计及其经济性和效率分析,以及温度对光伏系统的影响。为了拓展读者视野和紧跟技术前沿,本书还介绍了光伏系统中组件产品技术方向、系统集成与BOS技术方向、光伏系统新趋势。本书对光伏系统用户、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科研人员均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内容简介
  • 版权页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光伏发电概述
  • 1.1 太阳辐照
  • 1.1.1 太阳光谱
  • 1.1.2 直射与散射
  • 1.1.3 影响地面接收太阳辐照的因素
  • 1.2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 1.3 光伏系统的类型及应用
  • 1.3.1 离网光伏系统
  • 1.3.2 并网光伏系统
  • 1.3.3 微网光伏系统
  • 1.4 光伏产业发展历程和趋势
  • 1.4.1 国外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 1.4.2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 1.4.3 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 第2章 光伏系统部件
  • 2.1 太阳电池组件
  • 2.1.1 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 2.1.2 太阳电池组件的伏安特性
  • 2.1.3 太阳电池组件在不同辐照度下的性能
  • 2.1.4 太阳电池组件的工作温度与温度系数
  • 2.2 逆变器
  • 2.2.1 逆变器类型
  • 2.2.2 逆变器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3 逆变器失效故障分析
  • 2.2.4 逆变器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 2.2.5 逆变器转换效率计算
  • 2.3 支架
  • 2.3.1 按支架的材质分类
  • 2.3.2 按支架的安装方式分类
  • 2.3.3 按支架的应用场合分类
  • 2.4 电缆
  • 2.4.1 光伏电缆性能要求
  • 2.4.2 电缆材质
  • 2.4.3 直流电缆
  • 2.4.4 交流电缆
  • 2.5 储能装置
  • 2.5.1 光伏储能装置的作用及具体要求
  • 2.5.2 电池储能
  • 2.5.3 储能电池的性能评估
  • 2.5.4 其他储能方式
  • 第3章 光伏系统设计
  • 3.1 太阳辐照量计算
  • 3.1.1 太阳直射辐照量
  • 3.1.2 地面反射辐照量
  • 3.1.3 太阳散射辐照量
  • 3.2 并网光伏系统设计
  • 3.2.1 并网光伏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 3.2.2 并网光伏系统发电量计算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3.2.3 太阳电池方阵设计
  • 3.2.4 设备选型
  • 3.2.5 并网光伏系统的电气系统设计
  • 3.3 离网光伏系统设计
  • 3.3.1 离网光伏系统的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 3.3.2 用电需求计算以及重要参数的选取
  • 3.3.3 太阳电池方阵构成和输出功率的计算与设计
  • 3.3.4 蓄电池与蓄电池组的设计方法
  • 3.3.5 离网光伏系统控制器的选型
  • 3.3.6 离网光伏系统逆变器的选型
  • 3.3.7 其他系统配件的选型
  • 3.3.8 应用实例
  • 3.4 微网光伏系统设计
  • 3.4.1 微网光伏系统的工作原理
  • 3.4.2 微网光伏系统的设计内容
  • 3.4.3 微网光伏系统工作模式简介
  • 第4章 光伏系统效率
  • 4.1 光伏系统效率的定义、测试方法及发展现状
  • 4.1.1 光伏系统效率的定义
  • 4.1.2 光伏系统效率的测试方法
  • 4.1.3 光伏系统效率的发展现状
  • 4.2 光伏系统效率计算的修正方法及其算例分析
  • 4.2.1 温度修正方法
  • 4.2.2 天气因素修正方法
  • 4.2.3 光谱修正方法
  • 4.2.4 PR值修正方法算例分析
  • 4.3 光伏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
  • 4.3.1 气候因素对光伏系统效率的影响
  • 4.3.2 直流侧各因素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4.3.3 交流侧各因素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第5章 积灰与积雪对太阳电池组件的影响
  • 5.1 积灰
  • 5.1.1 组件积灰的形成
  • 5.1.2 积灰对太阳电池组件的影响
  • 5.1.3 影响太阳电池组件积灰的因素
  • 5.1.4 太阳电池组件积灰模型
  • 5.1.5 太阳电池组件积灰的清洗
  • 5.1.6 太阳电池组件积灰的研究趋势
  • 5.2 积雪
  • 5.2.1 我国各地区积雪的空间分布
  • 5.2.2 太阳电池组件上雪的堆积
  • 5.2.3 积雪对太阳电池组件的影响
  • 5.2.4 太阳电池组件积雪模型
  • 5.2.5 太阳电池组件积雪的清理方式
  • 第6章 太阳电池组件与系统热学问题
  • 6.1 均匀辐照下太阳电池组件的传热模型
  • 6.1.1 太阳电池组件稳态传热模型
  • 6.1.2 太阳电池组件非稳态传热模型
  • 6.2 太阳电池组件稳态传热模型案例
  • 6.3 非均匀辐照下太阳电池组件热斑温度
  • 6.3.1 热斑产生的原因
  • 6.3.2 热斑产生原理
  • 6.3.3 热斑效应案例分析
  • 6.3.4 热斑效应模拟分析方法
  • 6.4 热斑效应解决方案
  • 6.4.1 并联旁路二极管
  • 6.4.2 智能太阳电池组件
  • 第7章 光伏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 7.1 光伏系统投资分析
  • 7.1.1 LCOE模型
  • 7.1.2 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
  • 7.2 经济性评估指标LCOE
  • 7.2.1 LCOE的计算实例
  • 7.2.2 结合LCOE的系统优化实例
  • 7.3 LCOE的影响因素与敏感性分析
  • 第8章 光伏系统中太阳电池组件产品技术方向
  • 8.1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组件产品技术
  • 8.1.1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组件产业化技术
  • 8.1.2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组件研究进展
  • 8.2 高可靠性组件
  • 8.2.1 高可靠性组件封装技术
  • 8.2.2 组件失效形式
  • 8.2.3 不同气候地区的组件可靠性问题
  • 8.3 智能组件与系统
  • 8.3.1 智能组件与系统分类
  • 8.3.2 智能组件优势分析
  • 8.3.3 智能光伏系统测试与评估方法
  • 8.3.4 智能组件户外发电输出性能
  • 8.4 双面组件
  • 8.4.1 双面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 8.4.2 双面太阳电池的结构及分类
  • 8.4.3 双面双玻组件的优势及应用
  • 第9章 光伏系统新趋势
  • 9.1 光伏跟踪系统
  • 9.1.1 光伏跟踪系统类型
  • 9.1.2 光伏跟踪系统设计原则
  • 9.1.3 光伏跟踪系统控制原理及方案
  • 9.1.4 水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案例评估
  • 9.2 水面漂浮光伏系统
  • 9.2.1 有支架漂浮式
  • 9.2.2 无支架漂浮式
  • 9.2.3 锚固系统
  • 9.2.4 系统性能分析
  • 9.3 双面双玻光伏系统
  • 9.3.1 双面双玻光伏系统应用
  • 9.3.2 双面双玻组件背面的太阳辐照计算方法
  • 9.3.3 双面双玻组件背面发电量增益的影响因素
  • 9.3.4 水面双面双玻组件应用案例分析
  • 参考文献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